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归三峡追忆三峡之子、我国著名水利水电工程专家潘家铮院士 \xt!b^d0
(\j<`"n
新华网北京7月13日电(记者余晓洁、吴晶晶)7月13日12时01分,北京医院。 vd~O:=)4
Rd2[xk
我国著名水利水电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资深院士潘家铮在与无情的病魔斗争中,耗尽最后一丝力气之后,安静地“睡着”了 VaB7)r
f]Vz !hM~
“如果三峡工程需要有人献身,我将毫不犹豫地首先报名。我愿意将自己的身躯永远铸在三峡大坝之中。”这一刻,这位“三峡之子”或许真的魂归大坝。 rTH@PDk>)
UxW~yk
一个月前的6月13日,潘家铮没能到两院大会颁奖现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专程看望了因病住院的潘家铮院士并为他颁发光华工程科技奖成就奖。 X*T9`]l6
wgrYZ^]
在超过一甲子的岁月里,他把自己全部的忠诚、智慧、汗水洒向祖国的山山水水,洒向利国利民的水利水电事业。象征中国工程科技界最高荣誉的光华奖成就奖理所应当属于他。 2.6,c$2tB
aUnm9ur
潘老身边的工作人员无限深情地回忆,挑起三峡总公司技术委员会主任的重担后,他变得忙上加忙。设计审查、科学研究、科学管理、施工技术,工作起来没日没夜。对他来说,时间就是电能,必须捏紧分分秒秒。 MIgIt"M jz
XP'KgTF
虽已年逾古稀,但在现场质量检查中,潘老从不满足于听汇报,任何疑点都要亲自察看。那是一个严冬,尽管已经数次察看过导流底孔,在检查完机组安装质量后,他还执意要看看2号导流底孔过流后的状况。 %UmE=V
f*Kipgp
大家劝道:“不看了吧,其他专家仔细查过了。”潘老坚决不干,让司机调转车头直奔导流底孔。 `F)Iv:;y,
E^g6,Y:i9
导流底孔在三峡大坝120栈桥下方70米,需沿着垂直的梯子爬上来。潘老不要人搀扶,一级级往上攀。回到120栈桥上,大家这才发现摘下安全帽的他早已大汗淋漓。 .D :v0Zm}m
n}l Z
“对三峡工程贡献最大的人是那些反对者。正是他们的追问、疑问甚至是质问,逼着你把每个问题都弄得更清楚,方案做得更理想、更完整,质量一期比一期好。”作为战略科学家和卓越的工程科技专家,他为国家需要献身的精神和海南百川的科学态度烛照后人。 JOMZ&c^
Y, P-@(
因三峡而扬名,但远不止三峡。黄坛口、流溪河、东方、新安江、富春江、乌溪江、锦屏边有他设计的图纸;乌江渡、龚嘴、葛洲坝、凤滩边都有他思忖的脚印;龙羊峡、东江、岩滩、二滩边有他的果断决策…… +"<f22cS1
[-l^,,E
“我已年逾耄耋,病废住院,唯一挂心的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衷心期望,也坚决相信,在党的领导和国家支持下,电力工业将在特高压输电、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利用等领域取得全面突破,在国际电力舞台处处有"中国创造""中国引领"。”晚年的潘老任国家电网公司高级顾问,关注能源产业,思考电网的发展创新,亲自参与研究与论证电力“高速公路”特高压技术。 8)i\d`
!MbRI
他曾用“螃蟹也得有人吃,为什么什么事非得外国做、然后我们再做”回应那些“外国都搞不定、我们更没戏”的言论。事实证明,他的研判是正确的。1000KV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于2009年顺利投产,安全运行。 |A2.W8`o
H Q2-20
潘老走了,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界少了一位巨匠。而对全国无数爱科学的孩子们来说,则少了一位和蔼可亲特别会说科普故事的好爷爷。好在81万字的《潘家铮院士科幻作品集》已成为不朽的篇章,会激发起孩子们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继续完成潘老未竟的心愿。 DT*/2TH*l
!n7?w@2a'
对事业宽广的视野,对工作无悔的执着,对下一代无限的关爱。当我们再次品读潘老这一生时,仿佛感到他已经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把自己“铸”入了祖国的大江大河。 >@t]M`#&h
IflpM ]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