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职业区    学术与写作    工程技术区    软件区    资料区    商务合作区    社区办公室
 您好! 欢迎 登录注册 最新帖子 邀请注册 活动聚焦 统计排行 社区服务 帮助
 
  • 帖子
  • 日志
  • 用户
  • 版块
  • 群组
帖子
  • 24869阅读
  • 158回复

[书籍]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6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chinablack

发帖
418
土币
2264
威望
1597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24楼 发表于: 2008-06-30
好东西,就要顶,楼主是好人!
离线chinablack

发帖
418
土币
2264
威望
1597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25楼 发表于: 2008-06-30
好东西,就要顶,楼主是好人!
离线chinablack

发帖
418
土币
2264
威望
1597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26楼 发表于: 2008-06-30
好东西,就要顶,楼主是好人!
离线lcfpho

发帖
309
土币
828
威望
515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27楼 发表于: 2008-07-14
好东西学习学习!谢谢提供!

发帖
1193
土币
529118392
威望
2101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28楼 发表于: 2008-07-29
2006荷载规范的变化 $>JfLSyC  
经过学习2006版荷载规范,总结如下: J.E Bt3  
第1处修改、 Cn"_x  
3Pu8IXW  
3.2.3 V0)bPcS/  
Fqt,VED  
注3:当考虑以竖向的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时,参与组合的可变荷载仅限于竖向荷载(原) n;@.eC,T/  
jKh:}yl4  
(取消此注) sL Kk1A  
L@5sY0 M  
这条是一个重要的修改,以往这是出题时的一个重要的陷阱,当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1.35时,不能计入风荷载效应。现应该计入风荷载效应了,且组合系数为0.6,水平荷载还有吊车水平荷载。 p< Y-b,&  
reQr=OAez  
,.kJF4s&  
-------------------------------------------------------------------------------- eA{ nwtN  
zif&;)wV/  
ZUyS+60  
第2处修改、 *{_N*p\{  
f+ cN'jH E  
3.2.5 6"Ze%:AZZ  
]'NL-8x">  
1 1)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对结构不利时(没有变化) {|d28!8w  
z!M #   
  2) 当其效应对结构有利时的组合,应取1.0。 <4LW.q  
["O_ Phb|  
2 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 )3IUKz%\6p  
pG6?"*Fz;  
  一般情况下取1.4; oVTXn=cYDp  
xfF;u9$;  
  对标准值大于4KN/m2的工业房屋楼面的活荷载取1.3 "MvSF1  
YQ$LU \:  
3 对结构的倾覆、滑移或漂浮验算,荷载的分项系数应按有关的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采用。 E<ILZpP  
$>8O2p7W  
这条修改没有本质的改变,原规范中有0.9的数据要求,本次没有规定数值,本来砌体规范中取值为0.8所以本次修改不按有关结构规范的规定采用。 cR{F|0X  
3PjX;U|  
qyBC1an5,  
-------------------------------------------------------------------------------- BM~6P|&qD  
\.aKxj5  
ECyG$j0  
第3处修改、 x8xz33  
86pA+c+U  
4.1.1表4.1.1中8(2) ;reBJk  
}4g$ aTc  
双向板楼盖(板跨不小于6m*6m)和无梁楼盖(柱网尺寸不于小6m*6m) Q>q-6/|UX  
=]r2;014  
这条是对原规范双向板说明不细致的补充,没有本质的改变 4(91T  
abAw#XQ8  
11(3) NEUr w/  
 _!_^B  
当人流可能密集时 .kU}x3m  
C hQ] d  
原规范指定是消防通道面过于窄所以进行修改。 ~ _hA{$  
l^XOW- ;u  
3RX9LJGX  
-------------------------------------------------------------------------------- %)72glB  
\11+~  
i)]f0F  
第4处修改、 T, +=ka$  
*;(^)Sj4Q  
7.1.1条 J )^F  
V.9p4k`  
2当计算围护结构时wk=βgzμslμzw0 ]WzeJ"r {3  
a)4%sX*I  
式中βgz为阵风系数 OkAgO3>Y/  
`T+w5ONn  
μsl为局部风压体型系数 (&1.!R[X  
fLpWTkr0  
本条修改只是对原规范是系数用的字母进行修必,没有本质的必变,但7.3.3条中局部风压体型系数有很大的变化,见下一条内容,风振系数在7.5.1 条中也有变化。 JljCI@  
0~EGrEt  
1 +s;a]-C  
-------------------------------------------------------------------------------- !g`I*ZE+e  
wMw}3qX$j  
>S-JAPuO  
第5处修改、 Y]=k"]:%  
+?W4ac1  
7.3.3验算围护构件及其连接的强度时,可按下列规定采用局部风压体型系数μsl JQ;.+5 N<K  
1l/t|M^I  
一、外表面 mlCBstt{  
j /_&]6!  
二、内表面 o<J6KTLv  
(c&%1bJ  
对封闭式建筑物,按外表面风压的正负情况取-0.2或0.2。 -$kIVh  
?E_;[(Mcr  
注:上述局部体型系数μsl(1)是适用于围护的从属面积A小于或等于1m2的情况,当围护结构的从属面积大于或等于10m2时,局部风压体型系数μsl(10)可乘以折减系数0.8,当构件的从属面积小于10m2而大于1m2时,局部风压体型系数(A)可按面积的对数线性插值,即 dF09_nw  
sYo&@~T  
μsl(A)=μsl(1)+[μsl(10)-μsl(1)]logA AN6Q~%,  
{=\Fc`74  
本条是一个非常大的修改,引入一个对数插值的算法,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 eX>*}pI  
_g fmo  
{NQCe0S+p  
-------------------------------------------------------------------------------- g1?9ge 1  
liG|#ny{  
;c)( 'k<  
第6处修改、 dA (n,@{  
L&y"oAp<  
7.4.1 rQ_]%ies8  
\gkhSL q  
对于高度大于30米且高宽比大于1.5的房屋和基本自振周期大于0.25s的各种高耸结构以及大跨度屋盖结构,均应考虑风压脉动对结构发生顺风向风振影响。风振计算应按随机振动理论进行,结构的自振周期应按结构动力学计算 UX[s5#  
}vh4ix  
本条的的修改主要是加了大跨度屋盖结构,在条文说明中有明确的阐述: t1U+7nM  
UlXxG|  
关于在设计中可以不考虑风振系数的结构,按以往的经验,仅限于基本自振周期不大于0.25s的高耸结构和高度不大于30m或高宽比不大于1.5的房屋。查是对于大跨度的屋盖结构(包括县挑屋盖结构)的风振问题过去没有明确,这次修订予以补充,这里的大跨度屋盖是指跨度在36m以上的屋盖(不包括索结构) -ycdg'v  
v-SX PL]_^  
但计算中没有提及大跨度屋盖结构的风振系数如何计算,这种结构是比较少见的吧。 J^ewG  
!4cY^4>o  
oPF]]Imu  
-------------------------------------------------------------------------------- }IZw6KiN  
Ef?hkq7X<  
79c M _O  
g`Cv[Pq?at  
第7处修改、 me{u~9&  
"oNl!<ep  
7.5.1条 |dbKK\ X9  
m2"e ]I  
计算直接承按风压的幕墙构件(包括门窗)风荷载时的阵风系数按表7.5.1确定 V2`Ud[  
09anQHa  
对其他屋面、墙面构件阵风系数取1.0。 ;3wO1'=  
^9Cu?!xu0  
这条的修改内容关键是在第二句话上,对围护墙计算时阵风系数应取1.0而不应按表中的数据。 -aVC`  
"OK[uug  
)gSqO{Z  
-------------------------------------------------------------------------------- 9( q(;|;Hp  
d"miPR  
K0_gMi+bR  
第8处修改、 W+63B8)4  
^g|cRI_"  
7.6.1 hm d3W`8D  
&mmaoWR  
对圆形截面的结构,应按下列规定对不同雷诺数Re的情况进行横风向风振(旋涡脱落)的校核: (YYg-@IO  
UWqD)6  
1 当Re<3*105且结构顶部风速vH大于vcr时,可发生亚临界微风共振。此时,可在构造上采取防振措施,或控制结构的临界风速vcr不小于15m/s。 ![_0GFbT  
Y1I)w^}:  
2 当Re>=3.5*106且结构顶部风速vH的1.2倍大于vcr 时,可发生跨临界的强风共振,此时应按第7.6.2条考虑横风向荷载引起的共振效应。 ^d{5GK'  
/z4c>)fV  
3 当雷诺数为3*105<=Re<3.5*10时,则发生超临界范围的风振,可不作处理。 ~=iH*AQR  
~gff{Nzk  
4 雷诺数Re可按下列公式确定: @`C'tfG/4  
Tn1V+)  
    Re=69000vD N'9T*&o+  
^}p##7t [  
    式中v-----计算所用风速,可取vcr值; [SC6{ |  
wB[f%mHs  
     D----结构的截面直径。 cPuXy e  
(^y"'B  
5 临界风速vcr和结构顶部风速vH可按下列公式确定: |,:p[Oy  
S<Gm*$[7  
vcr=D/TiSt T\bP8D  
>~rlnRX  
vH=√(2000μHω0/ρ) Sk>=C0f:  
kt)Et  
6 当结构沿高度截面缩小时(倾斜度不大于0.02),可近似取2/3结构高度处的直径。 \q1tT!]  
MkoK(m{7  
本条修改的关键在强风共振上,一是强风共振的条件,顶风速多了一个1.2的系数,这样产生强风共振的可能性就大了,原来可能不是强风共振的,现在就变成了强风共振而要计算横风向共振。二是顶风速的计算公式中少了γw系数,这是因为前面所提及的1.2的系数的原因。 @}g3\xLiK  
还有最后一条没有总结,过完春节再说。 bA#9'Qu^j  
总之这次修改记住一点:“风变了”,三大点,要计入风了,围护结构的风大了,横向风振更多了。
求知若渴,谦虚若愚!QQ:17482812

发帖
1193
土币
529118392
威望
2101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29楼 发表于: 2008-07-29
谢谢楼主 3< ?+Yhq  
送花了
求知若渴,谦虚若愚!QQ:17482812
离线yqtsd

发帖
419
土币
126
威望
773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30楼 发表于: 2008-07-30
很好,不错,谢谢啦
离线yanchang
发帖
1
土币
92
威望
2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31楼 发表于: 2008-08-28
感谢楼主
离线ralin2002

发帖
16
土币
23
威望
3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32楼 发表于: 2008-08-28
谢谢楼主的无私奉献
专业成就未来
离线xiaoorong

发帖
1360
土币
231
威望
2980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33楼 发表于: 2008-09-05
最新的,顶!~
离线mr1357

发帖
612
土币
2839
威望
3285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34楼 发表于: 2008-10-05
期待下载学习学习,谢谢
离线mr1357

发帖
612
土币
2839
威望
3285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35楼 发表于: 2008-10-05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温馨提示:欢迎交流讨论,请勿纯表情、纯引用!
 
上一个 下一个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3799号 浙ICP备14021682号-1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