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生土结构房屋 n,+/%IZ
9.1 适用范围 8ezdU"
9.1.1 本章适用于6~8度地区的生土结构房屋的新建和抗震加固,包括土坯墙、夯土墙承重的一、二层木楼(屋)盖房屋。 N-g=_86C"
9.1.2 本章9.2、9.3、9.4节为新建木结构房屋的设计、构造与施工要求;9.5节为既有木结构房屋的震损修复与加固技术要求。 $%ts#56*
9.2 一般规定 0s#`H
9.2.1 生土结构房屋的层数和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5u=(zg
1 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不应超过表9.2.1的规定; V7\@g
2 房屋的层高:单层房屋不应超过4.0m;两层房屋不应超过3.0m。 ">LX>uYmX-
表9.2.1 房屋层数和高度限值(m) -(Y( K!n
烈 度 .7"]/9oB
6 7 8 ^3B&E^R
高度 层数 高度 层数 高度 层数 Cb5Rr+K=
6.0 2 4.0 1 3.3 1 ,( ?q
注:房屋总高度指室外地面到平屋面屋面板板顶或坡屋面檐口的高度。 X$<s@_#1
r?l7_aBv3
9.2.2 房屋抗震横墙间距,不应超过表9.2.2的要求。 }%;o#!<N(@
表9.2.2 房屋抗震横墙最大间距(m) ,%zU5 hh
房屋层数 楼层 烈 度 ~H)s>6>#v
6 7 8 M-Tjp'=*
一层 1 6.6 4.8 3.3 Qq. ht
二层 2 6.6 — — +U:U/c5Z^
1 4.8 — — bZB7t`C5
注:抗震横墙指厚度不小于250mm的土坯墙或夯土墙。 1oSrhUTy
!Xzne_V<
9.2.3 生土结构房屋的局部尺寸限值,宜符合表9.2.3的要求: nhm)P_p
表9.2.3 房屋局部尺寸限值(m) j
m]d:=4_
部位 6度 7度 8度 G; *jL4
承重窗间墙最小宽度 1.0 1.2 1.4 I!L`W
_
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 1.0 1.2 1.4 +mgmC_Q(0
非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 1.0 1.0 1.0 oJLpFL
内墙阳角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 1.0 1.2 1.5 uV@#;c4
%FDv6peH
9.2.4 生土结构房屋门窗洞口的宽度,6、7度时不应大于1.5m,8度时不应大于1.2m。 g2&%bNQ-5
9.2.5 生土结构房屋的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要求: 88GS Bg:YH
1 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 el;ey Ga
2 8度时不应采用硬山搁檩屋盖。 U^n71m>]%T
9.2.6 生土结构房屋不宜采用单坡屋盖;坡屋顶的坡度不宜大于30度;屋面宜采用轻质材料(瓦屋面)。 C " W,
9.2.7 生土墙应采用平毛石、毛料石、凿开的卵石、粘土实心砖或灰土(三合土)基础,基础墙应采用混合砂浆或水泥砂浆砌筑。 E W{vF|
9.2.8 生土结构房屋的配筋砖圈梁、配筋砂浆带或木圈梁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rN:4Q]/
1 所有纵横墙基础顶面处应设置配筋砖圈梁;各层墙顶标高处应分别设一道配筋砖圈梁或木圈梁,夯土墙应采用木圈梁,土坯墙应采用配筋砖圈梁或木圈梁; ~KW|<n4m
2 8度时,夯土墙房屋尚应在墙高中部设置一道木圈梁;土坯墙房屋尚应在墙高中部设置一道配筋砂浆带或木圈梁。 @We im7r
9.2.9 生土结构房屋应在下列部位采取拉接措施: *&d>Vk."]
1 每道横墙在屋檐高度处应设置不少于三道的纵向通长水平系杆;并应在横墙两侧设置墙揽与纵向系杆连接牢固,墙揽可采用方木、角铁等材料; ^bZ'z
2 两端开间和中间隔开间山尖墙应设置竖向剪刀撑; p:GB"e9>H
3 山墙、山尖墙应采用墙揽与木檩条和系杆等屋架构件拉接。 8-2e4^
g(
9.2.10 生土承重墙体厚度:外墙不宜小于400mm,内墙不宜小于250mm。 {-T}"WHg7
9.2.11 生土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计算可按本导则附录A的方法进行,也可按本导则附录D确定抗震横墙间距L和房屋宽度B。 ][jW2;A
9.3 抗震构造措施 "\x<Zg;
9.3.1 8度时生土结构房屋应按下列要求设置木构造柱: r ^m8kYezQ
1 在外墙转角及内外墙交接处设置; tLz,t&h
2 木构造柱的梢径不应小于120mm; Ob+Rnfx37
3 木构造柱应伸入墙体基础内,并应采取防腐和防潮措施。 gNsas:iGM
9.3.2 生土结构房屋配筋砖圈梁、配筋砂浆带和木圈梁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r l2Qqe
1 配筋砖圈梁和配筋砂浆带的砂浆强度等级6、7度时不应低于M5,8度时不应低于M7.5; ;9+[t8Y)D
2 配筋砖圈梁和配筋砂浆带的纵向钢筋配置不应低于表9.3.2的要求; 'F)93SwU
m=hlim;P,
|A'y|/)#Z
?OYK'p.
表9.3.2 土坯墙、夯土墙房屋配筋砖圈梁与配筋砂浆带最小纵向配筋 G=.vo3
设防烈度 KXQ &u{[<
墙体厚度t(mm) 6度 7度 8度 'K L"i
t ≤400 2φ6 2φ6 2φ6 V?.')?'V
400< t ≤600 2φ6 2φ6 3φ6 TspuZR@2
t >600 2φ6 3φ6 4φ6 /oWn0
3 配筋砖圈梁的砂浆层厚度不宜小于30mm; jc4#k+sb
4 配筋砂浆带厚度不应小于50mm; NM`5hd{
5 木圈梁的横截面尺寸不应小于(高×宽)40mm×120mm。 1^x"P #u
9.3.3 生土墙应在纵横墙交接处沿高度每隔500mm左右设一层荆条、竹片、树条等编制的拉接网片,每边伸入墙体应不小于1000mm或至门窗洞边,拉接网片在相交处应绑扎,当墙中设有木构造柱时,拉接材料与木构造柱之间应采用8号铅丝连接。 ~`uEZ
9.3.4 生土结构房屋门窗洞口宜采用木过梁,过梁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cL]vJ`?Ih
1 木过梁截面尺寸不应小于表9.3.4的要求,其中矩形截面木过梁的宽度与墙厚相同;木过梁支承处应设置垫木; rW8.bMmM
表9.3.4 木过梁截面尺寸(mm) ?nLlZpZ2v
墙 厚 >;$C@
(mm) 门窗洞口宽度b(m) hLqRF4>L
b≤1.2 1.2<b≤1.5 ,u:J"epM
矩形截面 圆形截面 矩形截面 圆形截面 _{]\} =@
高度h 根数 直径d 高度h 根数 直径d x'4q`xDa
250 90 2 120 110 — — g?e$B}%
370 75 3 105 95 3 120 9ff6Apill
500 65 5 90 85 4 115 ;77#$H8)
700 60 8 80 75 6 100 1kd\Fq^z$
注: d为每一根圆形截面木过梁(木杆)的直径。 6 cF~8
|8bqn^@$t
2 当一个洞口采用多根木杆组成过梁时,木杆上表面宜采用木板、扒钉、铅丝等将各根木杆连接成整体。 g[NmVY-o
9.3.5 生土墙门窗洞口两侧宜设木柱(板);夯土墙门窗洞口两侧宜沿墙体高度每隔500mm左右加入水平荆条、竹片、树枝等编制的拉接网片,每边伸入墙体应不小于1000mm或至门窗洞边。 &!xePKvO6k
9.3.6 木屋架、木梁在外墙上的支承部位应符合下列要求: GQ@`qYLZ+
1 搁置在生土墙上的木屋架或木梁在外墙上的支承长度不应小于370mm,且宜满搭,支承处应设置木垫板,墙体厚度不足370mm时应在支承处设置壁柱。木垫板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分别不宜小于500mm、370mm和60mm; 5a`f%
h%
2 木垫板下应铺设砂浆垫层;木垫板与木屋架、木梁之间应采用铁钉或扒钉连接。 '@ $L}C#OI
9.3.7 硬山搁檩房屋檩条的设置与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6/%dD DU
1 檩条支承处应设置不小于400mm×200mm×60mm的木垫板或砖垫; 6ka,
FjJ\
2 内墙檩条应满搭并用扒钉钉牢,不能满搭时应采用木夹板对接或燕尾榫扒钉连接; 1&,d,<
3 檐口处椽条应伸出墙外做挑檐,并应在纵墙墙顶两侧设置双檐檩夹紧墙顶,檐檩宜嵌入墙内; 0bR)]"K
4 硬山搁檩房屋的端檩应出檐,山墙两侧应采用方木墙揽与檩条连接; + Z7 L&BI
5 山尖墙顶宜沿斜面放置木卧梁支撑檩条; %`M IGi#
6 木檩条宜采用8号铅丝与山墙配筋砂浆带或配筋砖圈梁中的预埋件拉接。 fAMk<?
9.3.8 硬山山墙高厚比大于10时应设置扶壁墙垛。 ,EE,W0/zzM
9.3.9 7度及7度以上地区,夯土墙在上下层接缝处应设置木杆、竹杆(片)等竖向销键,沿墙长度方向间距宜取500mm左右,长度可取400mm左右。 K~C6dy
9.3.10 竖向剪刀撑的设置,当采用硬山搁檩屋盖时,应符合本导则第7.3.8条第5款的规定;当采用木屋架屋盖时,应符合本导则第8.3.10条的规定。 va`/Dp)M
9.3.11 山墙与木屋架及檩条的连接、山墙(山尖墙)墙揽的设置与构造、自承重墙与屋架下弦的连接、木屋架(盖)之间的连接等均应符合本导则第8章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r@O5{V
9.4 施工要求 QgR3kc^7/
9.4.1 夯土墙土料含水量宜按最优含水量控制。村镇地区条件限制,一般可按经验取用,现场检验方法是“手握成团,落地开花”。 Q.]$t
2J
9.4.2 生土墙土料中的掺料宜满足下列要求: Yq$KYB j
1 宜在土料中掺入0.5%(重量比)左右的碎麦秸、稻草等拉接材料; TbUouoc
2 夯土墙土料中可掺入碎石、瓦砾等,其重量不宜超过25%(重量比); ~yGD("X
3 夯土墙土料中掺入熟石灰时,熟石灰含量宜在5~10%(重量比)之间。 4R(H@p%+r2
9.4.3 土坯墙砌筑泥浆内宜掺入0.5%(重量比)左右的碎草,泥浆不宜过稀,应随拌随用。泥浆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泌水现象时,应重新拌合。 XtJIaD|:3
9.4.4 土坯墙的砌筑应符合下列要求: R/_bk7o]H
1 土坯墙墙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咬槎砌筑,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的水平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严禁砌成直槎; \W,,@-
2 土坯墙每天砌筑高度不宜超过1.2m。临时间断处的高度差不得超过一步脚手架的高度; KWq&<X5
3 土坯的大小、厚薄应均匀,墙体转角和纵横墙交接处应采取拉接措施; hR g?H
4 土坯墙砌筑应采用错缝卧砌,泥浆应饱满;土坯墙接槎时,应将接槎处的表面清理干净,并填实泥浆,保持泥缝平直; )V6Bzn}9
5 土坯墙在砌筑时应采用铺浆法,不得采用灌浆法。严禁使用碎砖石填充土坯墙的缝隙; ZM6`:/lc
6 水平泥浆缝厚度应在12~18mm之间。 vhEqHjR:
9.4.5 夯土墙的夯筑应符合下列要求: R2e":`0I
1 夯土墙应分层交错夯筑,夯筑应均匀密实,不应出现竖向通缝。纵横墙应同时咬槎夯筑,不能同时夯筑时应留踏步槎; k%|Sl>{Ir
2 夯土墙每层夯筑虚铺厚度不应大于300mm,每层夯击不得少于3遍。 >-%}'iz+
9.4.6 房屋室外应做散水,散水面层可采用砖、片石及碎石三合土等。 Xxz_h*
9.5 抗震加固 )wt mc4'
9.5.1 开裂墙体应采取灌浆填缝的方法修复加固,表面局部剥落的应补全截面。 nT;Rwz$3
9.5.2 墙体外闪或内外墙无咬砌时,应增设扶墙垛,对于较高的山墙,应增设墙揽。 O<RLw)nzg
9.5.3 横墙间距超过附录D中限值时,应增设横墙,并与纵墙及屋盖可靠连接,新增横墙应设基础;新增墙体的施工应满足第9.4节的有关要求。 c*k%r2'
9.5.4 房屋整体性差时,可用角钢圈梁、木圈梁及拉杆加固,拉杆可采用钢筋或木杆。 A(2\Gfe
9.5.5 硬山搁檩土墙承重房屋,应在檩条下增设木垫板。 y[C++Q
9.5.6 木构件支撑长度不满足要求时,应增设支托加大支撑长度,支托应与原构件之间木夹板、扒钉等连接。 b-`=^ny)K
9.5.7 应采取措施加强墙体与楼(屋)盖系统的连接 $ouw*|<
1 木屋架和硬山搁檩房屋,在山墙、山尖墙处增设墙揽与木屋架或檩条拉接,墙揽可采用木块、木方、角铁等材料; uZg[PS=@!X
2 内横墙墙顶可采用8号铅丝与屋架下弦或檩条拉接,或增设铁件、木夹板护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