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职业区    学术与写作    工程技术区    软件区    资料区    商务合作区    社区办公室
 您好! 欢迎 登录注册 最新帖子 邀请注册 活动聚焦 统计排行 社区服务 帮助
 
  • 帖子
  • 日志
  • 用户
  • 版块
  • 群组
帖子
  • 115938阅读
  • 511回复

[原创]从事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朋友,看完本文,你还会相信强度折减法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yhsong

发帖
54
土币
13
威望
21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72楼 发表于: 2011-10-05
从楼主的叙述可见,楼主显然对强度折减法的理解尚需深入 YYvX@f  
离线e22224

发帖
60
土币
1228
威望
4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73楼 发表于: 2011-10-08
等代一个结论。
离线huangfei123

发帖
163
土币
266
威望
88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74楼 发表于: 2011-10-09
同时折减是为了方便算,既然楼主觉得同时折减不对,你能提出一个折减关系式吗,不能就不要说不合理,我也知道同时折减是不合理的。事实上很多情况下强度是折减的。比如说岩土遇水软化。当然有的情况下也是下滑力曾大的。
离线paling

发帖
66
土币
2
威望
306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75楼 发表于: 2011-10-09
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来看 Il<ezD{  
|B@\Nf7  
1,如果用R-T来评价边坡的稳定程度,就不存在超载或折减的问题了,但是这样的指标不直观。 @X#e  
Z`'&yG;U  
2,c,phai本质上不应该同步折减,两者的物理量本身就不同,如果考虑不同的折减值的话,就有一个最不利折减组合的问题,这个和岩土参数的变异性有关。
离线xjb0137

发帖
25
土币
995
威望
160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76楼 发表于: 2011-10-09
1、国家的权威不是法律,而是权力;岩土工程界的权威不是规范,而是院士。这点我很不赞同; C@i4[g){  
2、c和tanφ是绝对不可能刚好同时降低K倍的;楼主应该看过郑颖人院士的双折减系数的论文吧,两个参数分开折减,主要是唐芬博士做出来的,同时,这里的K怎么说呢,是一个人为假定的折减系数,正如你应用传递系数法的时候要假定一个滑动面一样,同时广义的折减系数法,不仅仅折减粘聚力和摩擦角,还有折减弹模和泊松比的,详见武汉岩土所郑宏研究所的论文,其中有好几篇已在SCI发表,国内外专家都是比较认同的;还有西安交通大学的俞茂宏教授的著作,拜读下,然后会有一个较深的认识; 2,O;<9au<  
3、即使下滑力只有100,而抗滑桩的抗滑力达1000,抗滑桩也不可能推动滑坡向上滑动,但强度折减法认为是可能的——牛顿第三定律复杂吗?这个条件你说的并不存在,下滑力为100,抗滑力为1000这是不可能的情况,楼主混淆了主动与被动的关系,是先有下滑力才有抗滑力,下滑力为100,抗滑力肯定为100,这才是第三定律,在强度折减中,也是这样进行计算的; @ \(*pa  
4、泱泱大国的院士们,竟然在不懂传递系数法的真谛时称之为简化法并妄加评述,实在有些误导。我看到这句话一直在犹豫要不要给你回复,后面看到你要用论文的形式来证明楼主的正确性,过去这么久了,楼主也没有上传上来,楼主很自负,传递系数法就是从国外传递到国内的,陈祖煜院士的导师是其发明者,我觉得陈院士最有发言权,而且我从未看到过有哪位专家或者院士否定传递系数法,只是指出传递系数法存在的不足之处,我觉得目前任何一种方法都难以满足所有的条件,不足都有,各有千秋; 2qD80W<1  
5、算例已经证明了折减法的错误且偏于危险,竟仍有不少人执迷不悟,悲哀啊!用折减法治理滑坡成功,不是因为方法正确,而是后来的地质条件比设计时好,或当初的稳定系数考虑得较低,或安全系数系数取得较大,或与超载法所得推力相近,或施工质量较好,或没有发生预期的暴雨和地震,等等。1981年7-9月宝成铁路宝鸡-广元段350km发生滑坡289处,37个区间断道32次,中断行车60多天,但只有徐邦栋用传递系数(超载)法治理的12个大型滑坡无一复活,说明了什么?首先我要说的是,楼主没有调查折减法治理成功的边坡,说后来的地质条件比设计时好,或当初的稳定系数考虑得较低,或安全系数系数取得较大,或与超载法所得推力相近,或施工质量较好,或没有发生预期的暴雨和地震,等等。哈哈,郑颖人院士的边坡经受了汶川地震的考验,而且边坡这个领域,专家说要滑的,经常没滑,专家说不滑的有时候反而滑了,影响因素很多,误判率在三峡库区达到40%,这是有统计数据的; {qHf%y&[  
6、还需要再证明吗?我院治理的四川江油航空航天部某滑坡经受了汶川地震的考验;我院加固的都江堰奎光塔也经受了汶川地震的考验;汶川地震后,我院参加成都铁路局组织的抢险;玉树地震后,我院参加了青海省交通厅组织的抢险。某年重庆暴雨,之前我院成功治理了万州-梁平高速公路沿线的所有滑坡,那年该线成了生命线。这个我就觉得我不需要再说什么了吧,楼主要是有兴趣的话,我可以把陈院士或者郑院士的邮箱给你,手机号也行,不过估计接的可能性不大,可以继续找他们讨论; >O:j.(*!  
7、楼主没人认真系统的研究过强度折减,我本人认为强度折减是个很有争议的问题,有争议是好事,正如我们发论文一样,只要你不能证明我论文里面的错误,你就得说它是正确的,就得让我发表,同时我也认为强度折减是个简单实用的工具,他有它的发展期; s'/ g:aJ  
8、楼主反复强调没有注重物理意义,只注重数学意义,有失偏颇,传递系数法为什么要分条?物理意义是什么?我不知道,强度折减法是个很有意思的东西,我没看出来你为什么每个院士都抨击了一遍?其他院士并未提强度折减啊; P}+-))J  
9、铁道部西北分院做边坡是牛,王恭先教授是不是也赞同强度折减?所以在提得时候只能是你,而不是本院怎么怎么; [LJ1wBMw  
10、本人的论点仅表个人观点。建议系统的研究下强度折减,强度折减不仅仅是粘聚力和摩擦力除以个系数就完了,这只是强度折减的皮毛,读一下其核心; /HmD/E\  
6条评分土币+19
shenyl0211 土币 -5 1、郑颖人参编规范,他有水平吗?2、院士(包括潘家铮、陈祖煜、郑颖人)和博士写的东西就没有错误和垃圾吗 2016-07-28
zd680917 土币 +5 - 2016-06-05
yujianfeifei 土币 +3 优秀文章,支持! 2015-08-07
du9321 土币 +1 感谢您的分享,向您多多学习。 2015-06-26
s511 土币 +5 向您学习,牛人 2012-05-08
laizi2008 土币 +10 我是大评委,评分给态度 2011-10-09
离线amos

发帖
10800
土币
169
威望
564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77楼 发表于: 2011-10-10
谢谢楼主分享~~~
离线shenyl0211

发帖
408
土币
3214
威望
549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78楼 发表于: 2011-10-10
回 76楼(xjb0137) 的帖子
1、你很不赞同“国家的权威不是法律,而是权力;岩土工程界的权威不是规范,而是院士。”,可能是说到你的痛处了吧。有多少人敢反对郑颖人提出的传递系数法显式解和隐式解?又有多少人敢站起来说:院士,传递系数法从来就没有简化法! S"iz fQ@  
2、粘聚力、内摩擦角、弹模和泊松比是客观存在的,有峰值和残值限制,一般不会超过此限,而不是象强度折减法认为的那样可以任意折减的,更不是等同折减的,因此,强度折减法是基于物理又脱离物理的数学游戏。 .FS`Fh;  
3、不是“先有下滑力才有抗滑力”,它们之间没有这种因果关系,想想你用拳头打墙的问题吧。“下滑力为100,抗滑力肯定为100”是错的,而应说发挥的抗滑力是100,实际的抗滑力比这大,剩余部分是安全储备。好好学习第三定律和安全系数的概念吧。顺便提醒一下,安全系数和稳定系数是有异同的。 piE9qXn  
4、我不自负,我几年前就写好了,去年发表的,咱论坛上有位好心人已经帮我先上传了。那只是我研究报告中的一小部分。你说传递系数法是从国外传到国内的,是陈祖煜院士的导师发明的,大话谁都敢说,牛也谁都敢吹,但是哪年发明的?是哪位发明的?证据呢?陈祖煜到我们单位讲课时说他曾经建议殷跃平在国土资源部规范中不要采用传递系数法,我也确实看到水利部规范没用传递系数法,而用了简化简布法、瑞典圆弧法、罗厄法、简化毕肖普法等,了解的人都知道前两者与后两者是无法对比、校核的,而罗厄法与传递系数法的误差是很微小的,如果每个条块的坡面倾角与滑面倾角相等,则两法的结果是完全一样的。 p-H q\DP  
5、郑颖人用的是强度折减法,安全系数比较高,所以可能不受汶川地震的影响。我们用的是超载法,安全系数比较低,也经受了汶川地震的考验。但从考虑力的性质来说,超载法是非常清晰的,不会把滑面反坡段起抗滑作用的“下滑力”、桩和墙的抗剪力等被动力视为主动的“负下滑力”。至于专家们在三峡库区的误判率达40%,一是要看(滑坡)专家的真假,二是要看地质条件的变化,三是要看气候条件的变化,四是要看汇水面积、(地表水、地下水)径流排泄条件的变化,五是要看勘察资料的真实性,六是要看分析、计算方法的可靠性,七是要看是否发生了设计等级的地震,八是要看是否变更了设计方案(原有的堆载、开挖取消了)等等,我曾听说对强度折减法和超载法就存在过争议,理正软件也有这种选择,说明有些专家还是真的,你的40%是假的。 %.kJ@@_e  
6、你不想说我倒想说,我院委托郑颖人单位编制滑坡稳定性计算和抗滑支挡结构设计软件,且不说浪费了几十万元人民币、6年时间,只说在滑坡稳定性和推力计算中竟然没有考虑地下水和水平地震力的作用,在抗滑桩和锚索框架设计中也没有考虑截面的承载力检算、最简单的抗滑挡墙设计竟然根本不是他们编的。 /XG4O  
7、我认真系统地研究过强度折减法,所以说它在玩数学游戏,而且稳定系数偏大(指稳定系数大于1时)、推力偏小。 FfnW  
8、 强度折减法混淆了力的性质、忽略了强度指标的大小是有限的等主要问题。条分是便于计算,垂直条分是因为以重力为主,可以只简单地考虑滑带土的强度指标,而不必考虑复杂滑体的强度指标。那些院士们认为传递系数超载法是他们所了解的传递系数强度折减法的简化法,深深烙印在他们的专著、论文中,整整误导了几十年,并还在不断继续着他们的误导,对得起他们是大家敬仰的、崇拜的、信任的院士称号吗? Q]7Rqslz  
9、不要说王恭先赞同强度折减法就可以否认中铁西北院的传递系数超载法。王恭先懂多少计算方法?我见过他的论文上提过一些强度折减法,但他真的应用过一次吗?他不懂不会的多着呢,很多东西他也是人云亦云,他代表不了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在滑坡防治领域的水平。说实话,他和郑颖人、陈祖煜等合编的书中,关于抗滑桩的设计计算很多内容是过时的:刚性桩和弹性桩的区分是过时的,刚性桩的计算是过时的,弹性桩的参数表是过时的,但这些都占了很大篇幅,不过这些不是王恭先写的,他和我院其他3位老专家都没有研究过早年中铁二院的《抗滑桩设计与计算》(附有完整的普通弹性桩设计程序)和现在李海光写的《新型支挡结构设计与工程实例》,否则,我院4位专家编的书在这方面不会这么差,包括该书中的滑坡稳定性和推力计算部分。中铁西北院研制了锚索抗滑桩,现只有单排锚索刚性桩的计算程序,没有多排锚索弹性桩的程序,别人有这方面的软件,但不能说锚索桩不是我们研究的,更不能说我们只承认锚索刚性桩而不认可锚索弹性桩。我也不否则,从我院出去的那么多研究生也没有几个懂传递系数超载法的,不过我可以举个例子:徐邦栋的弟子到某单位任副总工,刚开始用传递系数超载法,治理费用高,但都是成功的。后来被要求用传递系数强度折减法,费用确实降了,但变形的不少。因不是他的责任,故他还是副总工。他也用过强度折减法,但他能不代表我院的经验吗?我院也有用slope计算发表论文的,但都不是我院的本质。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便是此。 2G'Au}q0n  
10、强度折减法的原理说明,已经没有任何对其学习、研究的必要了。 |@]`" k  
`CP}1W>  
离线xjb0137

发帖
25
土币
995
威望
160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79楼 发表于: 2011-10-11
回 78楼(shenyl0211) 的帖子
和郑院士交流下吧,CQDZZX@263.NET,第一条我不认可,像你这么偏激的知识分子,我是第一次见到,哈哈,第二条强度折减是有严格的数学推导的,具体的论文是国外的人发表的,最先提出的也是老外,这个论文我没有仔细研究过,你可以和赵尚毅博士讨论;第三条我是无语了;第四条,出处在于陈祖煜编写的那本边坡的厚书里面,你没见过不能否认别人吹牛啊;陈祖煜吹牛还是我吹牛啊?哈哈。第五条:40%是三峡库区边坡专家组的一个统计数据,看专家的真假?你的意思是除了你们院的那个徐什么就没有专家了?第六条,几十万的项目想要地震和地下水写进去?任何一个人都写不进去,太难了,几千万我觉得也搞不定,要不你研究研究,到时候我拜读下你的文章;第七条,你为什么认为推力是偏小的呢,郑颖人院士计算出来的推力是偏大的,详见2010年岩土工程学报第九期的某篇论文,郑老师什么时候说过小呢?我是没有见过,你给个依据;第八条:强度折减法混淆了力的性质、忽略了强度指标的大小是有限的等主要问题。这点我赞同,但深深的印在论文里面几十年,哥哥,你真忽悠,郑老师是哪一年引进强度折减的,02年左右,翻翻书去,看过没有啊?还好几十年,仅此一点你不能说你认真研究过强度折减;第九点:既然王恭先不代表你们院,那三位老专家也代表不了你们院,弱弱的问一句,谁代表你们院?你代表不?能否公示下你的名字,我查查你的论文。 KS($S( Fi  
2条评分土币+6
jakiese7en 土币 +1 - 2016-07-20
buryloo 土币 +5 - 2016-03-26
离线lilytyy

发帖
4312
土币
526
威望
13571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80楼 发表于: 2011-10-12
楼主的观点值得商榷,用传递系数法计算处理滑坡,至少本人目前还没有遇到失败的工程实例,岩土工程与地质、气象情况息息相关,需要全面、综合的看待,处理方法也是多样,因此简单的进行评判本人认为不够客观
离线shenyl0211

发帖
408
土币
3214
威望
549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81楼 发表于: 2011-10-12
回 79楼(xjb0137) 的帖子
1、你很不赞同、不认可不等于不是事实,无可否认,也无须争论,正常的中国人都知道,只是绝大多数人不在公共场合明说而已。 au'Zjj/Ai5  
2、我没否则强度折减法的数学推导是错误的,我只是说它把作用力(主动力、下滑力)和反作用力(被动力、抗滑力)直接进行加减,混淆了力的性质,结果认为桩会推动滑坡上移、地基会将房子顶向空中。如对直线形滑面,将下滑力100、包含c和phi的抗滑力任意、抗滑桩的设计抗剪力101代入计算公式,看看稳定系数是否小于0?但传递系数超载法绝对不会出现这样的笑话! 6]#pPk8[Z  
3、相信第2条已经解释了。 PzThVeJ+  
4、你想否定我的说法应该是我要求你提供证据的,而不是你要求我去寻找证据帮你否认我自己。不过,为了看看陈祖煜的观点,我还是搜索了一下陈祖煜该书的内容,总共找到13个“传递系数(法)”,你看看18、67、72页是怎么描述的吧。他都承认是“我国的”,“从未见诸于国外的文献”,你争什么呀。看来你真是吹牛专家了。请你以后拿到证据并附上证据再说吧!只有这样才能令人信服! *C*n( the  
5、你显然知道我在指专家有真有假,而且假的不少,何必故意曲解我的意思呢?你这样曲解是把坛友们都当傻子吗?难道你就是假的滑坡专家之一吗? zCxr]md  
6、我和另外一个70多岁的老同志用一年的时间(他们用6年,我还是用业余时间)、10万元经费(包括评审费)就完成了。而给你几千万也可能搞不定,看来你真是骗人的、坑人的假专家,只会卖嘴皮子。至于你拜读就不敢当了,你也看不懂。你说话很难听,我也就只能以牙还牙了。 `!<RP'  
7、在所有条件都相同且安全系数大于1的情况下,如果传递系数强度折减法的推力比超载法大,说明郑颖人的计算程序有问题。建议你再看看他的其他论文。 (rV#EA+6[`  
8、我不是仅指郑颖人一个院士,包括潘家铮,他的《建筑物的抗滑稳定和滑坡分析》是1980年6月出版的,整整31年了。在该书中他就认为铁道部规范采用的传递系数法是简化法。 e1ru#'z  
9、我想问你:谁能代表你们单位?谁的水平能代表你们单位的水平?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才能提高单位的整体水平,但不少人是做不到的。不能说谁写了多少论文、多少专著,参加了多少会议,担任了多少职务,就能说明他的水平比别人高,因为有些人是不愿写,有些人是不愿担任职务,有些人才是没有被发现。另外,也不能说没人反对你的观点就证明你的观点是对的,因为多数人心知肚明,但懒得说。等等,等等。他们4位专家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知识水平是有限的,甚至接受知识的条件也是有限的,不乏很多引用的东西,所以称为“编著”、“编写”,所以有参考文献,故其书和其他任何一本书一样,其中肯定有错,有的甚至没有满足当时早已执行的新规范。 D6 B(6 5Y  
k^-HY[Q9  
q~9Y&>D  
Y#Pl)sRr  
.[Ezg(U}ze  
离线laizi2008

发帖
1174
土币
7410
威望
2137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82楼 发表于: 2011-10-14
在2005年《重庆建筑》杂志上,郑颖人院士写的文章《三峡库区滑坡稳定分析中几个问题的研究》中说过,“传递系数法是我国技术人员创造的一种实用的滑坡稳定分析的方法”
Know is know, noknow is noknow
离线laizi2008

发帖
1174
土币
7410
威望
2137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83楼 发表于: 2011-10-14
有关传递系数法,勘察大师顾宝和在文章《滑坡稳定分析传递系数法的讨论》(2006年12期《工程勘察》)一文中说:“传递系数法是我国科技人员创建的滑坡稳定分析方法,先后被列入《工业与民用建筑地质勘察规范(TJ21-77)》”
Know is know, noknow is noknow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温馨提示:欢迎交流讨论,请勿纯表情、纯引用!
 
上一个 下一个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3799号 浙ICP备14021682号-1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