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职业区    学术与写作    工程技术区    软件区    资料区    商务合作区    社区办公室
 您好! 欢迎 登录注册 最新帖子 邀请注册 活动聚焦 统计排行 社区服务 帮助
 
  • 帖子
  • 日志
  • 用户
  • 版块
  • 群组
帖子
离线chanshu54
 

发帖
67
土币
0
威望
29
原创币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8-21
地形测量作业指导书 B["jndyr  
rqz48~\lJ  
(一)地形测量工艺流程图 V-dyeb  
                 {LBL8sG  
   l'7' G$v  
kK=f@l  
B*:W`}G]_c  
( 'Ha$O72  
OmlM9cXm^4  
`#4q7v~>oe  
|f1RhB  
yVWt%o/  
(L`IL e*  
%xA-j]%?ep  
`=%G&_3_<  
{t|Q9&  
AnoA5H  
hISYtNWjd"  
mYbu1542'n  
oiOu169]  
duc\/S'  
ET(/h/r  
Wr`<bLq1vs  
(二)地形测量方法及要求 ; W$.>*O  
一、说明 5w5"rcV  
本指导书只适用于工程施工中局部范围内的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地形测量控制网点是在施工控制网基础上加密得到的,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应与施工坐标系、高程系统相一致。远离工区时,也可以采用北京坐标系或独立坐标系统。比例尺为1:200、1:500、1:1000和1:2000,按正方形或矩形法分幅。图式符号执行国家最新版本的《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地形测量由于外业数据采集和内业成图所使用的仪器和软件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法,不论采用何种方法,成图都必须满足规范要求和用户要求。 G "ixw  
本指导书中用字母M表示地形图比例尺分母。 4U3 `g  
二、图根控制点(包括测站点)的测量 3gYtu-1  
1.一般规定 m[v%Qe|~  
1.1图根点是直接供测图使用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可在各等级控制点上采用经纬仪交会法、测距导线法、全站仪坐标法、三角高程、水准测量、GPS等方法测量。 a:s$[+'Y  
1.2图根点或测站点的精度以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中误差来衡量,其点位中误差不应超过图上±0.1㎜;其高程中误差不应超过测图基本等高距的1/10。 6=96^o*  
1.3为了节约,图根点可以采用临时地面标志。 rpc;*t+z  
1.4图根点的密度因测图使用的仪器不同要求也不同,只要能够保证碎部点的平面高程精度即可。 W9]0X  
1.5测站点可以在测图过程中根据需要随时测放。 BwAmNW&i  
2.图根点测量(略) P MI?PC[;  
三、地形测量测绘内容及取舍 ,YRBYK:  
地形图应表示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和垣栅、工矿建筑物及其他设施、 $."F z x  
交通及附属设施、管线及附属设施、水系及附属设施、境界、地貌和土质、植被等各项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地理名称注记等。并着重显示与测图用途有关的各项要素。 WR_B:%W.  
    地物、地貌的各项要素的表示方法和取舍原则,除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地形图图式执行外,还应符合如下有关规定。 -`$J& YU  
1.    测量控制点测绘 yq!peFu  
1.1测量控制点是测绘地形图和工程测量施工放样的主要依据,在图上应精确表示。 # )s +I2  
1.2各等级平面控制点、导线点、图根点、水准点,应以展点或测点位置为符号的几何中心位置,按图式规定符号表示。 fi%lN_Ev?  
2.    居民地和垣栅的测绘 (yoF  
2.1居民地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应准确测绘实地外围轮廓和如实反映建筑结构特征。 +0%Y.O/{  
2.2房屋的轮廓应以墙基外角为准,并按建筑材料和性质分类,注记层数。1:500与1:1000比例尺测图,房屋应逐个表示,临时性房屋可舍去;1:2000比例尺测图可适当综合取舍,图上宽度小于0.5mm的小巷可不表示。2.3建筑物和围墙轮廓凸凹在图上小于0.4mm,简单房屋小于0.6mm时,可用直线连接。 ng9 _c  
2.4  1:500比例尺测图,房屋内部天井宜区分表示;1:1000比例尺测图,图上6mm2以下的天井可不表示。 jI~$iDdOfs  
2.5测绘垣栅应类别清楚,取舍得当。城墙按城基轮廓依比例尺表示,城楼、城门、豁口均应实测;围墙、栅栏、栏杆等可根据其永久性、规整性、重要性等综合考虑取舍。 qDgy7kkQ  
2.6台阶和室外楼梯长度大于3M毫米,宽度大于1M毫米的应在图中表示。 >1HXC2 Y  
2.7永久性门墩、支柱大于1M毫米的依比例实测,小于1M毫米的测量其中心位置,用符号表示。重要的墩柱无法测量中心位置时,要量取并记录偏心距和偏离方向。 &'Xgf!x  
2.8建筑物上突出的悬空部分应测量最外范围的投影位置,主要的支柱也要实测。 aSI%!Vg.  
3.    工矿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的测绘 }GHC u  
3.1工矿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的测绘,图上应准确表示其位置、形状和性质特征。 9A87vs4[  
3.2工矿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依比例尺表示的,应实测其外部轮廓,并配置符号或按图式规定用依比例尺符号;不依比例尺表示的,应准确测定其定位点或定位线,用不依比例尺符号表示。 V9cj  
4.    交通及附属设施测绘 di7cCn  
4.1交通及附属设施的测绘,图上应准确反映陆地道路的类别和等级,附属设施的结构和关系;正确处理道路的相交关系及与其它要素的关系;正确表示水运和海运的航行标志,河流和通航情况及各级道路的通过关系。 g ;X K3R  
4.2铁路轨顶(曲线段取内轨顶)、公路路中、道路交叉处、桥面等应测注高程,隧道、涵洞应测注底面高程。 *?A!`JpJn  
4.3公路与其它双线道路在图上均应按实宽依比例尺表示。公路应在图上每隔15~20mm注出公路技术等级代码,国道应注出国道路线编号。公路、街道按其铺面材料分为水泥、沥青、砾石、条石或石板、硬砖、碎石和土路等,应分别以砼、沥、砾、石、砖、碴、土等注记于图中路面上,铺面材料改变处应用点线分开。 TP/bX&bjCy  
4.4铁路与公路或其它道路平面相交时,铁路符号不中断,而将另一道路符号中断;城市道路为立体交叉或高架道路时,应测绘桥位、匝道与绿地等;多层交叉重叠,下层被上层遮住的部分不绘,桥墩或立柱视用图需要表示,垂直的挡土墙可绘实线而不绘挡土墙符号。 w|NId,#f  
4.5路堤、路堑应按实地宽度绘出边界,并应在其坡顶、坡脚适当测注高程。 ^1<i7u  
4.6道路通过居民地不宜中断,应按真实位置绘出。高速公路应绘出两侧围建的栅栏(或墙)和出入口,注明公路名称。中央分隔带视用图需要表示。市区街道应将车行道、过街天桥、过街地道的出入口、分隔带、环岛、街心花园、人行道与绿化带绘出。 4UND;I&  
4.7跨越河流或谷地的桥梁,应实测桥头、桥身和桥墩位置,加注建筑结构。码头应实测轮廓线,有专有名称的加注名称,无名称者注“码头”,码头上的建筑应实测并以相应符号表示。 +G+1B6S  
4.8大车路、乡村路、内部道路按比例实测,宽度小于1M毫米时只测路中线,以小路符号表示。 T7o7t5*  
5.    管线测绘 E33WT{H&_'  
5.1永久性的电力线、电信线均应准确表示,电杆、铁塔位置应实测。当多种线路在同一杆架上时,只表示主要的。城市建筑区内电力线、电信线可不连线,但应在杆架处绘出线路方向。各种线路应做到线类分明,走向连贯。  SiJ{  
5.2架空的、地面上的、有管堤的管道均应实测,分别用相应符号表示。并注明传输物质的名称。当架空管道直线部分的支架密集时,可适当取舍。地下管线检修井宜测绘表示。 ]@~%i=. 7  
5.3污水篦子、消防栓、阀门、水龙头、电线箱、电话亭、路灯、检修井均应实测中心位置,以符号表示,必要时标注用途。 S,Q(,e^&  
6.    水系测绘 ]f}(i D  
6.1江、河、湖、海、水库、池塘、泉、井等及其它水利设施,均应准确测绘表示,有名称的加注名称。根据需要可测注水深,也可用等深线或水下等高线表示。 = J]M#6N0  
6.2河流、溪流、湖泊、水库等水涯线,按测图时的水位测定,当水涯线与陡坎线在图上投影距离小于1mm时以陡坎线符号表示。河流在图上宽度小于0.5mm、沟渠在图上宽度小于1mm(1:2000在形图上小于0.5mm)的用单线表示。 B ]sVlbt  
6.3海岸线以平均大潮高潮的痕迹所形成的水陆分界线为准。各种干出滩在图上用相应的符号或注记表示,并适当测注高程。 |:,`dQfw  
6.4水位高及施测日期视需要测注。水渠应测注渠顶边和渠底高程;时令河应测注河床高程;堤、坝应测注顶部及坡脚高程;池塘应测注塘顶边及塘底高程;泉、井应测注泉的出水口与井台高程,并根据需要注记井台至水面的深度。 ~ _IQ:]k  
7.    境界测绘 1 |/ |Lq%w  
7.1境界的测绘,图上应正确反映境界的类别、等级、位置以及与其它要素的关系。 #w8.aNU+]  
7.2县(区、旗)和县以上境界应根据勘界协议、有关文件准确清楚地绘出,界桩、界标应测坐标展绘。乡、镇和乡级以上国营农、林、牧场以及自然保护区界线按需要测绘。 HVzkS|^F  
7.3两级以上境界重合时,只绘高一级境界符号。 [+="I &  
8.    地貌和土质的测绘 :Ys ;)W+R  
8.1地貌和土质的测绘,图上应正确表示其形态、类别和分布特征。 TI\EkKu"  
8.2自然形态的地貌宜用等高线表示,崩塌残蚀地貌、坡、坎和其它特殊地貌应用相应符号或用等高线配合符号表示。 Z?WVSJUVf  
8.3各种天然形成和人工修筑的坡、坎,其坡度在70°以上时表示为陡坎,70°以下时表示为斜坡。斜坡在图上投影宽度小于2mm,以陡坎符号表示。当坡、坎比高小于1/2基本等高距或在图上长度小于5mm时,可不表示,坡、坎密集时,可以适当取舍。 F`,Hf Cb\  
8.4梯田坎坡顶及坡脚宽度在图上大于2mm时,应实测坡脚。当1:2000比例尺测图梯田坎过密,两坎间距在图上小于5mm时,可适当取舍。梯田坎比较缓且范围较大时,可用等高线表示。 \tY7Ga%c  
8.5坡度在70°以下的石山和天然斜坡,可用等高线或用等高线配合符号表示。独立石、土堆、坑穴、陡坡、斜坡、梯田坎、露岩地等应在上下方分别测注高程或测注上(或下)方高程及量注比高。 #K iqV6E  
8.6各种土质按图式规定的相应符号表示,大面积沙地应用等高线加注记 nB]mj _)R^  
表示。 |C5{[ z  
9.    植被的测绘 J|@D @\?7  
9.1地形图上应正确反映出植被的类别特征和范围分布。对耕地、园地应实测范围,配置相应的符号表示。大面积分布的植被在能表达清楚的情况下,可采用注记说明。同一地段生长有多种植物时,可按经济价值和数量适当取舍,符号配制不得超过三种(连同土质符号)。 cl |}0Q5  
9.2 旱地包括种植小麦、杂粮、棉花、烟草、大豆、花生和油菜等的田地,经济作物、油料作物应加注品种名称。有节水灌溉设备的旱地应加注“喷灌”、“滴灌”等。一年分几季种植不同作物的耕地,应以夏季主要作物为准配置符号表示。 d(Hqj#`-31  
9.3田埂宽度在图上大于1mm的应用双线表示,小于1mm的用单线表示。田块内应测注有代表性的高程。 }:QoYNq  
10.注记 =W>a~e]/  
10.1要求对各种名称、说明注记和数字注记准确注出。图上所有居民地、道路、街巷、山岭、沟谷、河流等自然地理名称,以及主要单位等名称,均应调查核实,有法定名称的应以法定名称为准,并应正确注记。 KC%&or  
10.2地形图上高程注记点应分布均匀,丘陵地区高程注记点间距为图上2~3cm。 y=jZ8+M   
10.3山顶、鞍部、山脊、山脚、谷底、谷口、沟底、沟口、凹地、台地、河川湖池岸旁、水涯线上以及其他地面倾斜变换处,均应测高程注记点。 P*OT&q  
10.4城市建筑区高程注记点应测设在街道中心线、街道交叉中心、建筑物墙基脚和相应的地面、管道检查井井口、桥面、广场、较大的庭院内或空地上以及其他地面倾斜变换处。 ;jO+<~YP!  
10.5基本等高距为0.5米时,高程注记点应注至厘米;基本等高距大于0.5米时可注至分米。 ^(@]5$^Z  
11.地形要素的配合 MXjN ./  
11.1当两个地物中心重合或接近,难以同时准确表示时,可将较重要的地物准确表示,次要地物移位0.3mm或缩小1/3表示。 Sz]1`%_H/  
11.2独立性地物与房屋、道路、水系等其它地物重合时,可中断其它地物符号,间隔0.3mm,将独立性地物完整绘出。 Y kvEQ=  
11.3房屋或围墙等高出地面的建筑物,直接建筑在陡坎或斜坡上且建筑物边线与陡坎上沿线重合的,可用建筑物边线代替坡坎上沿线;当坎坡上沿线距建筑物边线很近时,可移位间隔0.3mm表示。 3#GIZ L}!x  
11.4悬空建筑在水上的房屋与水涯线重合,可间断水涯线,房屋照常绘出。 Wg<o%6`  
11.5水涯线与陡坎重合,可用陡坎边线代替水涯线;水涯线与斜坡脚线重合,仍应在坡脚将水涯线绘出。 Qstd;qE~  
11.6双线道路与房屋、围墙等高出地面的建筑物边线重合时,可以建筑物边线代替路边线。道路边线与建筑物的接头处应间隔0.3mm。 DZA '0-  
11.7境界以线状地物一侧为界时,应离线状地物0.3mm在相应一侧不间断地绘出;以线状地物中心线或河流主航道为界时,应在河流中心线位置或主航道线上每隔3~5cm绘出3~4节符号。主航道线用0.15mm黑实线表示;不能在中心线绘出时,国界符号应在其两侧不间断地跳绘,国内各级行政区划界可沿两侧每隔3~5cm交错绘出3~4节符号。相交、转折及与图边交接处应绘符号以示走向。 Vr;>Im  
11.8地类界与地面上有实物的线状符号重合,可省略不绘;与地面无实物的线状符号(如架空管线、等高线等)重合时,可将地类界移位0.3mm b! teSf  
绘出。 5PP^w~n  
11.9等高线遇到房屋及其它建筑物,双线道路、路堤、路堑、坑穴、陡坎、斜坡、湖泊、双线河以及注记等均应中断。 '@IReMl  
11.10当图式符号不能满足测区内测图要求时,可自行设计新的符号,但应在图廓外注明。 .ud&$-[a  
四、测图 $ f||!g  
1.    平板仪白纸测图 !D V0u)k(  
1.1置平板仪于测站上,整平、对中、量取仪器高、定向,使照准仪的直尺边准确地通过图板上测站点的位置;用已测地物点或图要点检查定向。 IWI$@dng6  
1.2用照准仪瞄准碎部点上立的视距尺,读出碎部点的视距和中丝切尺数,读垂直角。 ?FEh9l)d\  
1.3用计算器计算水平距离和碎部点高程。公式(内调焦望远镜)如下: WP=uHg  
测站点至立尺点水平距离:S=KL•COS2α; oa[O~z{~  
立尺点高程:H=H0+I+ h’-B .Yz^r?3t  
其中 h’=0.5Klsin2α NbCIL8f]  
L:两视距丝间标尺读数差; NLUO{'uUW  
K:视距乘常数,通常为100; '-$cvH7_  
H0:测站点高程; Rm6i[y&  
I:仪器高,H0+I即为视线高; 4vkqe6  
B:中丝读得的切尺数; ZS`Kj(D  
α:垂直角(视准轴的倾斜角)。 gA3f@7}d  
1.4用卡规和斜分比例尺按测图比例尺截取碎部点在图上的长度,沿照准仪直尺边沿,使卡规一脚对准测站点,另一脚在图上刺点,即得到碎部点在图上的点位,并注记高程。 =}Q|#C  
1.5一点测量完毕,指挥立尺员进行下一点的观测,直到本测站上应测的碎部点全部测完为止。 NS;L FeGD  
1.6每个测站上测出部分碎部点以后,应随时进行勾绘,尽量作到随测随绘,避免绘错或遗漏。 +8"P*z,  
1.7在测站上勾绘地物地貌结束后,应立即进行巡视检查,发现漏、错或综合取舍不当,等高线与高程注记相矛盾,要立即纠正。务使成图清晰易读、主次分明、取舍恰当、图式运用正确。 ]86*k %A  
1.8测图过程中和收站前要检查图板定向。 Eb CK9  
2.    经纬仪配合小平板仪白纸测图 _::ssnG3jT  
2.1将经纬仪置于测站旁2米左右处,整平,后视测站,计算视线高。 QjYw^[o  
2.2将小平板仪置于测站上,整平、对中、定向、检查定向后,用测斜照准仪瞄准经纬仪的垂球线,量取到经纬仪的距离,按测图比例尺在图上定出经纬仪的位置。 D G&aFmC  
2.3以测斜照准仪瞄准碎部点上的视距尺,通过图上测站点的位置,以测斜照准仪的直尺边沿定出碎部点的方向。 .CNwuN\  
2.4以经纬仪观测碎部点的标尺,读取视距和垂直角,计算碎部点的高程和碎部点到经纬仪的距离。 &l4kwds R  
2.5按测图比例尺用卡规自经纬度仪在图上的位置截取经纬仪至碎部点的长度与直尺边相交,刺出碎部点的位置,并注记高程。 NgF"1E  
2.6重复2.3、2.4、2.5的过程,测出本站其它碎部点。 +rhBC V  
2.7勾绘,巡视检查。 g`tV^b")  
2.8测图过程中每测20~30个点和收站前要检查图板定向是否变动。 /x_AWnU  
3.    经纬仪配合量角器测图 P8;1,?ou  
3.1将经纬仪置于测站上,对中、整平、量仪器高,后视附近的一个控制点作为起始方向(零方向)。 uc|ej9N  
3.2小平板置于测站附近的任意位置,固定测图板,在图上测站点位置插绣花针,并将量角器圆心小孔套在针上,画出测站点至后视点的方向线。 T[c-E*{hR  
3.3经纬仪观测碎部点的水平角、立角、视距。 Q ;5A~n  
3.4计算碎部点高程和碎部点至测站点的水平距离。 z\?<j%e!t  
3.5用量角器和比例尺,按水平角、水平距离刺点,标注高程。 bf2r8   
3.6重复3.3、3.4、3.5操作,完成其它碎部点测量。 ;E>#qYC6  
3.7检查后视方向是否变动,勾绘,巡视检查,本站测量结束。 :JZV=@<T  
3.8用此法进行小面积测图时,可记录经纬仪野外观测数据,并绘制草图,在室内展点勾绘。 `0MQL@B  
3.9为了解决量角器估读误差太大和量角器圆心偏心问题,可根据观测的水平角、立角、视距计算出碎部点的坐标和高程,用三角板和直尺或坐标尺手工展点。 a`?Vc}&  
3.10当视距较短时,用钢尺或皮尺量距代替视距,可以大大提高测距的精度。 )_?h;wh 84  
3.11用经纬仪或经纬仪配钢尺(或皮尺)测量的测图数据可以计算、整理成坐标数据文件,用机助成图法成图。 <Of-,PcCV  
4.    经纬仪配合测距仪测图 ,dVJAV7v  
4.1将经纬仪置于测站上,对中整平,后视一个邻近的控制点并配置方位角,量取仪器高,计算视线高。 -lAY*2Jg  
4.2将测距头安装到经纬仪上,并连接电池,设置温度、气压、棱镜常数。 IS;[oJef  
4.3经纬仪照准棱镜下方的标志中心,读记方位角。 t~44ub6GN`  
4.4测距仪照准棱镜中心,测记水平距离和高差。 DF gM7if  
4.5计算碎部点的坐标和高程。 <=w!:   
4.6在图板上用比例尺按坐标展点,加注高程。 Pv3G?u=4  
4.7重复4.3、4.4操作过程,完成本站其它碎部点的测量。 {z;4t&5  
4.8勾绘,巡视检查。 >hV 2p/D  
4.9观测过程中注意检查后视方位角,也可以在已知点上检核坐标或高程。 !,]c}Y{i  
4.10用此法进行大面积测图,应现场勾绘。当范围较小时,可以野外测记数据,绘制草图,室内展绘或机助成图。 qZv@ULluc  
4.11无内存全站仪测图方法与经纬仪加测距仪测图方法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全站仪可以直接测出坐标和高程,无需计算。 zE?dQD^OD  
5.    全站仪配合电子平板测图 B7'yc`)H  
电子平板的工序:命名、控制点录入、测量、编辑、绘图。 UnEgsf N  
5.1硬件检查:检查电子平板(便携机或掌上电脑)电池及接插设备,确保数字测图供电正常;通讯电缆室内联机检查,无论电缆故障,或仪器设置不对,均要发现在室内,及早作相应处理;检查光笔及鼠标器是否正常,确保生产过程中没有问题;准备编码表;携带软件狗。 ` K0PLxSv  
5.2软件操作准备:设定工程名,确定准备作业的文件名及存贮空间;划定测区,确保屏幕显示与所测内容相适应;将控制点文件备份到当前工程名目录下。 5r~hs6H  
5.3置全站仪于测站上,对中整平,量仪器高;开机,设置温度、气压、棱镜常数。 ASr@5uFR  
5.4在电子平板上进行测站设置,输入测站点号、后视点号、仪器高;经纬仪照准后视点并将水平度盘置零。 whrDw1>(  
5.5测站检核:观测1~2个控制点或已测过的地物点(包括后视点)检核点位和高程,图上点位相差不大于0.3mm,高程之差不大于1/10基本等高距,便可开始测量。 'op_GW  
5.6测量过程中,平板操作员与全站仪操作员要配合好,并指挥立镜人员立镜;当棱镜高改变时,立镜员要及时回报棱镜高。 |Q";a:&$  
5.7全站仪照准棱镜后测量确认;平板仪读取全站仪测量的数据;键入编码(或查询确认编码);选线形与上一点连接(需要连接时);需要高程的点,输入棱镜高。 /^bU8E&^M  
5.8外业结束后对图面进行编辑,编辑操作因软件而不同,作业员应按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r.{EJ  
5.9利用高程点数据文件建立三角网,生成等高线,并进行等高线编辑。 i->G {_gH  
5.10图面检查、图廓整理、绘图。 UN:qE oS  
5.11为防止数据丢失,外业测量数据应及时输入台式机,备份保存。 T7O)  
6.    全站仪测记法 A4b+:MQ*OX  
6.1设站:对中整平,量仪器高;输入气温、气压、棱镜常数;建立(选择)文件名;输入测站坐标、高程及仪器高;输入后视点坐标(或方位角),瞄准后视目标后确定。 Dk8@x8  
6.2检查:测量1个已知坐标的点的坐标并与已知坐标对照(限差为图上0.1mm);测量1个已知高程的点的高程并与已知高程比较(限差为1/10基本等高距);如果前两项检查都在限差范围内,便可开始测量,否则检查原因重新设站。 `>)pqI%L[g  
6.3立镜:依比例尺地物轮廓线折点,半依比例尺或不依比例尺地物的中心位置和定位点。 BglbQ'6p  
6.4观测:在建筑物的外角点、地界点、地形点上竖棱镜,回报镜高;全站仪跟踪棱镜,输入点号和改变的棱镜高,在坐标测量状态下按测量键,显示测量数据后,输入测点类型代码后存储数据。继续下一个点的观测。                                                                                                                                                                                                                         +4rd N\.  
6.5皮尺量距:对于那些本站需要测量而仪器无法看见的点,可用皮尺量距来确定点位;半径大于0.5m的点状地物,如不能直接测定中心位置,应测量偏心距,并在草图上注明偏心方向;丈量的距离应标注在草图上。 !(Q@1 c&z  
6.6绘草图:现场绘制地形草图,标上立镜点的点号和丈量的距离,房屋结构、层次,道路铺材,植被,地名,管线走向、类别等。草图是内业编绘工作的依据之一,应尽量详细。 .WuSW[g  
6.7检查:测量过程中每测量30点左右及收站前,应检查后视方向,也可以在其它控制点上进行方位角或坐标、高程检查。 4T v=sP  
6.8数据传输:连接全站仪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电缆;设置超级中端的通讯参数与全站仪的通讯参数一致;全站仪中选择要传输的文件和传输格式后按发送命令;计算机接收数据后以文本文件的形式存盘。 cR*~JwC:  
6.9数据转换:通过软件将测量数据转换为成图软件识别的格式。 V)ag ss w?  
6.10编绘:在专业软件平台下进行地形图编绘,具体操作依照软件使用说明进行。 +ef>ek  
6.11建立测区图库,图幅接边,必要时输出成图。 {k[dg0UV  
6.12注意:每次外业观测的数据应当天输入计算机,以防数据丢失;外业绘制草图的人员与内业编绘人员最好是同一个人,且同一区域的外业和内业工作间隔时间不要太长。 uK1VFW  
五、全数字地面摄影测量测绘地形图(适普软件) 3a=\$x@  
1.准备工作: K]|hkp&  
1.1检查好仪器、脚架、仪器的基座; &fU48n1Uh  
1.2装好摄影用的干板; )p:+!sX(  
1.3准备像控点牌子,数量不能少于6个。 @l5GBsLK  
2.外业工作 >$=l;jO`n  
2.1根据具体的地形条件、摄影范围、摄影距离安排好摄影的像对数;计算摄影基线长度,选好基线; P6=5:-Hh  
2.2在基线两端架摄影站,摄影站一定要整平,否则在内业处理时,一个像对难以一次处理完成;加大模型拼接的难度; bT|-G2g7Z  
2.3在摄影的像对中布设好象控点,安排人员测出每个像控点的坐标及高程,测像控点的坐标及高程时,一定要正倒镜,以保证高程精度;摄影站上摄影时,一定要做好每个像对的记录,即像对次序、左右影像、像控点草图、像控点坐标和高程; I{.t-3hp  
2.4每个像对在摄影时,像控点牌子一定要保持不动。 K,*-Y)v2W  
2.5相邻像对,重叠部分不能少于1/3,像控点不能少于3个。   \$F#bIjC  
3.内业数据采集 *O)i)["  
3.1干板冲洗凉干后进行扫描,再进行内业处理; [~`p~@\+  
3.2首先建立一个测区,测区参数是在输入文件名时是生成的,按弹出的参数界面中填好测区目录、控制点文件名、模型控制点文件名、原始影像类型、摄影比例尺、成图比例尺、正射影像的输出分辨率等;一个测区可由多个模型组成,每个模型需要建立一个模型参数文件,模型参数文件是在输入文件名时生成的,按弹出的参数界面中填好模型目录、左右影像名、临时文件目录、产品所在目录; 5Nbq9YY  
3.3在软件的File菜单中选择输入像控点文件; e#F3KLSL`  
3.4在软件的处理菜单中选择全自动内定向,待计算机处理完后,按传统方法在计算机中将像控点确定,然后选择绝对定向,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调整好视差,将像控点定准,然后存盘退出; kVG+Wr7l0F  
3.5做好上述工作后,定义当前像对的作业区,即此像对需测图的有效区域,再进行自动生成核线影像,弹出菜单选择退出; c>+68<H  
3.6在软件的主界面下,选择影像匹配,然后进入匹配编辑状态,需要编辑的地方有:影像的不连续、被遮盖及阴影、成片灌木、干扰、大面积的平地等。 HNlW.y"  
3.7在软件的主界面下,选择产品,生成DEM、正射影像、等高线等,若测区有多个模型,还要进行模型拼接,再重新生成等高线; D*sL&Rt][Y  
3.8在数字影像测图界面下,建立测图矢量文件,打开模型,输入等高线,再进行地物、地貌等量测、编辑。 .0;\cv4}  
4.图廓编辑,输出地形图。 wL6G&6]</W  
六、GPS水下地形测量(南方软件) HYY+Fv5  
用GPS进行水下地形测量作业时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5@> nC?`[  
1.固定站设置: x(~V7L>"i  
1.1根据GPS上的端口标记将电台天线、GPS天线、电源线连接好。 E]^n\bE%  
1.2用电缆将计算机与GPS的RS232C串口连接好,先打开GPS的电源, 再 >!tfvM2X{  
启动计算机。 6Lg#co}9  
1.3运行“海洋测量软件”的“图幅表”程序,根据待测量区域设置合适的图幅范围。 cjd-B:l  
1.4运行“海洋测量软件”的“基准站设置”程序,选择上一步设置好的图幅,将控制点的坐标输入至GPS中,并点击“更新”,然后退出程序,再关闭GPS电源,拔掉电缆线后再打开GPS电源,选择电台频道。 F|o 1r  
2.移动站设置: we@*;k@_  
2.1将换能器测深杆固定在测量船上,测深杆的吃水深度一般为50厘米左右,测量施测水域水面高程。用测锤或花杆在换能器旁边测量水深,与测深仪所测水深进行检核。 j8rxhToC  
2.2便携式计算机应放在测量船驾驶室工作台上,便于导航。 'UZ i>Ta  
2.3将测深仪(SDH—13D)放在计算机附近,将换能器的数据传输线与测深仪相连。校准测深仪的零位线和吃水线。 =5YbK1Q^  
2.4在测深杆上安置GPS天线,在船上合适的位置安置电台天线,并将GPS天线、电台天线、电源线与GPS连接好。 u^WZsW  
2.5在便携式计算机上插入PCMCIA串口卡,再将卡上的两个串口分别连接到测深仪的“测试II”端口和GPS的“计算机”端口。 ,6"[vb#*3  
2.6打开GPS电源,选择与固定站GPS电台相同的频道。 C 20VSwd  
3.观测 m#RMd,'X  
3.1在计算机并口上插入软件狗并启动计算机。 `49!di[  
3.2运行“海洋测量软件”的“测量”程序,选择固定站设置3定义好的图幅,设定数据采样率,按“F2”键即可开始测量。 B8!$?1*^a  
3.3工作时应将测量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及水位数据记录好,这是内业的基础。 ZU2D.Kf_:  
3.4测深过程中,测深仪操作员要注意观察水深变化,及时变换测深档。 wjT#D|soI  
3.5测量完成后,要再次用花杆或测锤测量水深,检查测深仪测深误差大小。然后按顺序关闭计算机电源,关闭测深仪电源,关闭GPS电源,拔掉各种连接电缆,拆卸测深杆。清点设备无遗漏后方可离开测量船。 R$+"'N6p  
3.6回到固定站,关闭GPS,并回收天线,放入仪器箱内。  u bZ`Y$  
4.内业编辑,输出水下地形图。 ^$RpP+d  
七、手工描图 =GeGlI6  
1.首先把外业底图(铅笔图)整理好。 aQzmobleep  
2.按照所测图形范围大小,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分幅。 niYD[Ra\xP  
3.如果外业底图是绘在一般计算纸(通常所说的厘米格网纸)上的话,可直接用描图纸蒙在底图上,按照地形图图式进行着墨描绘。如果外业测的图是直接绘在聚脂薄膜上,应先清洗图面,待图纸干后直接在聚脂薄膜上着墨。 ]"j%:fr  
4.相邻图幅接边完成后,就可以开始地形图的清绘。一般地形图清绘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绘图廓、坐标格网、测量控制点、独立地物、居民地、管线及垣栅、水系及附属建筑物、道路及附属建筑物、境界、植被、地类界、地貌、注记及等高线。 d(| 4 +^>  
5.自检、互检。 XIl#0-E0X  
6.图廓整饰。 ?g0dr?H  
7.检查验收。 -Y N( j \  
在线cjz06

发帖
40488
土币
879
威望
32086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0-08-21
学习一下。
Welcome to beijing!
离线hmily520

发帖
844
土币
3198
威望
-29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4-01-23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温馨提示:欢迎交流讨论,请勿纯表情、纯引用!
 
上一个 下一个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3799号 浙ICP备14021682号-1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