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职业区    学术与写作    工程技术区    软件区    资料区    商务合作区    社区办公室
 您好! 欢迎 登录注册 最新帖子 邀请注册 活动聚焦 统计排行 社区服务 帮助
 
  • 帖子
  • 日志
  • 用户
  • 版块
  • 群组
帖子
  • 3235阅读
  • 7回复

[校友]江西里工大学的也来冒个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lododo
 

发帖
497
土币
26421
威望
818
原创币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7-09-16
本人98的,QQ32713494
离线lododo

发帖
497
土币
26421
威望
818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7-09-27
每人哦                                 
离线liu520minsky

发帖
25
土币
138
威望
26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7-09-27
我是哦
05的,这老大,在那里哦|
提高自己
离线lododo

发帖
497
土币
26421
威望
818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7-10-09
你是05采矿的?
离线guozhongqun

发帖
39
土币
500
威望
11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1-01-24
江西理工大学(原南方冶金学院)
    岩土工程是建筑、水利、交通、桥梁、和矿山建设等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是工程界和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江西理工大学的岩土工程学科于2001年被国家批准为工学硕士授予点。该学科以"以岩土工程为中心,以力学为基础,同时兼顾结构工程、材料工程和施工技术"为发展方针,在学术梯队、教学、科研、对外交流和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学科建设过程中,按照学科建设五年规划,岩土工程学科共设置了二个研究方向,分别是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工程、岩石力学与工程。通过多年的建设,岩土工程学科取得了长足发展,培养硕士一百多人,本科生两千多人;发表论文三百多篇,被三大检索系统收录一百多篇;各类科研项目共计100多项,科研经费共计1500多万元,已经成为本省及邻近地区研究岩土工程课题的重要学术团队。
    通过本项目建设,使我院岩土工程学科在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工程、岩石力学与工程等方面有较大的突破,为我省重大工程建设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并在各主要研究方向上形成跟踪国际最新发展动态的能力,力争成为我省的“十二五”重点学课以及解决岩土工程关键技术问题以及培养高层次岩土工程人才的重要基地。通过本项目建设,形成高水平的科研和教学队伍,造就出在国内外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1~2名,形成年招收20名硕士生的人才培养能力。

岩土工程导师(081401)
熊正明 罗嗣海 赵 奎 杨建永 饶运章 潘建平 曾芳金 占丰林 汪小平 温树杰 牛志荣 蒋元海   於永和 万幼楠  

离线guozhongqun

发帖
39
土币
500
威望
11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1-01-24
研究方向之一: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工程
主要研究的内容、特色、意义:
组成地基的土或岩层是自然界的产物,它的形成过程、物质成分、所处自然环境及工程性质极为复杂多变。建筑物等的修建,会改变地层中原有的应力状态,应力状态的改变会引起一系列的地基变形、强度、稳定性问题。因此除在土木工程设计、施工之前必须进行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勘察,正确掌握和了解地层的形成过程、结构、构造、水文地质情况、不良地质现象,仔细研究地基土的组成、成因、物理力学性质以外,还需要在此基础上借助力学方法来分析和研究地层中的应力变化,借助力学、工程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流变理论以及数值计算等方法或手段来研究岩土体的变形,并进而对岩土体进行强度和稳定性分析。土木工程中经常遇到土坡稳定问题,对作为建筑工程地质环境的稳定性较差的土坡如果未加处理或处理不当,土坡将产生滑动破坏,土坡的失稳不仅影响工程的正常进展,还会危及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因此借助力学方法对土坡进行稳定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土坡维护结构进行设计计算是人们所面临的重要工程课题。
   多样性是土的主要特点之一,由于受成土母岩、风化作用、沉积历史、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等多重因素影响,土的种类繁多,分布复杂,性质各异。易变性是土的另一主要特点,土的工程性质经常受到外界温度、湿度、压力等的影响而发生显著变化。研究各种不同性质的特殊土和软弱土,并按土质受外界影响而发生变化的客观规律,运用合适而又有效的方法对土体进行处理加固。
在本研究方向上具有如下明显特色:
(1)加强土力学基础理论的研究,特别是在土的固结理论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如:层状地基的固结计算与固结特性,分级加荷条件下正常固结软土的不排水强度确定,固结应力和应力路径对粘性土固结不排水总应力强度指标的影响,论固结不排水剪总应力强度指标及其应用等论文均被EI收录。
(2)注重高放废物处置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如:“高放废物处置战略研究”项目获得中国工程院资金资助;“裂隙岩体核素迁移模型及其在高放废物地质处理库安全性能评价中的应用”,“高放废物地质处理系统安全评价及其指标体系”等论文均被EI收录。
(3)对高饱和细粒土地基及盐渍土地基的强夯处理有比较深入的研究。系统开展了高饱和细粒土地基及盐渍土地基的强夯适应性、强夯机理、强夯加固范围、强夯参数与加固程度的关系、强夯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果,部分论文已被核心期刊录用。
(4)开展了廉价高效的CFG桩在江西的推广应用研究。CFG桩的造价仅为江西常用桩型的30%~70%,根据江西城乡的工程地质条件,CFG桩在江西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一旦推广应用,将为江西的工程建设节约大量的资金和工期。
在本研究方向上已经形成一批中青年骨干队伍,具有博士学位的3人,在读博士 2人,教授2人,副教授 2人,高放废物处置研究是目前岩土力学界公认的学科前沿问题。
离线guozhongqun

发帖
39
土币
500
威望
11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1-01-24
研究方向之二:岩石力学与工程
主要研究的内容、特色、意义:
岩石力学与工程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一门认识和控制岩石系统的力学行为和工程功能的科学,是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基础学科,其范围涉及采矿、土木建筑、水利水电、铁道、公路、地质、地震、石油、地下工程等众多的与岩石力学相关的工程领域。在本研究方向上具有如下明显特色:
(1)注重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岩石力学基础理论和试验研究,尤其在地应力和岩石破坏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好地研究成果。如“基于条纹图像处理与识别技术的岩体应力监测方法研究”项目得到我校2003年博士启动基金的资助,“用激光全息技术研究岩体变形破坏规律”研究项目得到2000年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用激光全息干涉计量术研究岩石复合裂纹尖端塑性区分布”和“基于小波分析的岩石声发射测量地应力机理与试验研究”的岩石力学基础理论研究分别得到2002年、200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取得了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相应的研究成果不仅分别发表在《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岩土力学》等国内岩石力学界公认的一级刊物上,同时,也正在转化为矿山企业生产力。
(2)结合工程实际形成了地下岩石工程结构优化设计的岩石工程研究方向,特别是在巷道、采场结构参数的优化设计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在安庆铜矿、铜陵铜山铜矿等矿山都进行了卓有成效地优化设计,比较成功地解决了由于地压大、岩石破碎导致的矿体回采损失率高等难题。
岩石力学与工程作为近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一门认识和控制岩石系统的力学行为和工程功能的科学。由于矿产资源勘探开发、能源开发、交通运输工程、城市建设和人类向地下空间发展的需要,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矿山开采深度也在日益增加,所涉及的岩石力学问题也越来越复杂。这些工程领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岩石力学学科的发展,因此,岩石力学与工程研究方向成为目前工程领域的一个重点,如深部岩石力学研究已经列为国家重大项目。
在本研究方向上已经形成一批中青年骨干队伍,具有博士学位的3人,在读博士 2 人,教授4人,副教授 2人,在科研上起步高,多个研究项目均为学科前沿问题,目前正在结合小波分析理论进行应力图像自动识别,新的数值计算方法以及岩石声波和声发射信号的分形特征等研究,该研究领域是目前岩石力学界公认的学科前沿问题。 
离线guozhongqun

发帖
39
土币
500
威望
11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1-01-24
研究方向   姓  名        学位    职称

地基处理    罗嗣海        博士    教授
    杨建永        博士    教授
    中国生        博士    副教授
    汪小平        硕士    副教授
    余育新               硕士    副教授
           潘剑平               博士       副教授
    温树杰        在读博士    讲师    
           邓通发               硕士    讲师    
           胡世丽        硕士    讲师    
           吴建奇        硕士    讲师

岩石力学    熊正明               硕士      教授
           赵奎         博士      教授
           饶运章               博士      教授
    曾芳金         博士      教授
    占丰林         博士      教授
           袁海平               博士      副教授
           张耀平               博士      副教授
    邱高林        硕士    工程师
    朱洪威          硕士    讲师
    赵仲芳          博士    讲师
    秦艳华               硕士    讲师
    谢志华         硕士    讲师
    周玉斌         硕士    讲师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温馨提示:欢迎交流讨论,请勿纯表情、纯引用!
 
上一个 下一个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3799号 浙ICP备14021682号-1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