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职业区    学术与写作    工程技术区    软件区    资料区    商务合作区    社区办公室
 您好! 欢迎 登录注册 最新帖子 邀请注册 活动聚焦 统计排行 社区服务 帮助
 
  • 帖子
  • 日志
  • 用户
  • 版块
  • 群组
帖子
  • 3646阅读
  • 14回复

[其他]工程勘察野外编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zj8972
 

发帖
17
土币
123
威望
7
原创币
0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7
%d(^d  
1. 岩石描述的顺序:名称、颜色、矿物成分、胶结物成分、结构、构造、风化程度、破碎程度(或裂隙发育程度及产状要素)。对各类岩土描述颜色时,应将复色次色放在前,主色放后。 0 rXx RQ  
2. 岩浆岩: nx^]>w  
a、 按结晶程度:全晶质、半晶质、玻璃质 Ie`13 L2  
b、按组成岩石的结晶颗粒的相对大小:等粒、斑状 .G)(0z("s  
c、按组成岩石的结晶颗粒的绝对大小:粗粒(粒径大于5mm)、中粒(粒径2~5mm)、细粒(0.2~2mm)、微粒(粒径小于0.2mm) <B6&I$Wc+  
主要构造由:块状、带状、流纹状、气孔状、杏仁状及流面线等。 8$ma;U d  
3. 变质岩: I9 mvt e  
d、结构:变晶结构、压碎结构、变余结构 Wr3mQU  
e、 构造:片状、片麻状、带状、斑点、块状 pk3<|  
对岩石的裂隙一般应描述其性质、张闭、充填及其连塑性,岩石裂隙根据地质力学属性可分为:压性、张性、扭性、压扭性、张扭性。根据裂隙宽度可分为:小裂隙(小于1mm)、中裂隙(介于1~5mm)、大裂隙(大于5mm)。对岩层、断层及裂隙产状的记录内容应当包括:倾角、倾向、密度等。 JNa"8  
4. 碎石土: g)_e]&  
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的50%的土。 Yl#Rib  
描述内容及顺序为:名称、主要成份、成因类型、形状、颗粒级配、充填物成份性质及其百分比数、风化程度(坚固性)、密实度,对碎石土的成份的描述应指出碎块的岩石名称。充填物为砂土时,应描述其密度、充填物为粘土时应描述其状态,并按其重量估计含量的百分比;无充填物:则研究其空隙大小,颗粒间的接触受否稳定。 kMOpi =Z1  
密实度鉴别: YH%'t= <m  
a、 密实:骨架颗粒含量大于总量70%,交错排列,连续接触,井壁稳定,铁镐挖掘困难。 krC{ed  
b、中密:骨架颗粒含量介于60%~70%,交错排列,大部分接触,铁镐可挖掘,井壁有掉块现象,取出大颗粒处能保持凹痕面形状。 ~D5\O6mU-  
c、 稍密:骨架颗粒含量小于总量的60%,排列混乱,大部分不接触,井壁坍塌,铁锹可挖掘。 wm$}Pch  
5. 砂土: !2'jrJGc  
f、 砾砂:粒径大于2mm占全重的25%~50%,四分之一以上的颗粒比麦和高粱粒大。 ;ml)l~~YU  
g、 粗砂:粒径大于0.5mm超全重的50%,二分之一以上的颗粒比米粒小。 u a~CEs  
h、细砂:粒径大于0.25mm拆过全重的50%,二分之一以上的颗粒接近或超过鸡冠花籽粒大小。 4x;/HEb7?  
i、 粉砂:大于0.074mm的颗粒超过75%,大部分颗粒与小米粉近似,较精盐稍细。 vpld*TL*  
砂土结构粉:均粒、混粒;形状分:圆形、棱角形;构造分层状、交错状。 }f8Uc+  
若砂土中含粘性土和碎石时,应描述分布情况和含量百分比,有机质含量超过3%时应标明“含有机质”字样。 J]G?Rc  
砂土密实度分类如下表: :)_~w4&  
密实 nM-h&na{s  
中密 G-He" 4& $  
稍密 %T)oCjM[\  
松散 9v }G{mQ#  
&*7?)eI!i  
砾砂、粗砂、中砂 ]Qfn(u=o  
e<0.60 @*Wh  
0.6<e<0.75 &znQ;NH#  
0.75<e<0.85 D!.+Y-+Xzu  
e>0.85 20iq2  
细砂、粉砂 f~d d3m('  
e<0.70 839IRM@'5  
0.70<e<0.85 @ W^| ?  
0.85<e<0.95 p"FW&Q=PN  
e>0.95 |d*&y#kV  
9XRZ$j}L  
N63.5 NDs!a  
50~30 :bWUuXVtJ  
30~15 >OG:vw)E  
15~10 q&Gz ]  
<10 '{J&M|<A  
一般特征 BVr0Gk  
分选性好、水下胶结 dd\n8f  
分选性较差、水下胶结 H~+l7OhV  
埋深不超过5m分选性好 YQpSlCCo 3  
在地表的无粘性土或风成的砂 %_(H{y_!  
砂土的湿度根据饱和度sr和野外特征分成三个等级: @*qz(h]\  
a、 稍湿:sr≤50,呈松散,手摸稍有湿感。 't_[dSO  
b、 很湿:50<sr<80,手压可成形,手握可成团,放在纸上由湿痕。 +> WM[o^I  
c、 饱和:sr≥80,空隙中的水可自然渗出,在手上摇动成饼形。 CMCO}#  
6、粘性土:塑性指数Ip大于3的土(颗粒含量大于6%且大于2mm的颗粒含量小于10%)。 u6MzRC  
Ip=Wl-Wp 液限-塑限 #ssN027  
粘性土应描述的内容及顺序为:名称、颜色、结构及构造、特征、气味、包含物、状态及密度。 y-j\zK  
按照工程土质特征和堆积时代可分为: XvE9 b5}  
a、 老粘性土:第四纪晚更新世Q3及其以前沉积的粘性土,一般具有较高强度及较低压缩性。 )QG<f{wS  
b、 一般粘土:第四纪全新世Q4沉积的粘性土,但其在湖塘、沼泽、沟谷等地的工程性能较差,一般为欠固结结构,强度较低。 ;}1xn3THCn  
软土:系饱和软粘土,天然含水量w大于液限Wl,天然孔隙比大于1,压缩系数a1-2大于0.05cm2/kg,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0.3kg/cm2。 *_KFW@bC:  
在静水或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经生物和化学作用形成天然含水量w大于液限Wl,天然孔隙比大于1的粘性土。当天然孔隙比e大于1.5时为淤泥,e小于1.5而大于1时为淤泥质土。定名时险些淤泥质,后写该土按照塑性指数分类的名称。 AN24Sf'`  
红粘土:碳酸盐类岩石经风化后残积坡积形成的褐红、棕红及黄褐色等的高塑性粘土,其天然孔隙比e大于1.0。在一般情况下,天然含水量w接近塑限wp,塑性指数Ip大于20,饱和度sr大于85%,压缩性低。 Y;e,Gq`  
黄土:在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具有褐黄、灰黄或黄褐等颜色,并有针状大孔,垂直节理的一种特殊土。描述时注意孔隙大小和多少,孔隙形状,节理发育程度,黄土分非湿陷性和湿陷性,湿陷性分自重湿陷性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8m9JR  
膨胀土:粘粒成分主要由强亲水性矿物组成,液限wl>40%,且膨胀性较大(自由膨胀率Fs>40%)。 uFLx  
粘性土按塑性指数Ip定名: {qmdm`V[  
Ip>17,粘性含量100%~30%,粘土 x,otFp  
7<Ip<17,粘性含量30%~10%,压粘土 qR8u$2}NY  
3<Ip<7,粘性含量10%~6%,亚粘土 n#:N;T;\a  
粘性土的结构和构造可不描述,如存在影响土的工程性质的结构和构造时,应加以描述,例如:裂隙、大孔结构、龟裂、层理式、带状构造。 El o Me~a3  
粘性土的鉴别:(如下表) h~(D@/tB  
方法 S=nP[s  
粘土 \N4 y<  
亚粘土 y /BJIQ  
亚砂土 5i-Rglo  
潮湿时 S3@ |Q\*r  
用小刀 A5H3%o(6k  
h?f>X"*|(  
由明显的光滑面, \MmI`$  
切面规则平整 .p=sBLp8  
稍有或无光滑面 E-{^E.w1  
但切面平整 y8 KX<2s1  
显著的粗糙面 /MF! GM  
用受捻搓 (&P9+Tl  
湿土用手捻摸有滑感 Xu>r~^w=S  
感觉不到有颗粒存在 1|?05<8  
仔细捻摸感觉有少量 PNA\ TXT  
细颗粒,稍有或无滑 h[?O+Z^  
腻感 oh KCdT~  
捻摸很粗糙,感觉 v\,N5  
由细颗粒的存在,手捻由声音 6sE{{,OGB  
潮湿搓条 Hsihytdj  
能搓呈小于0.5mm的土条,手执一端不致断裂 \2(SB  
能搓成0.5~2mm土条,可能断裂 能搓成2~3mm的土条并容易断裂 t(+) #  
干燥后强度 H{AMZyV0/d  
强度大、呈坚固体,不易折断,切口有棱角尖锐刺手 ^<:sdv>Y5  
强度较粘性土小,锤击时呈很多小块,稍有棱角较平钝手可拧断难捻碎 :mS# h@l  
强度差,用手易捻成粉末,锤击稍用微力即散成粉末。 d~?X/sJ t  
粘性土的状态划分:(根据液性指标Il分类、根据锥式液限仪在原状土样上的锥体沉入深度单位:mm分类)76mm锥 坚硬~I<10~h<2 v NeCpf  
硬塑~0<Il<0.25~2<h<3 e+]6OV&+  
可塑~0.25<Il<0.75~3<h<7 =;3fq-  
软塑~0.75<Il<1.00~7<h<10 I`w4Xrd  
流塑1.00<Il~h>10 8UMF q  
粘性土野外鉴别方法: 1t Jg#/?  
a) 坚硬:坚硬难变形,干时收缩不明显。 sT/c_^y  
b) 硬塑:不易变形,在提土钻上扣土较费劲。 I0'[!kBF|  
c) 可塑:塑性变形,不粘他物。 O4g+D#Lu  
d) 软塑:塑性变形,粘着他物。 xxm%u9@s  
e) 流塑:层层流坍,土体难保,无固定形态,由触变性。 `xc^_781\  
粘性土密度分类: UDc$"a}ds{  
稍密:有明显的蜂窝状孔隙或大孔隙结构,流塑或流塑状,含大量腐殖质,提土钻易钻进,探井易挖。 #9m$ N  
中密:可塑状,无孔隙可见,提土钻钻进不难。 LT~YFS  
密实:胶结性好,提土钻钻进较难,探井难挖。 =L5GhA~  
新近沉积粘性土野外鉴定方法: i z~ pGkt  
沉积环境:河漫滩和山前洪冲积扇(锥)的表层,古河道,已填塞的湖塘河谷河道泛滥区域。 7nVRn9Hn  
颜色:较深而暗,呈褐、暗黄或灰色,含有机质较多时带灰黑色。 O$g_@B0E1  
结构性:结构性差,用手扰动原状土极易变软,塑性较低的土还有震动水析现象。 HeK h>  
含有物:完整的剖面中无原生的颗粒结核体,可能含有圆形及亚圆形的钙质结核体(如姜结石)或贝壳等。在城镇附近可能含有少量磁片、瓦片、陶瓷、铜币、朽木等人类活动遗物。 r,]#b[:.s|  
淤泥与淤泥质土的野外鉴别方法: K 9kUS  
沉积环境:湖泊沼泽相,河流阶地上的牛轭湖相;山前冲积的沟坑沼泽相,湖的三角洲等。 `?y<>m*  
岩性特征:含水量大于液限,呈饱和流塑状态,一般含有有机质呈灰-灰黑-黒褐-黑色,由腥臭味。 6MG9a>=  
含有机质土还可以根据沉积相和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按特性定名: 9M /SH$Qy  
a、 泥炭:有机质含量超过60%,颜色深暗,植物结构明显。 >?]_<:  
b、 泥炭质土:有机质含量超过10%,不足60%,颜色深暗至暗灰,一般可以看到植物结构。 ?+t1ME|  
c、 有机质土:有机质含量等于或超过5%,但低于10%。 ph}j[Co  
d、 对有机质土饿描述除按其一般规定外,还应描述可见的植物残骸及百分比,植物结构是否明显及其特征,估测有机质总的百分比。 teW6;O_  
e、 有机质含量为5%--3%时,有机质不参加定名,但描述中应写“含有机质”。 z**hD2R!  
7、人工填土:人类活动形成的堆积物,均匀性较差,根据组成物质或堆积方式可分成: a|BcnYN  
a、素填土:由碎石土、砂土、粘性土等一种或数种组成的填土,经分层压实者称为压实填土。 s3 ;DG  
b、杂填土:含大量建筑垃圾、工业废料或生活垃圾等杂物的填土。 KZbR3mi,  
c、冲积土:由水力冲填泥沙而成的填土。 KT.?Xp:z  
对人工填土应该描述其组成成份、有机物含量、分布情况、堆积方式、堆积时间、包含物的成份及数量、均匀性、有机物残渣的详情、密实程度及漫水后土性质的变化等。 NJ MJ  
组成成份不均一时,应分别描述其含量的百分比。填土层主要由粘性土所组成,所含杂物时不连续分布,则按照粘性土类命名;如为碎石土则可按该类定名,但须描述粘性土等充填物的特征及含量。 Z/6qG0feJ  
8、土的主要原因及其特征: Y2R\]FrT  
a、残积:岩石经风化作用而残留在原地碎屑堆积物,从地表向深处由细变粗,成分与母岩有关,一般不具备节理,碎块呈棱角状,土质不均匀,具有较大孔隙。厚度在山丘顶部较薄,低洼处较厚。 gUR]{dq^'  
b、坡积:由雨水或雪水沿斜坡搬运或由本身重力作用堆积在斜坡上,坡脚处厚度变化较大,在斜坡较陡处厚度变薄,坡脚低端较厚。碎屑从坡上往下逐渐变细,分选性差,层理不明显。 jhGlG-^  
c、洪积:由暂时性洪流将山区或高地的大量风化碎屑物携带至沟口或平缓地带堆积而成,颗粒具有一定的分选性,往往在大颗粒间充填小颗粒,碎块多呈亚角形,洪积扇顶部颗粒较粗,层理紊乱呈交错状,透镜体及夹层较多,外缘处颗粒细,层理清楚。 axk"^gps  
d、冲积:长期的地表水流搬运,在河流的阶地、冲积平原、三角洲地带堆积而成。颗粒在河流上较粗,向下游逐渐变细,分选性和磨圆度均好,层理清楚,后层较稳定。 ]}mxY vu_i  
e、淤泥:静水或缓慢的流水中沉积,并伴有生物学作用而成,沉积物以粉粒~粘粒为主,且含有多量的有机质和盐类。一般土质松软,有时粉砂和粘性土呈交互层,具有清晰的薄层理, ,zQOZ'^  
f、冰积:由冰川或冰川融化后的冰下水进行搬运堆积而成,以巨大块石、碎石、砂、粘性土混合而成,一般分选性很差,无层理,但为冰水沉积时常具斜层理,颗粒一般具棱角,巨大块石常有擦痕。 cDrebU  
g、风积:在干燥气候条件下,碎屑物被风吹起,降落堆积而成,主要由尘土和砂组成,一般颗粒较均匀,质纯,孔隙大,结构松散。 \#rO!z d  
土的颜色取决于土中存在的下列三类化学物质: (5 <^p&  
a、 有机质使土变成黑色或灰色。 T'#!~GpB  
b、 氧化铁使土变成红色、黄色、橙红色。 A;J MV+2N  
c、 SiO2 、CaCO3 、高岭土及Al(OH)3,使土变成白色,可按下图描述颜色。 1mSaS4!"B  
附表: 注:以上不包括沉积岩,后补。 G2#d $  
9、土的综合定名 -.<k~71  
按以下规定: >az;!7~cD  
a、 残积、坡积、洪积、冰积等混合形成的土,当其组成的物质混杂时,应将主要土类列在前面,如:碎石混粘土、亚粘土混砂砾等。 @cq`:_.[  
b、 河流相、湖泊相、滨海相等韵律沉积的土,当两种土层均呈薄层(一般小于20cm)相间多次出现,应以互层表示:如:粘土—亚砂土互层、细砂—亚砂土互层等。 m7%C#+67  
c、 粘性土中除一般粘性土按塑性指标定名外,对新、老粘土还应结合堆积时代定名,如:老粘土、新近沉积亚粘土等。 f{lZKfrp  
d、 对特殊性土,必要时应根据土的塑性指数和颗粒级配等综合定名。 _Hd{sd#xX1  
e、 花岗岩残积土分类如下表: [Qdq}FYr  
f、 混合土的定名:(粗粒划分)见下表 _0pO8o-x  
巨粒土(即漂石、块石、卵石、碎石)含粗粒土(即砾石、砂)或细粒土(即粘土、亚砂土或亚粘土)25~50%者称巨粒土夹粗粒土或细砂土;巨粒土含粗、细粒土小于25%时,则粗、细粒土不参加定名。 k]rLjcB  
粗粒土(即砾石或砂)含细粒土5%~15%者称:含细粒土的粗粒土。 Vh<A2u3&  
含细粒土15%~20%,称:细粒土(即粘土或亚粘土或亚砂土)质粗粒土。 R 4wr  
含巨粒土15~20%,称:漂石(或卵石或块石)质砾岩(砾砂、粗砂、中砂、细砂……)。 xAwf49N~  
巨粒土含量小于15%时,巨粒土不参加定名。 8z<r.joxC  
细粒土中:粗粒土含量25~50%称:含粗粒土的细粒土。 v8I{XU@%  
粗粒土含量小于25%,粗粒土不参与定名。 #*c F8NV-  
含巨粒土25~50%称:漂石(或卵石、碎石)质细粒土(即粘土、亚粘土、亚砂土)。 jko"MfJ  
巨粒土含量小于15%时,巨粒土不参加定名。 1j\aH&)GH  
补充: Sg] J7;]  
1、沉积岩结构: &,i~cG?  
1、角砾状结构:碎屑中大于2mm(砾级)含量大于50%(或砾状结构)。 nN3$\gHp8i  
2、砂状结构:碎屑中2~0.05mm(砂级)含量大于50%。 3P <'F2o  
3、粉砂结构:碎屑中0.05~0.005mm(粉砂)含量大于50%。 \;]kYO}  
4、泥质结构:碎屑中小于0.005mm(泥级)含量大于50%。 Gy@7Xf  
根据碎屑级配又可分为等粒结构和不等粒结构。 ^ie^VY($  
火山碎屑结构: cUK\x2  
化学、生物化学岩类结构: @("}]/O V:  
1、 结晶结构 On1v<SD$[  
2、 鲕状结构、豆形结构 P|^$kK  
3、 生物结构、全形介壳结构、生物碎屑结构  uu%?K@Qq  
4、 内碎屑结构 l9/:FiJ_  
沉积岩构造: *C,N'M<u  
1、 层理构造:水平层理、斜层理、波状层理 ]v5-~E!  
2、 页理 Gqyue7;0,  
3、 块状 sFb4`  
沉积岩厚度分类: m]IysyFFK  
巨厚层:厚度大于1m 6U,fz#<,}  
厚层:0.5~1.0m 0]x;n+G[q  
中厚:0.1~0.5m >Jm"2U}lZW  
薄层:小于0.1m :+ ,st&(E  
2、变质岩: 8,o17}NY,  
正变:岩浆岩变质而成 {@r*+~C3  
副变:由沉积岩变质而形成的 .}9FEn 8  
a、 接触热变质岩:岩浆与围岩接触,围岩变质而成。例如:砾岩----变质砂岩、石英砂岩、粉砂岩----长英角岩、页岩----板岩、灰岩----大理岩 }r2[!gGd%|  
b、 动力变质岩:由于地壳构造运动而使岩石发生机械变形以致破裂的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例如:破碎花岗岩(以原岩名加结构特征命名)、糜棱岩(产生于强烈的错动的断层带,常有微弱结晶)。 hkW{88  
c、 气成水热变质岩(蚀变岩)原岩遭受化学活动性流体的影响下而发生的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例如:蛇纹岩等。 [.q(h/b  
d、 区域变质岩:同时或反复遭受各类变质因素的影响,大面积的岩石遭受变质而形成的岩石,例如:千枚岩、片岩、片麻岩。 w}M3x^9@  
3、摇振反应:将软塑或流动的小土块捏成小球,放在手掌中反复摇晃,并以另一手掌振击此手掌,土中自由水将渗出,球面呈现光泽,用二指捏球,放松后水又被吸入,光泽消失。 |,}E0G.  
根据渗水和吸水反应:立即渗水和吸水——反应快、渗水和吸水中等——反应中等、渗水和吸水慢及不吸不渗者,反应慢或无。 +=8X8<Pu  
土的描述等级: PaVO"y]C  
土的描述等级 Zj-BuE&@f  
摇振反应 [U_[</L7  
光泽反应 G^Xd-7 GQ  
干 强 度 9B)lGLL}q  
韧 性 H/+{e,SW"  
74zSP/G'  
粉 土 \]Z&P,}w  
迅速、中等 p\U*;'hv  
>;i\v7  
v3JPE])/  
>IR$e=5$  
粘 性 土 viuiqs5[Bi  
无 光滑、稍光滑 DzPs!(5[I  
高、中等 *=vlqpG  
高、中等 m{&w{3pQk  
4、干强度鉴别:将一小块土捏成团,风干后用手指捏碎掰断或捻碎,根据用力大小以区分。  q{X T  
很难或用力才能捏碎或掰断:高,例如:粘土。 *?8RXer  
稍微用力即可——————:中等,例如:粉质粘土。 0RyFv+  
容易——————————:低,例如:粉土。 -3mgza  
5、韧性:将含水量略大于塑限的土块在手中揉捏均匀,然后在手中搓成直径为3mm的土条,在搓揉成土团,根据再次搓条的可能性区分: M\yHUS6N  
a、 能揉成土团,在搓成条,捏而不碎——高 <pOl[5v]  
b、可捏成团,捏而不碎者——————中等 k!doIMj  
c、 勉强或不能揉成团,稍微或不捏即碎者——低 tF`MT%{Va  
6、塑性状态:(根据标贯击数N确定)坚硬:N> 32、硬塑:8<N≤32、软塑:2<N≤8、流塑:N≤2 h#{T}[  
7、同一土层相间成韵律沉积,薄层厚度大于20cm的地基土层,当薄层与厚度比为1/10~1/3时,宜定名:夹层,厚的写前面,例如:粘土夹粉砂层。厚度比大于1/3,互层,例如:粘土—粉砂互层。厚度比小于1/10的土层且有规律的多次出现,夹薄层,例如:粘土夹薄层粉砂,小于20cm的一般不单独分层,描述中指明即可。
1条评分土币+2
wangxb102 土币 +2 优秀资料,感谢! 2012-10-17
苦逼地质朗儿,浪里格朗。
离线hedalil3

发帖
511
土币
687
威望
13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20-06-09
挺详细的不错,值得一看
离线瑾轩丶

发帖
354
土币
2224
威望
12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19-03-06
感谢
离线海之恋

发帖
83
土币
0
威望
0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13-09-14
下载学习!
离线思明邱

发帖
213
土币
428
威望
2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3-07-31
好资料,学习了
离线lswy

发帖
107
土币
1388
威望
783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3-06-08
留名。下次学习 k\nH&nb  
离线q2392720

发帖
403
土币
0
威望
60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3-04-16
h好东西!!!!!!!!!!!! +.S#=  
离线zhksh

发帖
172
土币
4830
威望
646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2-11-30
我怎么看不到呀 V<7R_}^_7  
离线岩土中国

发帖
78
土币
896
威望
1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2-11-18
楼主辛苦了
离线wangxb102

发帖
106
土币
149
威望
4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2-10-17
优秀资料,感谢!
离线cjz06

发帖
40444
土币
925
威望
32086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2-10-17
值得一看 ..
Welcome to beijing!
离线leidang

发帖
171
土币
3323
威望
9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2-10-17
挺详细的不错,值得一看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温馨提示:欢迎交流讨论,请勿纯表情、纯引用!
 
上一个 下一个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3799号 浙ICP备14021682号-1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