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职业区    学术与写作    工程技术区    软件区    资料区    商务合作区    社区办公室
 您好! 欢迎 登录注册 最新帖子 邀请注册 活动聚焦 统计排行 社区服务 帮助
 
  • 帖子
  • 日志
  • 用户
  • 版块
  • 群组
帖子
  • 69520阅读
  • 303回复

对场地覆盖层厚度确定方法的质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美好525

发帖
104
土币
134
威望
760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228楼 发表于: 2009-11-30
引用第70楼dzb666666于2008-07-27 19:24发表的  :
        条文说明有说明,一般场地是指剪切波速随深度呈递增趋势的场地。对于有较厚软夹层的场地土层,由于其对短周期地震有抑制作用,需另行分析,适当调整。
    楼主的例子,是不存在软弱夹层的,可定为30m。

这个解释应该可以说明问题吧。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离线xiaojun0012

发帖
187
土币
4562
威望
661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229楼 发表于: 2009-12-18
除了国标,我对规范基本持鄙视态度!
★ 隐忍以行!★
离线jiegouyzd

发帖
242
土币
3043
威望
1354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230楼 发表于: 2009-12-22
对此例 比较赞同结合上部结构调整厚度标准
离线x1871
发帖
466
土币
35
威望
5181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231楼 发表于: 2009-12-24
一般情况指《GB50011-2001》1.0.3条建筑,特殊指大于9度区建筑及核电(>=700m/s),等特殊工业建筑。
根据4.1.4条条文说明,一般指的是“指剪切波速随深度增加的一般场地”特殊指“有厚软弱层”时可调整
如是1.0.3条建筑范围内的建筑,根据4.1.4条应是30m.   
离线x1871
发帖
466
土币
35
威望
5181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232楼 发表于: 2009-12-24
参照《50011-2001》1.0.3条。4.1.4条,及条文说明。9度区,(核电工程)等为特殊,“有厚软弱层”为特殊。一般工程30m.
离线gchuangz

发帖
446
土币
8
威望
1694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233楼 发表于: 2009-12-31
  老帽的敬业精神很值得学习!
  这个东西我觉得是与行业有关系,在该行业中人们对地震所产生的影响程度的认识不同,这个等效剪切波速的取值也就不同!
  正如有人所说一次大地震是人们对所有地震安全措施的一次大考,同时,对地震的认识水平会有很大的提高!当然,人们还是希望最好别来那么多大地震!呵呵
多多交流,多多受益
离线wuyue_ting

发帖
98
土币
5
威望
628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234楼 发表于: 2010-01-03
开眼界了,谢谢楼主。
离线枫叶1919

发帖
1698
土币
5053
威望
14911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235楼 发表于: 2010-01-05
楼主过于严谨,优点钻牛角尖啦。呵呵,就取中间的一个值吧。
离线忙里偷闲
发帖
10
土币
1788
威望
90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236楼 发表于: 2010-01-08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4.1.4第2条:当地面5米一下存在剪切波速大于相邻上层土剪切波速2.5倍的土层,且其下卧层岩土的剪切波速均不小于400米、秒时,可按地面至该土层的距离确定。
0---10M,填土及粉质粘土,Vs=150m/s;10—30M;10—30M,卵石,Vs=350m/s;30--50.1M卵石,Vs=501m/s;50.1---80.1M,第三纪泥岩全风化带,Vs=428m/s;往下为第三纪泥岩中等---强风化带,大于500m/s。150*2.5=375(米/秒),接近2.5倍了,而其下部地层都大于400米/秒,按30米计已经可以了。
    特殊情况一个是考虑建筑物本身的重要性,再有场地是否处于不利地段和危险地段。
离线jlumars

发帖
245
土币
4642
威望
1500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237楼 发表于: 2010-01-09
覆盖层厚度定义是剪切波速值大于500m/s,不是说一定要到基岩,上面的全风化岩石如果波速到了500也可以
求知
离线paoccx

发帖
74
土币
13
威望
119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238楼 发表于: 2010-01-10
大多数人的意见是从一般建筑物荷载结构特点以及基础形式结合经济面的考虑,30m就够了,如上面的专家说的那样.  如果要深究,那得问地震学的人了,从定量分析看,细化到各个影响因素... 没有单纯的地质情况,所以规范也不可能说得太清楚. 毕竟岩土不像结构,能通过计算的方式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   我个人认为这个问题只能算概念问题.  既然是概念问题,那么就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如果能把目前的原始勘察方式改进得更有科技含量,那么就能定量的分析判断了. 比如改进地质雷达,精确的对整个场地内的岩土质进行分析判断.
所以我们不能做一个单独的岩土人,还得勇于创新和改变现状.
当然,这也许是很久以后的一个事情了,呵呵~
离线freestar

发帖
105
土币
7525
威望
353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239楼 发表于: 2010-01-10
应该通过钻孔资料验证。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温馨提示:欢迎交流讨论,请勿纯表情、纯引用!
 
上一个 下一个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3799号 浙ICP备14021682号-1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