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职业区    学术与写作    工程技术区    软件区    资料区    商务合作区    社区办公室
 您好! 欢迎 登录注册 最新帖子 邀请注册 活动聚焦 统计排行 社区服务 帮助
 
  • 帖子
  • 日志
  • 用户
  • 版块
  • 群组
帖子
  • 6462阅读
  • 12回复

[热点探讨]载体桩设计新规程修订六大内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washpl
 

发帖
313
土币
8
威望
433
原创币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8-07-02
— 本帖被 sunjun 设置为精华(2008-07-02) —
近日,在全国载体桩技术推广现场交流会上,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发布了《载体桩设计规程》(以下简称《规程》)的修订版,使载体桩技术在安全和使用上更符合建筑需求。 Ze$:-7Czl  
    编制组成员杨启安介绍,此次《规程》主要在桩长、载体桩承载力估算、软弱下卧层承载力的验算及增加了桩顶作用效应的计算等六个方面进行了修订。 [,5clR=F  
    针对于载体桩桩长,此次修订去掉了2.18米细长锤的概念,杨启安说,随着载体桩技术的发展,载体桩发展为350~800毫米,因此相匹配的夯锤也相应改变。将细长锤变为柱锤。 >t8eVMMa  
    《规程》也对三击贯入度重新进行了定义。原规范规定,载体夯实后,当不再填料时连续夯击三次后的锤的下沉量。新规范则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以锤径355毫米,质量3500千克的柱锤,落距6米,连续三次锤击的累计下沉量。 B`hxF(_p/  
    在桩基础施工时,应采取相应措施控制相邻的上浮量,对于桩身混凝土已经达到终凝的相邻桩,其上浮量不宜大于20毫米;对于桩身混凝土处于流动状态的相邻桩,其上浮量不宜大于50毫米。而当采用载体桩作为复合地基中的增强体时,载体桩桩身可不配筋。由于载体桩具有桩长短,承载力高等特点,可以将素混凝土载体桩施工为复合地基,能有效节省造价。为充分发挥载体桩承载力,将桩顶一定范围直径进行扩大,同时应选择合适的褥垫层厚度, _>5BFQ_  
    载体桩地基处理方法同市场中的常用的CFG灌注桩、混凝土等方法相比,在建筑材料、人工、机械等方面均有所节约,如以建筑垃圾替代钢筋混凝土等建筑材料;同时由于避开软土在相对较好土层中进行载体的施工,有效降低桩身长度,更加强了桩的承载能力,比常用的普通桩基提高承载力3~5倍。 U hCd,  
    杨启安表示,普通桩的承载力主要来源于桩的侧摩阻力,而载体桩的承载力主要来自载体,载体通过反复填入建筑垃圾再以3.5吨重锤提升6米进行自由落体夯实,随后再夯填一定量的干硬性混凝土,从而由内向外形成干硬性混凝土、填充料和挤密土体形成的载体,使桩端土体得到最优的密实,将上部荷载有效传递给下面的持力土层,达到提高承载力的目的。 CRWO R pP  
    “此次修订也为载体桩技术打开了更大的市场。目前载体桩北京市场的使用量为10%,未来5年内,这一比例会增加到50%以上。”《规程》主编、北京波森特岩土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继忠说。 O)5-6lm  
    王继忠介绍,载体桩技术与目前市场上常用的技术方案相比,平均可为建设单位节约10%-30%的基础投资。如万科集团的某项10万平方米的住宅小区,其基础工程费用仅为360多万元,比原处理方案节省了30%。 j.C C.[$g  
    链接载体桩是一种全新的施工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地基基础处理观念,以土体密实度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被誉为地基基础中的一次革命。与其他常用地基处理方法相比,该技术明显减小桩的数量,有效降低桩长,并且采用承台梁取代了条形基础,大大降低了成型建材用量和减少工序,因此工程造价显著降低。
离线zwghhu
发帖
370
土币
138
威望
371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8-07-02
能不能具体说下 什么叫载体桩
离线argone

发帖
1012
土币
19019
威望
2377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8-07-03
载体桩简介  _X.M,id  
  “载体桩”前称为“复合载体夯扩桩”。2007年6月4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正式批准《载体桩设计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135-2007。载体桩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桩,它是由上部桩身和下部“复合载体”两部分组成。桩身一般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复合载体”是位于桩端底部、经深层填料夯实的复合体,它是该种桩型的技术核心。复合载体夯扩桩,即复合载体扩展基础,是通过对桩端土进行挤密和在桩孔灌注混凝土,形成复合载体扩展基础的一种新工艺。它的受力并不是桩的受力形式,而是扩展基础的受力形式,受力原理更加明晰,施工工艺更加简单,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cRg$~rYd  
  技术发明点: 它是以桩端土层为研究对象,利用重锤的自由落体运动对桩端深层土体进行反复地填料夯实挤密操作,使桩端以下一定范围内的土体得到最为有效地加固挤密,形成“复合载体”。它是一个呈层状分布、由不同材料组成的复合载体,如图 1 所示。 jEO;  
3YT _GW{  
        n(o Jb  
          图 1 “复合载体”的构造                              图 2 “复合载体”受力分析图 r?V|9B`$p  
  “复合载体”的这种特殊的构造可以使桩端的应力水平逐层地进行扩散和降低,直至降低到与“复合载体”以外的原状土体承载力相同的程度,如图2所示。这样,改变了传统的桩端与地基土体之间的作用关系,充分地调动了桩端地基土体的承载力,从而使桩的承载能力大大提高,目前已将“复合载体夯扩桩”的单桩竖向承载力极限特征值做到 4500kN 。 Vr0RdO  
  技术特点: 第一,力改传统的地基处理观念,避软就硬,因地制宜,充分地将建筑物的结构形式与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地基处理获得最优的效果;第二,将地基处理与基础施工合二为一,即降低地基处理费用,又节约基础投资,使得施工方有利可得,与此同时又可使得建设方最大限度地节约资金,可谓一箭双雕。第三,极大地改善了桩的承载性状,使得单桩承载力出乎寻常的高,一般是普通桩的3~8倍;第四,可以通过调整“复合载体夯扩桩”的施工控制参数,任意改变其单桩竖向承载力极限特征值,使之最优化地满足工程之需要;第五,施工中能就地取材,充分地利用固体废弃物或廉价的建筑材料作为填充料,变废为宝,利国利民,保护环境,降低了桩基础的成本;……。 V u! ,tpa.  
  该技术利用重锤对填料反复进行填充和夯实操作,使桩端下纵向 3 ~ 5m 、横向 2 ~ 3m 、体积约10m3的土体得到加固挤密,在不影响相邻桩已完成的挤密土体的破坏和松动的情况下,使填料底端形成最大最优的密实体和影响土体,桩身承受的集中荷载通过复合载体的分层扩散作用,消除桩端的应力集中,并逐层降低至天然土体能够承受的程度,从而改善了土体的受力状态。
离线yxmin74

发帖
975
土币
8160
威望
2785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8-07-08
谢谢楼主提供
离线gsgecit

发帖
740
土币
4331
威望
866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8-08-01
受教!谢谢各位! GQQ!3LwP\O  
   
离线aichong

发帖
2282
土币
816704141
威望
5761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8-08-03
没看到图片,最好上传附件。
- ¤╭⌒╮ ╭⌒╮
╱◥██◣ ╭╭ ⌒╮
︱田︱田田 ╰--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
离线cwb211

发帖
318
土币
2750
威望
505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8-08-11
我们这里的黄土地基土层也用到载体桩作为地基基础方案,整体推广使用的不太多,相信随着技术的完善,载体桩的市场会更广!
交流,学习,进步。
离线huzhi73607

发帖
272
土币
2
威望
216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9-03-04
载体桩,
离线bailetian

发帖
80
土币
138
威望
358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9-03-08
谢谢楼主提供
离线05430000000

发帖
2500
土币
4237
威望
14027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9-07-11
  “此次修订也为载体桩技术打开了更大的市场。目前载体桩北京市场的使用量为10%,未来5年内,这一比例会增加到50%以上。”《规程》主编、北京波森特岩土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继忠说。 6gDN`e,@   l,.?-|Poa  
]ufW61W6Ci  
PQ}%}S7:  
SbZt\a 8  
有点那个什么了吧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离线05430000000

发帖
2500
土币
4237
威望
14027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9-07-11
不知道现在还有专利保护么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离线yanghaojun70

发帖
415
土币
11159
威望
2952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9-12-15
目前还有专利保护,我也是起草人之一,有问题可以探讨哈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温馨提示:欢迎交流讨论,请勿纯表情、纯引用!
 
上一个 下一个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3799号 浙ICP备14021682号-1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