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职业区    学术与写作    工程技术区    软件区    资料区    商务合作区    社区办公室
 您好! 欢迎 登录注册 最新帖子 邀请注册 活动聚焦 统计排行 社区服务 帮助
 
  • 帖子
  • 日志
  • 用户
  • 版块
  • 群组
帖子
  • 37745阅读
  • 173回复

[热点讨论]被动区软土需加固多宽多厚视为合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gzfuwen

发帖
96
土币
150
威望
362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44楼 发表于: 2011-12-02
支持各位楼主意见 (+Gd)iO  
^M,t`r{  
离线zsg595779450

发帖
205
土币
15
威望
19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45楼 发表于: 2011-12-06
计算满足就行了
离线tanj10402

发帖
93
土币
2367
威望
11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46楼 发表于: 2011-12-16
个人粗见: S _ nTp)  
1、在软土地区楼主所说的插入深度肯定是有问题的,一般要大于0.8H以上,坑底土稍好的可适当减少,但5m对20m肯定是不行的。整体稳定性就过不去。 qpp:h_E  
2、软土区很少使用拉锚,因软土的蠕变会使变形很大,甚至整体滑移。 86R}G/>>e  
3、软土地区的桩间距一般控制不会这么大,800@1000左右,因过大的桩间距使桩间土的保护不受控制; #n2GW^x  
4、上海地区的软土加固正如10楼的兄弟所说,对常规开挖8~20m左右的基坑一般坑地下4~5m,宽度6m以内,过宽的加固不经济,其阻止坑底土向内的水平位移效果不明显; tE>3.0U0Q  
5、常规的环境下,坑外市政道路或者建筑,可按上述布置,可采用格栅型布置; Bfi9%:eG  
6、坑外环境复杂或者保护要求高的,如地铁车站或地铁线路,要求加固至少10m宽,并要求满堂加固,以控制地铁车站的变形。 XKks j!'B  
7、在软土地区加固地基一般不采用注浆的形式,多数使用搅拌桩,加固底深度在15m以内可考虑使用双轴搅拌,再深了要用三轴搅拌桩,旋喷桩因为造假相对较高并施工控制难度大,一般只用于要求严格的搅拌桩加固体与围护体之间作为后增强使用。 H#w?$?nIWu  
8、加固后的软土一般要求重度超过19,qu不小于0.8Mpa f8[2$i*cL  
个人理解,请楼下的兄弟补充
离线zdj38

发帖
242
土币
2971
威望
1770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47楼 发表于: 2011-12-17
加固深度是根据计算出来的,加固宽度有经验,规范有规定,一般0.3倍基坑深度。逆的软土那么厚,插入比太小了吧,呵呵,计算能通过不? 1$xt=*.u|  
不过 北京这么厚的软土 ,倒是少见。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离线mylines

发帖
21
土币
4395
威望
2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48楼 发表于: 2012-01-09
看了好多设计实例,似乎都没有给出具体的计算依据,大多都是根据当地条件及工程类比确定。
离线许城乔

发帖
238
土币
235
威望
30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49楼 发表于: 2012-02-25
    
00
离线werwolf

发帖
239
土币
226
威望
173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50楼 发表于: 2012-03-14
楼主太胆大了吧,20m深,18-30m厚的软土,竟然三排锚杆,而且采用800桩,间距1400 D'A)H  
不知计算怎么能通得过
离线xo1870

发帖
19
土币
2
威望
2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51楼 发表于: 2012-03-27
如果淤泥太厚,肯定是不能完全解决的,只是起到一个反压作用,为安全起见,计算被动土压力时应该进行一定折减
离线西行30度

发帖
577
土币
160
威望
617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52楼 发表于: 2012-04-05
大家都在讨论一个伪命题....
多情总被无情伤
离线skybat

发帖
44
土币
0
威望
10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53楼 发表于: 2012-07-01
要根据经验计算了
离线mark2695

发帖
55
土币
40
威望
73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54楼 发表于: 2012-07-30
有规范的啊,上海的那本
离线fqxie

发帖
82
土币
4
威望
10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55楼 发表于: 2012-08-06
是软土 嵌固深度还这么小?楼主嵌固深度根据什么控制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温馨提示:欢迎交流讨论,请勿纯表情、纯引用!
 
上一个 下一个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3799号 浙ICP备14021682号-1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