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职业区    学术与写作    工程技术区    软件区    资料区    商务合作区    社区办公室
 您好! 欢迎 登录注册 最新帖子 邀请注册 活动聚焦 统计排行 社区服务 帮助
 
  • 帖子
  • 日志
  • 用户
  • 版块
  • 群组
帖子
  • 1635阅读
  • 1回复

[读书]【观点汇总】物探作隧道质检与提高施工管理和设计水平的作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kanchatd
 

发帖
58
土币
625
威望
47
原创币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5-06-30


许多论文介绍了用探地雷达等物探技术对隧道衬砌作检测的成功实例。这些检测,为评价隧道施工质量、分析存在病害和隐患的部位和原因提供重要的资料。作者自问:应提高一步,为隧道的施工管理和设计提供更大的帮助。


本文作者在2年间,用探底雷达、超生+回弹法、射钉测混凝土强度法等作了70余座隧道的检测。测线总长度达250km。检测内容有:
①隧道衬砌厚度
②初期支护喷层厚度
③钢筋网、钢质拱架密度等情况
④衬砌背后空洞和空区段
⑤初期支护与模筑衬砌间的空区段
⑥坍方地点、范围及处理情况和评价
⑦围岩中破碎带划分
⑧围岩中地下水的通道

加上作者在80年代开始研究和推广电阻率法无损检测喷层厚度的方法与设备并作了隧道、竖井的大量喷射混凝土层厚度检测,用及后装技出法等作隧道衬砌的检测等,发现几乎没一个隧道是完全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的。所作检测的隧道有单线、双线铁路隧道、公路隧道;有在建或用建成的,有已通车的;有看来(有些实际上也是)施工不错的隧道,也有出现了病害的隧道。隧道分布在多个省市,施工单位几十个,颇有些普遍性。
我们掌握的资料之多,又是一般隧道工作者不可能掌握的,于是作者开始对发生的问题作一统计分析,试图找出规律,以便为施工管理和设计水平的提高有作贡献。

1、根据检测结果分析隧激发生问题的规律
作者统计了这些隧道发生坍方的规律、衬砌厚度偏薄的规律、衬砌背后发生大片空区的规律,两层衬砌间出现空区的规律等,得到如下主要结论:
⑴坍方太多,而且施工单位不同,坍方频率相差极大。围岩情况相近,有隧道长近3km没有一次坍方;有隧道长近5km仅发生4次坍方;而有隧道长近1.4km却坍方44次;有一隧道长6km平分给两个施工单位,一个段坍方仅5次,另一个段则坍方29次。作者统计了400余处坍方,发现坍方频率高的隧道中,短隧道居多,好围岩比坏围岩坍方频率高,设计中盛岩类别分界线附件坍方频率高。
⑵整体模式筑衬砌偏薄者多发生在好坏围岩过度处,多发生在坏围岩的边墙段,也有不少隧道衬砌有一遍厚、一遍薄的现象。
⑶复合式衬砌中,普遍存在模筑衬砌大大超厚(超厚可达100%或者更高),而喷射混凝土层普遍不够厚。衬砌超厚者浪费了大量混凝土。
⑷即使质量很好的隧道,都会出现衬砌背后的空区。
⑸复合式衬砌中两层中间的空段出现较普遍。

2、发生问题之原因及解决办法
作者针对这些规律,并根据调查过一些隧道的病害及隧道设计与施工的经验,提出:
(1)主要问题出自施工管理上,施工管理者应当:
①加强施工地质工作,应引进并采用物探方法做施工地质预报;
②应当购置必要的物探仪器(如雷达及喷层测厚仪、锚杆质量检测仪等)及其他质量仪器。作质量自检。自我控制质量;
③应当严格各道工序,如中线复核、光面爆破等,特别要严格控制好光面爆破;
④施工管理者应对各道工序的经济效益、各工序间的影响,影响总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等有清醒的认识。施工管理者必须深知某道工序可能节省了,但它却可能为后面的工序带来极大麻烦和经济损失;
⑤某些问题是施工管理人员理论水平造成的,由于对围岩稳定理论、新奥法的基本理论,喷锚构筑法的基本理论掌握不足,忽视“初期支护是主要受力结构”这一要求,导致出现宁愿加厚两次衬砌而有意忽视喷层厚度不够的问题,还可能导致施工顺序出现错误的施工组织安排而导致衬砌破坏。
⑥80年代中期起在有钢拱支护情况下一种喷射混凝土的劣习必须改正,否则二层衬砌中的空区不可避免。目前的喷射混凝土技术急待培训、提高。
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意见。
(2)设计中的问题
①不重视施工地质,不重视地质中的物探工作;
②较差围岩双线隧道边墙衬砌厚度比拱部大得多;将曲边墙设计成开挖断面为直边墙,这也对围岩稳定不利;
③某些铁路隧道标准目有错误,它造成许多隧道的裂损,同时完工后无法作检测和评价,这是制定标准图时发生了对围岩稳定理论、喷锚构筑法理论方面的误解。作者并对此在隧道年会上予以了讨论。
④一些隧道设计人员对围岩稳定、新奥法及喷锚构筑理论理解不够;
⑤设计规范中以围岩类(级)别确定衬砌厚度,而勘测设计时确定围岩类(级)别的分界线基本上是不可能与施工一致的,有时差几十米也是正常的,在现场不可能及时作设计变更。隧道衬砌厚度实际出开挖断面决定的,因此,开挖断面大小与实际围岩情况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差异。只有修改规范中的某些规定,或根本改变目前的隧道设计阶段程序,才能真正解决。

3、小结
(1)采用探地雷达等物探手段不仅可在施工之后控制隧道的质量,而且应当作为施工单位在施工中作自检、作质量控制的手段。
(2)在隧道质量控制检测中,电阻率法测喷层厚度的方法和设备、声波能量法检测锚杆长度及砂浆饱满度的方法及仪器,以及超声+回弹、瞬态面波+回弹、后装拔出法、射钉法等测混凝土强度的方法都可以推广应用。
(3)对进行过检测的大量隧道资料作综合对比分析,可以找到普遍的问题规律,从而对隧道施工管理和设计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4)目前许多工程局都在引进物探人员,购进物探仪器,开展工作。如何用好,如何形成自检程序,融入施工管理中,应进一步探讨和总结。
【声明】本文由北京水工资环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提供,原文来自《物探作隧道质检与提高施工管理和设计水平的作用》,钟世航,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微信公众号“勘查天地(kanchatd)”整理,欢迎分享~
图文未经授权转载或挪用将追究法律责任,获取授权请联系QQ:3145941963。
浅层地质探查、隧道地质预报、城市物探、崎岖山地和水上物探、岩土工程探测等新技术成果分享。
离线issn04510712

发帖
13930
土币
48625
威望
0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5-07-19
谢谢楼主!好资料。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温馨提示:欢迎交流讨论,请勿纯表情、纯引用!
 
上一个 下一个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3799号 浙ICP备14021682号-1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