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职业区    学术与写作    工程技术区    软件区    资料区    商务合作区    社区办公室
 您好! 欢迎 登录注册 最新帖子 邀请注册 活动聚焦 统计排行 社区服务 帮助
 
  • 帖子
  • 日志
  • 用户
  • 版块
  • 群组
帖子
  • 9052阅读
  • 24回复

[热点探讨]地下水场地环境类型的讨论《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chentu
 

发帖
64
土币
491
威望
234
原创币
0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5
讨论主题:地下水场地环境类型判定 ,=R->~ J  
讨论来源:《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 ;HgV(d#X  
援引规范条文: }I9\=jT  
1、P147,附录G的注3A:当混凝土结构一边接触地面水或地下水,一边暴露在空气中,水可以通过渗透或毛细作用在暴露大气中的一边蒸发式,应定为Ⅰ类。 TCv}N0  
2、P316,附录G条文说明:本次局部修订增加了注4(即3A)。混凝土结构一侧与地表水或地下水接触,另一侧暴露在大气中,水可以通过渗透作用不断蒸发,如隧洞、坑道、竖井、地下洞室、路堑护面等,渗入面腐蚀轻微,二渗出面腐蚀严重。这种情况对混凝土腐蚀是最为严重的,应定为Ⅰ类,大气越寒冷,越干燥,环境越恶劣。 a<rk'4,8a  
l X;2~iW{/  
)1Z*kY?f!  
本人认为:按规范理解,除了实心的地下结构(如灌注桩等)以外,所有地下结构的地下水场地环境类型均应该为Ⅰ类,由此影响到部分原来是微腐蚀性的水土可能变为弱腐蚀性,部分弱腐蚀性的水土可能变为中等....... 0".pw; .}  
-{-w5_B$  
反对意见: hF.9\X]  
1、地下结构存在防渗措施,可以不考虑渗出。(但谁见过不渗水的地下结构?只是存在渗出量的大小问题) YJ_LD6PL9  
2、地下结构不暴露在外界。(哪个地下结构不与大气相通?)....... 3z!\Z[  
oost}%WxN  
特发此贴,请各位一期探讨!! yo#&>W  
BOoLs(p  
r}+U1l3#2  
1条评分
sunjun 土币 +50 已在首页推荐 2010-10-27
只缘身在此山中!
离线dabao79

发帖
700
土币
24
威望
1778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24楼 发表于: 2021-02-01
地下结构渗漏,那是施工的问题,不是勘察的问题,要这么考虑的话,哪个工程不定为Ⅰ类;
离线stevenhe1985

发帖
93
土币
1173
威望
10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23楼 发表于: 2011-12-15
学习一下。
离线王智明

发帖
143
土币
8629
威望
41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22楼 发表于: 2010-12-01
09版规范对场地的环境类别有新的规定,也更易于执行
离线胡铠

发帖
262
土币
9235
威望
1144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21楼 发表于: 2010-12-01
本 人 对 一地下 水 的的 腐 蚀 性 试 验 很 是 反 感 ,很 多 的 时 候 ,都 是 一 种 浪 费 .
离线wxq982

发帖
428
土币
1979
威望
299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20楼 发表于: 2010-12-01
好,谢谢楼主不吝分享!
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离线abass

发帖
67
土币
151
威望
172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10-11-27
本人认为,土、水腐蚀性部分的规范修编让有些概念更模糊了。如按照地质学的理解,环境因素肯定是指场地周边的水文气象环境,如有无江河湖泊,水力联系如何等等,实际上,应该是先从大的地理位置上对场地进行定位,然后从场地小的微地貌上具体了解,再考虑水、土介质和周围的相互作用。 (yIl]ZN*  
y33+^  
就土而言,搞清水位变化幅度,土的类别,毛细上升高度。 &0Yv*,4]  
Nv}'"V>  
就水而言,搞清地下水的性质和水力联系情况,和外界水体发生物质交换的可能性等。 H~UxVQLPp  
S'm&Ll2i@  
最后,根据指标判定就可以了。
三人行必有我师
离线z10134712

发帖
443
土币
44
威望
927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10-11-22
学习了。飘过
离线jianggun

发帖
238
土币
835
威望
1447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10-11-22
佩服楼主的严谨精神、

发帖
50
土币
1228
威望
114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10-11-22
楼主研究规范很仔细,值得得我们学习,但提出的两点反对意见没什么道理,地下结构埋藏在地下,可按不暴露在大气中考虑,采取隔渗措施的结构也应按不渗透地下水考虑。
一起探讨,一起进步。
离线359703224

发帖
98
土币
1327
威望
41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10-11-21
在下新手,过来学习学习
离线金刚石

发帖
125
土币
85
威望
20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10-11-21
神啊 SHENAO dnRS$$9#  
水滴石穿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温馨提示:欢迎交流讨论,请勿纯表情、纯引用!
 
上一个 下一个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3799号 浙ICP备14021682号-1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