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职业区    学术与写作    工程技术区    软件区    资料区    商务合作区    社区办公室
 您好! 欢迎 登录注册 最新帖子 邀请注册 活动聚焦 统计排行 社区服务 帮助
 
  • 帖子
  • 日志
  • 用户
  • 版块
  • 群组
帖子
  • 2646阅读
  • 5回复

[热点探讨]布桩平面系数对挤土预应力管桩的质量影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cdddd
 

发帖
51453
土币
391385
威望
4985
原创币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1-12
布桩平面系数对挤土预应力管桩的质量影响 lWlUWhLnP  
离线cdddd

发帖
51453
土币
391385
威望
4985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8-01-12
沉管灌注桩的常见的质量问题有那些? V7n >,k5  
 1、断桩 uOb2npPj  
  (1)产生原因:1.在饱和的流塑状淤泥土中施工时,当拔管速度过快,混凝土还未流出管外,周围土即落入桩身,形成断桩;2.常发生于地面以下1~3米深处的软硬土层交界处,当桩身混凝土终凝不久后受到邻桩的振动和外力等,自身强度低,受剪力而被剪断;3.桩距过小,邻桩施工时产生很大的挤推力。 @?vLAsp\  
  (2)处理方法:1.在布桩时,应避免桩的密度过大,振动灌注桩的间距不应大于4倍桩径,当桩距小于3.5倍桩径时,采用控制时间间隔方法,相邻桩施工时,其间隔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否则,采用跳打法,使邻桩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50%后,再施打中间桩,以减少对邻桩的影响。2.控制拔管速度,在一般土层中,拔管速度宜控制在1.2~1.5m/min,在软弱土层中,宜控制在0.6~0.8m/min.3.要制定好打桩顺序及桩架行走路线时,应尽量避免设备碾压桩身及对新桩的振动和外力干扰。 z0;9SZ9  
  2、缩颈 +/}_%Cf8  
  (1)产生原因:1.在软弱土层中,当含水量大且透水性差时,由于土体受到强烈的扰动和挤压,产生很大的孔隙水压力,拔管后挤向新灌混凝土,产生缩颈现象;2.拔管速度过快,混凝土来不及下落,被周围土体填充,导致缩颈现象。3.管内混凝土存量少、和易性差、出管扩散性差。 tgfM:kzw  
  (2)处理方法:1.要保证灌注时管内混凝土的高度,每次应尽量多灌,第一次拔管高度应控制在能容纳第二次所需贯入的混凝土量为限。如拔得过高,就容易导致混凝土量过少而产生缩颈。2.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灌入量,对于缩颈桩可采用局部复打,复打深度必须超过缩颈区1米以上。3.要控制拔管速度,对一般土层宜控制在1m/min,对软弱土层及软硬土层交界处宜控制在0.3~0.8m/min,并且在拔管过程中对桩管进行连续的低锤密击,使钢管不断振动,从而振实混凝土。 @92gb$xT  
离线cdddd

发帖
51453
土币
391385
威望
4985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8-01-12
布桩平面系数:一般指桩的横截面积之和与边桩外边缘所包围的场地面积之比。主要是限制布桩的密度,避免在软土中由打桩引起地面的隆起和对已打下的桩发生侧向偏位的不良后果发生。 穿越饱和土,布桩系数一般不大于5%,非饱和土不大于6。5%。 G1p43  
系数的字面意思:有关系的数字。
离线issn04510712

发帖
13950
土币
48665
威望
0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8-01-14
多谢楼主!好资料。
离线pdly

发帖
1719
土币
9
威望
42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8-01-16
多谢楼主辛苦付出!
离线cdddd

发帖
51453
土币
391385
威望
4985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8-08-25
下列地质条件不宜采用或慎用管桩: R|nEd/' <  
1 桩端持力层以上的覆盖层中含有较多且难以清除又严重影响打桩的孤石、风化球或其他障碍物; 83\ o (  
2 桩端持力层以上的覆盖层中含有不适宜作桩端持力层且管桩又难以贯穿的坚硬夹层; U? {'n#n 5  
3 基岩面上没有合适持力层的岩溶地层; 1 ,#{X3  
4 非岩溶地区基岩以上的覆盖层为淤泥等松软土层,其下直接为中风化岩层或微风化岩层; XulaPq  
5 桩端持力层为预水易软化且埋藏较浅的强风化岩层; lv=yz\  
6 地下水或地基土对管桩的混凝土、钢筋及钢零部件有强腐蚀作用的岩土层。 UY1JB^J$  
(见广东省标准:DBJ/T 15-22-2008)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温馨提示:欢迎交流讨论,请勿纯表情、纯引用!
 
上一个 下一个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3799号 浙ICP备14021682号-1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