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职业区    学术与写作    工程技术区    软件区    资料区    商务合作区    社区办公室
 您好! 欢迎 登录注册 最新帖子 邀请注册 活动聚焦 统计排行 社区服务 帮助
 
  • 帖子
  • 日志
  • 用户
  • 版块
  • 群组
帖子
  • 7356阅读
  • 35回复

从水土分合算统一的研究看岩土论文创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tjwhx
 

发帖
631
土币
3905
威望
463
原创币
0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6-26
       最近在《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上发表的关于水土压力分合算的统一算法的文章创作可能对大家很有启发意义。现在和大家分享一下该文章的创作过程。
  该文的选题是基坑研究的最热点问题,从李广信老师的那篇关于水土分合算文章的引用率可以明显看出这一点,该文提出水土合算可能存在微观机制,但不知道为什么老先生后来对方玉树文章口诛笔伐。
  我是在本论坛里下载到两位前辈的口水战资料。仔细看看方先生的文章似乎有点道理,可惜一些公式推导有明显问题。论坛中不少人二人的笔战均有评价。有一个人的一句话大大提醒了我,他认为为方玉树先生的水压率可能是解决水土分合算问题的一个很好思路。当时我刚看刚看到,普朗克为了使黑体辐射的维恩公式和瑞利公式统一(两者分别是在红外线和紫外线区域描述黑体辐射的经验公式)提立了一个内插公式,这个公式向两端求极限就可以分别得到维恩公式和瑞利公式,但必须假设能量是一份份的,由此创立了量子理论。土力学里的水土分合算理论和这个何其相似!
  当时我突发奇想,在宾馆里开始了公式推导,由土的基本参数得到了一个参数,通过该参数可以实现砂土分算向粘土合算的过渡。当然,自然界定律不会在砂土和粘土间跳跃,为了理论的统一,那粘质粉土和粉质粘土应该采用介于水土分算和合算中间的算法!
  当然,水土分算和合算还必须实现总应力指标和有效应力指标间的过渡,这一步困惑我很久。后来我只好勉强改造了强度公式,但这一步总是觉得站不住脚,弄了几个月,慢慢有些疲惫。后来只好含含混混写了文章后半部分,整理了一下,逻辑上基本说得通,投了岩土工程学报。隐约中觉得肯定会受到学界的攻击,但对学术界研究还是有意义的。
  刚投出后,晚上上床睡觉时突然头脑一亮,这个过程非常难以用理性思维解释。但是确实是突然想到了一种数学上的处理,能够彻底实现总应力指标向有效应力指标的过渡。这样,就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理论,通过该理论可以把水土分算和合算统一在一个理论框架下!当然与普朗克相似,统一也需要一个假设,就是有效应力原理要适当修改一下。这个问题向前推进了一大步,马上修改文章,替换了先前的投稿。
  审稿意见很快出来了,退稿。看来专家不太能接受我的前卫思想。不过,审稿意见非常有用。因为我的文章就是一个理论,没有数据支持。我增加了个算例,可以让专家知道我写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到计算半透水土层——粘质粉土和粉质粘土的水土压力算法。再就是,一些过于前卫的观点可以说得更委婉,林编辑提示了我,想要别人接受不传统的思想,在国内最好一步步的来,接受也要有个过程。
  修改后,投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这次审稿意见非常好,专家肯定了我的想法。修改后录用了,这里把这篇文章上传,请大家指正!最主要是文章没有任何基金支持,纯粹是业余创作,创作过程是种快乐,对大家也是一种启发!当然文章还是存在缺陷的,这个自己最清楚,新的研究另有突破,但要等我下一次文章见报才能再次和大家分享!
水土压力分算与合算的统一算法.pdf (199 K) 下载次数:2557 水土压力统一计算理论的证明及水土共同作用下的压力计算.pdf (190 K) 下载次数:110










4条评分土币+18
xiaoshu1111 土币 +1 优秀文章,支持! 2014-11-17
jdtm2000 土币 +5 - 2012-04-08
huangwg08 土币 +2 楼主牛人!!! 2011-06-27
hwhw1980 土币 +10 优秀文章,支持!期待你的下一次文章! 2011-06-26
离线冷月浪子

发帖
430
土币
2
威望
113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35楼 发表于: 2020-01-14
“当时我突发奇想,在宾馆里开始了公式推导”;“刚投出后,晚上上床睡觉时突然头脑一亮,这个过程非常难以用理性思维解释。”王总已经达到如痴如醉的境界了
离线xiaoshu-1111

发帖
313
土币
8
威望
0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34楼 发表于: 2014-11-17
离线xiaoshu1111

发帖
532
土币
355
威望
1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33楼 发表于: 2014-11-17
优秀文章,支持!
离线lijiulin

发帖
491
土币
661
威望
4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32楼 发表于: 2014-11-12
从项目回来,连续看了十几页帖子,砂——水土分算,粘土——水土合算,想想处于他们之间的应该有过渡。但是基坑设计软件没有这样考虑,新手在遇到过渡处回不知所措。先生的能注意到,并能提出自己的见解,相当难得。我等见到此类问题,尽管有疑问,别人说都是这么做的,也就过去了。
离线珠城蚌埠

发帖
384
土币
14433
威望
39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31楼 发表于: 2012-04-13
分算的合理点吧。。。
代写职称论文,中文核心期刊。。。
离线tjwhx

发帖
631
土币
3905
威望
463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30楼 发表于: 2012-04-09
你的关于结合水的建议是这篇论文应该考虑的问题。但是,结合水膜从土颗粒表面开始到结合水与自由水交界面密度一直是变化的,所以考虑结合水密度也不会使计算精度高多少,所以文章中没考虑结合水密度,这样的公式简单多了,反正最后还是要通过经验修正,估算公式简单点没坏处。最好的方法还是试验,比如文章中提出的参透系数试验和土桶试验。谢谢提醒!
离线tjwhx

发帖
631
土币
3905
威望
463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29楼 发表于: 2012-04-09
非常好的回贴,你确实比较仔细看了文章。你的第一个建议我实际上采用了,我的其实更严密一些。
离线gushijingjun

发帖
46
土币
2227
威望
4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28楼 发表于: 2012-04-09
楼主思路很好,有个问题就是算结合水占掉的那部分孔隙是不是太繁琐了?个人觉得楼主算法误差也很大。一般认为土的塑限含水量就是土的结合水含水量上限,那么饱和的土体结合水含量正好达到这个上限值,那么直接测土的塑限含水量就测出了结合水含量,然后除以结合水的密度,就测出了其体积;还有就是结合水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相差很大,比例在1.3:1左右,某些极端情况下更有可能达到2:1,楼主直接用水的密度(文中是水的重度)是不是不妥?
不可否认楼主思路很好,瑕不掩瑜,顶一个,第二篇证明也很好~~

1条评分土币+5
tjwhx 土币 +5 优秀回复 2012-04-09
离线tjwhx

发帖
631
土币
3905
威望
463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27楼 发表于: 2012-04-08
谢谢支持,还希望能够真正在设计中应用,目前需要更多的试验证据和学术界及工程界的认可。
离线liberty521

发帖
502
土币
134
威望
1151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26楼 发表于: 2012-04-07
创造源于实践,王博士真的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论文读后深受启发,水土合算和水土分算对基坑围护结构的选择影响很大,新的算法很有实践意义
离线tjwhx

发帖
631
土币
3905
威望
463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25楼 发表于: 2012-02-02
最近在研究科技哲学时看到一个关于科学创新的范式,就是如果存在一系列不能被现有理论解释的现象时, 而一个新理论能够解释这一系列现象,这个新理论极可能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温馨提示:欢迎交流讨论,请勿纯表情、纯引用!
 
上一个 下一个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3799号 浙ICP备14021682号-1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