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武汉软想科技有限公司网站,
点此查看网站原文 。
[W*xPXr* O\z]1`i*o 看全部 I `I+7~t 本文以《软想工勘软件系统》自带的样例工程10为例进行说明,样例工程10是先手工分层,再自动分层,在网上
免费下载软想工勘软件系统免费实用版后,进入本软件界面,先选中10号样例工程,再点击【主线操作】->【数据恢复】,可分别查看详细的手工分层结果和自动分层结果。下面是10号样例的大层信息,加上透镜体层总计将近40层,手工分层时把6-1a作为透镜体,但计算机自动转换时发现6-1a可以作为大层,因此,计算机自动分层时将其作为了大层之一。
rL9u7)x h,Nq:"} $p?TE8G 下图从左到右是ZK19、ZK20、ZK21三孔从3-2至6-1的人工分层结果(红色为透镜体)。
,bU8S\8 wVMR&R<t uB*Y}"Fn 下图从左到右是ZK19、ZK20、ZK21三孔从3-2至6-1的计算机自动分层结果(红色为透镜体)。
q"OJF'>w5 {zmh0c;| !J/fJW>m6 该工程分层完全按野外描述,野外描述都在上述二图中显示出来了,对比二者的分层结果发现,
人工分层的透镜体厚度远大于计算机自动分层,原因是对于ZK20来说,人工分层将27.7m-28.5m处的80cm稍密圆砾作为了大层,导致下面不得不分出将近15m的透镜体,而计算机经综合考虑将27.7m-28.5m处的80cm稍密圆砾作为透镜体,下面就几乎可以全部作为大层,ZK21的情况类似。
B{dR/q3;@ 计算机分的地层,在ZK20,ZK21中缺了5-1,5-2大层,这种情况在本工程中其他地方人工分层的结果中也很普遍,例如在ZK14号孔中,人工分层4-2也达到了44.9m, 与本孔深度差不多,也缺了5-1,5-2, 可见人工也认为整个场地也有这样的地层分布规律,但仅仅因为ZK20的上部有80cm的微小迷惑,就搞乱了下部近15m的地层分布规律,不得不全作为透镜体,由此可见,
人工分层的严密性和对整个场地的一致性分析差于计算机,尤其是当层数较多时,人脑更易搞乱。
84|oqwZO 本例ZK21中从31.5m-36.3m处的稍密圆砾较厚,计算机在自动分层时也是作为透镜体,其合理性懂勘察的人一看就清楚,如果这里不作为透镜体,下面就会有更厚的透镜体,
这反应了计算机具有很强的综合考虑能力,且整个场地都按同一标准考虑。
!o{>[ <5fb,@YN 该工程手工分层与计算机自动分层在绝大多数地方是一致的,在部分不一致的地方,计算机也必有它的道理,
如果先由手工分层,再由计算机自动分层,最后比较二者的不同,再对不同点进行重点研究,能提高勘察质量是非常显然的。 um}%<Cy[ 下面再看几张计算机根据静力触探自动分层的结果,
有经验的勘察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图片只需一瞬间就可以看出计算机的分层能力如何。
~MZEAY9 下图是1号样例工程的6号剖面计算机自动分层结果:
{g@?\ )^q7s&p/ %@Ow.7zh 下图是1号工程8号剖面计算机自动分层结果。
#|ILeby Q"VS;uh.v XqxmvN 下图是2号工程4号剖面的计算机自动分层结果:
-&UP[Mq 9`8D Ga 6!Z>^'6 软想工勘软件系统共提供了10个样例工程,其分层结果全部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的,这10个工程最终的状态都是自动分层确定的状态,人工对分层结果未作任何调整,
其中9号工程最为复杂,含有砂土互层,本软件对9号工程提供了由粗到细的三套自动分层结果,供用户比较和选择。4号工程的从粉土到基岩之间的地层较为复杂,并且有些在野外可能记错状态,因此,本软件自动分层时,将其统一作为第5层砂层,自动分层的结果显得很有规律性,人工可以在此基础上再手工加层,或手工加透镜体,都可以在屏幕上直接进行,非常方便,4号工程1号剖面的自动分层结果如下图所示:
$T-Pl57 tUXly|k lq[o2\ 上图中最后一层第5层为砂层,内部非常复杂,但其与上下的界限却非常有规律,野外也记录得非常准,计算机将其整体作为一层也分得非常准,下一步,如果人工想在砂层中再加一到两个大层,只需先在【综合数据】->【场地地层】中先用【前插入】功能插入一到两个大层,再在屏幕上用【快加】或【选加】功能根据静力触探的形态和大小直接用鼠标加即可。
也就是说对同一工程,计算机和人可以联合分层,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勘察质量。
f?[0I\V[$ @5t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