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秦岭显生宙古海盆沉积和演化史 --]

-> 地质灾害『环境岩土』 -> 秦岭显生宙古海盆沉积和演化史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hb0406 2010-07-06 15:30

秦岭显生宙古海盆沉积和演化史

秦岭显生宙古海盆沉积和演化史

hb0406 2010-07-06 15:32
秦岭显生宙古海盆沉积和演化史 p*1 B *R  
3--4/4

lcx66 2010-07-07 18:57
曾经认真阅读过的一本书!

a02102401 2010-08-04 08:38
很好的资料,值得学习,谢谢分享

menglong92 2011-09-17 08:00
地槽 pWo`iM& F   ?Ycl!0m  
()=u#y   =C|^C3HK  
  地槽 ;6N@raP7   `6#s+JA[  
  geosyncline xNG 'UbU   +T,A^(&t  
  地壳上的槽形坳陷。在地槽地台学说中是与稳定的克拉通或地台相对立而存在的强烈构造活动带,二者构成地壳的两种基本构造单元。由美国地质学家 J.霍尔与 J.D. 丹纳于1859和1873年先后提出。曾译作大地向斜。 8Z;wF   p)m5|GH24  
  地槽具有以下特征:①呈长条状分布于大陆边缘或二大陆之间,宽可达上百千米,延伸可达上千千米。②具有特征性的沉积建造并组成地槽型建造序列,如硬砂岩建造、复理石建造、硅质-火山岩建造、磨拉石建造等,沉积厚度巨大。③广泛发育强烈的岩浆活动,有细碧-角斑质火山喷发,中、酸性岩浆浅成活动和玄武岩喷发等。④构造变形强烈,普遍发育褶皱和逆冲断层推覆构造等。⑤区域变质作用发育。⑥具有成矿专属性,如与中、酸性侵入活动有关的铜、铁、钨、锡矿,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铬、镍矿等。⑦地球物理场特点是具有呈现条带状分布的重、磁异常以及高热流值的地热分布。 %G9: M;|'   68<W6z  
  按W.H.施蒂勒的分类,地槽有位于克拉通或地台边缘的正地槽和位于克拉通或地台内部的准地槽二类,其中正地槽又有近克拉通侧 、 且很少火山活动的冒地槽和远离克拉通、火山活动强烈的优地槽之分。准地槽相对于正地槽,其活动性较弱。J.奥布英1965年指出,优地槽与冒地槽往往成对出现,构成地槽偶,地槽演化后期的造山活动都是从靠大洋一侧的优地槽开始 , 逐渐向冒地槽推进的 ,是为地槽的极性,地槽偶和地槽极性的研究对于恢复古大陆边缘格局和演化是非常重要的。 9XGzQ45R   *L Y6hph"  
  地槽从其开始发育到最后封闭大致经历了以下演化阶段:广泛接受沉积的地槽坳陷阶段;强烈构造变形形成褶皱带并逐渐抬升的造山阶段;褶皱带全面隆起、地槽封闭的后造山阶段。这 3 个阶段构成了地槽发展全过程的构造旋回,至此地槽转化为稳定的地台。从板块构造学观点看,地槽总体上与大陆边缘的大陆坡相当,但并不相同。地槽的演化反映了洋陆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 <UJgl{ -   ~oK0k_{~  
  地槽的发育要经历两大阶段。第一阶段以强烈下沉为主,堆积了厚达1-2万米的沉积物,伴随有玄武岩喷发。第二阶段以隆起为主(一般从中央部分先开始),沉积地层发生强烈的线状褶皱,伴以花岗岩侵入和区域变质作用。原先深陷的海槽变成了高耸的山脉,山前坳陷内堆积磨拉石。上升的山脉被不断地剥蚀夷平,地壳的活动性也迅速减弱。准平原化后,在褶皱基底上沉积了蓄层,这种构造单元叫地台。换言之,地台的基本特征是具双层结构;变质的褶皱基底及不整合面以上的盖层。 uVoM2n?D%^   +nB0O/m'U  
  地槽与地台有着根本性质的差别,分别代表了地壳的活动带和稳定区。在两者的转化关系上出现了两种绝然不同的观点。“泛地槽”论者认为地球形成初期全球皆为地槽,地槽变成褶皱带后发展成地台,沿这个地台的边缘镶边式地贴上新的褶皱带,使地台面积不断扩大。“泛地台”说则认为地壳形成的初始阶段有一个全球性的原始古地台,因深大断裂作用而破裂,沿深大断裂发育成地槽。 &(!Sy?tNe   Ty7 `&  
  100多年里,有许多杰出的地质学家为完善和发展地槽-地台学说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使它的若干观点至今仍不失睿智的光芒。同时也要看到,今天我们在使用造山作用、造山带这些术语时,已有了完全不同于地槽演化的内涵 MRvtuE|g   $Tt.r  

excavation 2014-10-29 10:24
这样的资料现成已经很少见到了

深情守候 2014-10-29 11:15
下载学习一下!

link_986 2014-10-29 12:49
好东西,下载学习!

fredyan 2019-04-19 10:02


查看完整版本: [-- 秦岭显生宙古海盆沉积和演化史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Time 0.010848 second(s),query:5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