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职业区    学术与写作    工程技术区    软件区    资料区    商务合作区    社区办公室
 您好! 欢迎 登录注册 最新帖子 邀请注册 活动聚焦 统计排行 社区服务 帮助
 
  • 帖子
  • 日志
  • 用户
  • 版块
  • 群组
帖子
  • 24651阅读
  • 86回复

成都理工大学——黄润秋教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mzmzmz168
 

发帖
262
土币
570
威望
652
原创币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7-04-17
副校长  黄润秋 教授
  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

  黄润秋,男,1963年8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地质学会理事、工程地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滑坡泥石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工程地质协会、国际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会员,国际地质工程联合会JTC-9小组成员。
    专长大型工程岩石高边坡稳定性评价及崩滑地质灾害的预测与防治。曾先后主持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及部委重大项目20余项;主持和承担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评价和重大地质灾害防治项目40余项,包括长江三峡工程,金沙江溪洛渡  、向家坝、白鹤滩水电站,雅砻江锦屏水电站,澜沧江小湾、糯扎渡水电站,岷江紫坪铺水电站,大渡河瀑

布沟水电站、大岗山水电站,黄河拉西瓦水电站等的高边坡稳定性评价和三峡工程库区典型滑坡、四川宣汉滑坡、四川丹巴滑坡等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199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中青年人才专项基金资助,1994年获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专项基金”和“霍英东基金”资助,1995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与同事一起提出了以“地质过程机制分析-量化评价”为核心、以“系统工程地质分析”为主体的高边坡稳定性评价学术思想和技术方法体系。解决了我国西部大型工程建设中的一批重大技术难题,取得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出版专著7部(含合著),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70余篇(SCI检索3篇,EI检索52篇,ISTP检索17篇);培养和指导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70余名,已毕业(或出站)50余名,其中博士后5名,博士研究生21名,硕士研究生31名。主持的项目“中国西南高边坡稳定性评价及灾害防治”200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列第一),另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5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9项,2003年获“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还先后获国际工程地质协会“Richard Wolters”荣誉奖(1996)、中国青年科技奖(1998)、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2002)、霍英东奖(1989)、青年地质科技“金锤奖”等(1994);并被授予“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002)、“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7)、“全国突出贡献博士”(1991)等荣誉称号。1996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计划”第一、二层次培养对象。

学术研究领域及主要贡献


    岩石高边坡稳定性评价:由于我国西南地区所处的特殊地域地质环境,岩石高边坡稳定性问题非常突出,对大型工程建设,尤其是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构成关键制约和重大影响。从80年代中后期承担黄河上游拉西瓦水电站高边坡稳定性研究和三峡工程库区边坡稳定性评价工作起,他就开始了对岩石高边坡稳定性评价技术与方法的探索与开拓。90年代,他先后承担了金沙江向家坝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雅砻江锦屏水电站、澜沧江小湾水电站、糯扎渡水电站、岷江紫坪铺水电站、三峡工程船闸高边坡、九黄机场高填方体边坡等大型工程的高边坡稳定性研究和相关的国家科技攻关任务。通过多年结合工程实践的不断探索,在深刻认识中国西部地区特殊地质环境条件形成机理及发育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以“地质过程机制分析-量化评价”为核心的学术思想体系,和以“系统工程地质分析”为主体的评价方法和应用技术体系。这一学术思想的核心是以复杂岩体结构精细描述和地质模型建立为基础,以高地应力环境下河流下切及人工开挖等强卸荷条件下的边坡变形-破坏机理研究为桥梁,以阐明高边坡变形破坏的演变过程及其地质-力学机理为核心,从而实现高边坡变形稳定性评价与基于变形控制理论的支护措施优化。在这一学术思想体系下,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岩石高边坡发育动力学过程的三阶段理论,即伴随开挖或河谷下切过程受应力释放控制的岩体结构表生改造阶段、受特定结构条件控制的时效变形阶段和最终的累进性破坏阶段,并认为岩石高边坡的稳定性控制和支护措施设计关键是将变形控制在表生改造或时效变形的初期。多年的实践表明,这一基本理论符合西部地区岩石高边坡问题实际,得到了有关勘测、设计及工程建设管理部门的认可。这套理论和工作体系先后运用到30余项工程实践,尤其是被西部地区目前已开工建设和进入施工准备的三大水电工程—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雅砻江锦屏水电站、澜沧江小湾水电站的预可研、可研和施工等不同阶段所采纳;通过前后持续近10年的研究工作,回答了不同阶段与高边坡稳定性有关的若干重大技术难题,为工程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这一领域成果获得了200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年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另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
    三峡库区及西南地区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崩滑地质灾害是我国西部地区和长江三峡工程库区的重大环境地学问题,不仅带来重大损失,而且也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80年代中期以来,他先后参与了包括鸡扒子滑坡、溪口滑坡、岩口滑坡、宣汉滑坡等著名灾难性崩滑事件在内的20余项地质灾害勘测、评价与防治工作。90年代中后期,他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了《中国西南地壳浅表层动力学过程与地质灾变效应》的国土资源部重点前沿研究项目,并承担了三峡工程库区与重大地质灾害防治有关的一系列国家科技攻关和国土资源部专项研究计划。通过这些工作,基本查明了我国西南地区引发地质灾害的内外动力地质条件,总结了西南地区崩滑地质灾害发育的基本规律,提出了一系列崩滑地质灾害形成的机理模型,尤其是蠕滑-拉裂-剪断三段式模式、软弱基座“挡墙”溃屈机制、强降雨条件下空隙水压力“顶托”机制等的提出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此基础上,他结合三峡库区的实践,重点探讨了降雨和库水诱发滑坡的预报模型和预报判据问题,在深入的现场原位观测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非饱和-饱和渗流过程的降雨诱发滑坡机理;结合现代数值模拟技术和动态跟踪反馈分析,建立了针对滑坡变形和稳定性预测的GMD模型理论和相应的技术方法,将其应用到三峡水库蓄水初期典型滑坡变形和失稳趋势预测,取得成功。在区域地质灾害评价方面,他提出了较为完整的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和风险管理技术路径与实施方法,并率先倡导了GIS技术的应用。上述成果先后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
    他还非常重视新理论、新技术与新方法在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中的应用。80年代初期他就开始将数值模拟技术应用于滑坡地质灾害机制分析;1995年以后,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下,逐步形成了一套从复杂地质结构建模,到复杂介质性态和复杂地质环境模拟,最后实现地质灾害过程模拟与过程控制的较为完整的理论与技术方法,成果先后运用于数十项滑坡和边坡工程。他还将非线性理论引入地质灾害分析,从非线性自组织的角度建立了崩滑地质灾害形成过程与机理的量化描述,提出了基于突变、协同等理论的系列灾害预测模型。上述成果推动了工程地质评价从定性走向量化,获2004年教育部提名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离线104072005

发帖
170
土币
1487
威望
122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7-04-17
又是个牛人啊
离线飞火流星

发帖
207
土币
372
威望
599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7-04-20
恩。是我们学校的代表人物,很厉害!是院士的热门人选!还只有40多岁哦!
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离线eiganer

发帖
17
土币
83
威望
17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7-04-27
的确是青年才俊   
参评过一次院士  没有选上  据传原因是成果太多了  呵呵
离线pengdi_1982

发帖
475
土币
87
威望
672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7-04-28
向黄润秋老师致敬!
离线sishuiwuji

发帖
37
土币
93
威望
20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7-05-07
榜样啊
离线小放牛
发帖
42
土币
1
威望
61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7-05-21
唐辉明

--------------------------------------------------------------------------------

岩土与工程地质系---博士生导师

--------------------------------------------------------------------------------

  唐辉明 1962年5月生,江苏省东台市人。博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博士生导师。楚天学者特聘教授。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客座研究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院长、地质工程国家重点学科211建设执行负责人,地质工程科研创新团队负责人。
  主持完成国家级、省部级和中外合作科研课题40余项。获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三等奖5项;出版中英文专著5部(第一作者3部);发表中英文论文80余篇(第一作者37篇),其中进入国际著名三大检索系统51 篇(第一作者16篇)。
   
    主要研究方向为岩体断裂力学、工程地质数值模拟、地质灾害防治。坚持野外调研,强调实验室模拟,在岩体工程断裂扩展机理、岩体稳定性工程地质模拟、滑坡预测和斜坡地质灾害治理理论方面取得一批创新成果。系统参加我国一批水利水电、道路桥梁、隧洞和高边坡大型工程的科研工作,在地质灾害防治和工程岩体稳定性应用研究方面成果丰硕,在三峡、小浪底、京珠高速公路等一系列国家重点工程的科研中成绩突出,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1995年起任博士生导师,至今已培养毕业博士生26人、硕士生31人。

主要学术任职
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工程地质学会中国国家小组成员、国际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中国国家小组成员、国际工程地质学会教育委员会核心成员、教育部地质工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秘书长、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客座研究员、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三峡工程地质灾害防治专家组成员

主要荣誉与主要奖励
(1)主要荣誉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0)、湖北省人民政府专项津贴(1998)、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5)、首批入选湖北省“111人才工程”(1996)、原地矿部百名跨世纪人才(1997)、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200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首届教学名师(2003)、湖北省首批优秀研究生导师(2004)
(2)近五年主要奖励
三峡工程库区巴东县地质灾害试验场的建立与综合治理示范研究    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第一获奖人  2003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重大地质灾害及其防治研究  国土资源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第二获奖人  2005
土木工程(岩土)人才产学研合作培养的理论与实践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第一获奖人 2002
土木工程(岩土)人才产学研合作培养的理论与实践    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第一获奖人 2002
第八届青年地质科技奖,中国地质学会,2001
三峡工程库区黄土坡前缘稳定性与防治对策研究  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第一获奖人  2000
京珠高速公路湖北省大悟段岩石高边坡优化设计与施工工艺研究  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第一获奖人  2002
河南省盘石头水库渗透稳定性研究  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第二获奖人  2004
河南省燕山水库顺河断裂带渗透稳定性研究  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第二获奖人  2005
做一个真正的岩土人!
离线221122
发帖
52
土币
217
威望
53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7-05-24
牛啊,好强!!
离线一眼之间
发帖
1
土币
141
威望
2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7-05-25
黄校长引领我们岩土工程届的前沿,攻克九寨沟机场问题,是我们成都理工学子的骄傲。
我顶~!

心态决定一切
离线njslytb

发帖
563
土币
483
威望
1556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7-06-01
向黄润秋老师致敬!
离线zhengjian

发帖
114
土币
320
威望
680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7-06-06
校友这么多啊~~
离线tsssjl

发帖
310
土币
37
威望
1106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7-06-10
分复旦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温馨提示:欢迎交流讨论,请勿纯表情、纯引用!
 
上一个 下一个

      https://beian.mps.gov.cn/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12919号 广州半山岩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4274469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