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基坑围护结构设计时,围护结构嵌固深度的原则应满足整体稳定性、抗倾覆、抗渗流、抗突涌、抗隆起、抗滑移等方面要求。其中抗突涌很好理解,基底以下存在承压水,要保证承压水水头小于覆盖土层饱和容重,简言之“压得住”;抗渗流(抗管涌):基坑内外水头差过大。水流逸出处水力梯度大于流土临界水力梯度时,发生渗流变形。抗渗流安全系数Kf=icr,f/i;icr,f=(ds-1)/(1+e);i=hw/Lmin。ds:土颗粒的密度与水的密度之比,e:土的孔隙比,hw:基坑内外水头差,Lmin:水流逸出处的最短渗流长度,可按Lmin=hw+2hd,hd:嵌固深度。 JUF[Y^C
计算公式中是未考虑基底土层渗透系数、围护结构是否形成止水帷幕等因素。当基坑底部及连续墙墙底处于粉土、粉砂、细砂等渗透系数较大的土层,抗渗流稳定性安全系数计算公式是非常正确的。但是,如果出现:结构底板座落在透水性很强的砂层,而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嵌固到砂层以下弱透水层,抗渗流稳定性再按此公式计算,会出现须加长地下连续墙嵌入深度以满足抗渗流稳定性的要求,这样将造成投资增加。 DSizr4R
针对第二种情况,规范并未提及。个人认为:地连墙嵌固在不透水、弱透水层一定深度,即已形成封闭的止水帷幕,截断了地下水的渗流路径,不会出现管涌现象,就无须再对抗渗流稳定性进行验算。 /FkLZm
希望各位同仁发表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