论坛首页    职业区    学术与写作    工程技术区    软件区    资料区    商务合作区    社区办公室
 您好! 欢迎 登录注册 最新帖子 邀请注册 活动聚焦 统计排行 社区服务 帮助
 
  • 帖子
  • 日志
  • 用户
  • 版块
  • 群组
帖子
  • 9445阅读
  • 79回复

如何看地基沉降问题?各家争议较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djsing

发帖
64
土币
1791
威望
172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36楼 发表于: 2012-06-21
回 tjwhx 的帖子
tjwhx:说句真心话,我感觉他们几个探索精神很好,但所用方法并没比分层总和法前进多少。用的框架也都是分层总和法的框架,前路漫漫,尚需努力! (2012-06-14 16:49) 

那不知版主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我想方法只有符合“天理”,又方便使用才行啊。
离线djsing

发帖
64
土币
1791
威望
172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37楼 发表于: 2012-06-21
是李仁平。教授啊。我有空时给上传一下啊。应该说的他们的方法,都是基于分层,只是模量取值方法不同而已啊。
离线djsing

发帖
64
土币
1791
威望
172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38楼 发表于: 2012-06-21
李仁平;[attachment=undefined] 基于原位试验成果的地基非线性沉降分析.pdf (705 K) 下载次数:11 对沉降计算中变形参数的几点思考.pdf (147 K) 下载次数:10 的几篇文章啊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土木水电学院
离线djsing

发帖
64
土币
1791
威望
172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39楼 发表于: 2012-06-21
离线djsing

发帖
64
土币
1791
威望
172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40楼 发表于: 2012-06-21
我想基于分层总和法,从原理上讲是比较合适的。  我还真不知道还其它更好的方法。可以这样讲,目前适用的方法都是基本于这个基础的。  不同的是变形参数取值方法。

但数值方法是另一回事了。
离线djsing

发帖
64
土币
1791
威望
172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41楼 发表于: 2012-06-21
我想之所以要采用分层主要有三个 原因:反应应力扩散,变形模量与应力水平有关,三是土的不均匀性。
离线djsing

发帖
64
土币
1791
威望
172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42楼 发表于: 2012-06-21
铁路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研究.pdf (263 K) 下载次数:13 以上想法不对,请版主批评指教。[attachment=undefined]再上传一文章,
离线tjwhx

发帖
631
土币
3905
威望
463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43楼 发表于: 2012-06-22
有几篇看过,有的我没搞清作者的思路。
离线lwsdyx0515

发帖
336
土币
963
威望
972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44楼 发表于: 2012-07-13
回 djsing 的帖子
djsing:我想之所以要采用分层主要有三个 原因:反应应力扩散,变形模量与应力水平有关,三是土的不均匀性。 (2012-06-21 22:25) 

觉得很有道理。土的不均匀性决定初始模量,模量又决定地基应力分布,地基应力又使模量变化,变化后的模量又使应力重新分布。。。。。感觉应该解决的主要因素三个:1、非均质地基的应力分布,2、模量随应力水平的变化,3、1和2耦合过程的沉降量。
感谢上传的资料。 李仁平教授对附加应力进行修正--赞!但其来源于压板试验,压板试验本身的局限也限制了对对附加应力进行修正的准确度。
用楼主的话说:前路漫漫,尚需努力!
游走之神
离线lrp175

发帖
20
土币
396
威望
6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45楼 发表于: 2012-07-17
偶然路过,看见楼主发的帖子,有这么多人回应。
我是李仁平,研究地基沉降问题多年,对地基沉降问题有点自己的见解,很高兴有机会跟大家探讨学习,这也是我的第一次回帖。
我之所以选择压板试验成果确定地基模量,是因为压板试验本质上是基础的模型试验,获得的参数是所有原位测试及土工试验中最可靠的。完整的地基压板试验曲线是非线性的,依据试验曲线可以反求地基土的非线性变形模量。
我认为焦五一依据大量黄土地基的压板试验成果及对应的物性指标孔隙比及含水量确定的弦线模量表,采用弦线模量计算黄土地基的沉降是正确的,并且简单可行,比现行的黄土地基规范沉降分析方法要可靠得多。其它类型的土也可以借鉴这种方法。
我提出对地基附加应力进行修正,其想法是附加应力理论解是基于弹性介质,将其应用于土体有一定的误差,这会给沉降计算带来误差,经过修正后计算得到的曲线可以与试验曲线相吻合。
许多场地工程勘察是不做地基载荷试验的,如何确定地基土的修正模量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实际上,可以将每个已经做过的工程看做是足尺模型试验,依据各个工程的沉降观测资料,同样可以采用修正模量法确定地基分层土的修正模量。这是我后面打算做的研究工作。
此外,土体的沉降还与时间有关,分层总和法一般用来计算最终沉降,采用压板试验成果确定的模量对于硬土及无粘性土计算最终沉降误差不大,但对于软土是不适用的,只能看做是初始沉降。
最近也写了几篇论文(尚未发表),研究考虑时间因素的采用修正模量计算沉降的方法。
以上是我对沉降问题的一点看法,希望大家有兴趣看看并提出意见、建议。
1条评分土币+50
tjwhx 土币 +50 热烈欢迎李教授,对其科学精神和贡献进行奖励! 2012-07-18
lrp175
离线tjwhx

发帖
631
土币
3905
威望
463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46楼 发表于: 2012-07-18
回 lrp175 的帖子
lrp175:偶然路过,看见楼主发的帖子,有这么多人回应。
我是李仁平,研究地基沉降问题多年,对地基沉降问题有点自己的见解,很高兴有机会跟大家探讨学习,这也是我的第一次回帖。
我之所以选择压板试验成果确定地基模量,是因为压板试验本质上是基础的模型试验,获得的参数是所有原位测试 .. (2012-07-17 13:25) 

  李教授,您和杨光华老师关于地基沉降的文章我都仔细读过,受益非浅。但我个人觉得完全抛弃e-p压缩曲线可能有些矫枉过正。而以e-p曲线为基础的分层总和法整体思路是个实用方法,力学上确实说不过去。采用载荷板是个好思路,但也存在明显问题。比如,载荷板曲线的形状基本为侧向变形所致,真实的基础一般都离极限承载力较远,变形可能并不是载荷板所反映的样子。我自己综合你们的成果做了一个新的算法,刚投到岩土工程学报,期望被录用。到时,我们可以多沟通!希望成为朋友。
离线tjwhx

发帖
631
土币
3905
威望
463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47楼 发表于: 2012-07-18
回 lrp175 的帖子
lrp175:偶然路过,看见楼主发的帖子,有这么多人回应。
我是李仁平,研究地基沉降问题多年,对地基沉降问题有点自己的见解,很高兴有机会跟大家探讨学习,这也是我的第一次回帖。
我之所以选择压板试验成果确定地基模量,是因为压板试验本质上是基础的模型试验,获得的参数是所有原位测试 .. (2012-07-17 13:25) 

李老师,如果您先发表,可能会代替杨老师成为那次大讨论的主要对象。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温馨提示:欢迎交流讨论,请勿纯表情、纯引用!
 
上一个 下一个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3799号 浙ICP备14021682号-1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