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正锚杆计算 Fp4eGuWH#
j[m\;3Sp
理正深基坑计算中经典方法与弹性方法有何区别? 001——FLAC3D生成动态链接库.dll的部分步骤 W"AWhi{h
理正锚杆计算 2011-08-05 09:56:25|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大 KM< +9`
中 COc1np
小 订阅 s
,\w00-:
材料抗力也就是锚杆钢筋的抗拉能力了 HD ?z
支锚刚度实际上指锚杆或支撑的刚度,即NL/E,单位为KN/m,和材料的长度、弹模有关。如 一般 钢筋锚杆,取 100000~200000kN/m. >BMJA:j
锚刚度是指锚杆发生单位变形所需要的外力。该值越大,说明发生微小的变形,就会造成很大的内力。主要影响因素是锚杆的自由段,其次是锚杆面积,锚固段对其影响较小。改值一般要通过迭代进行计算。 _s (0P*
基坑计算需要选用弹性法的时候,才需要支锚刚度,经典法是不需要该值的 。 [=u8$5/a
材料抗力一般就是材料强度设计值。 oh%T4$
通常:锚杆轴力 = 锚杆刚度 x 变形量 + 预加力 5|x&Z/hL
511^f`P<
预加力是不是锁定力? 锁定力我通常个人给分成两个锁定力:即理论锁定力 和 施工锁定力,一般来说图纸上标明的就是理论锁定力(如锚杆轴力500kN,锁定力300kN),施工锁定力是指在现场实际张拉到某一个值,然后锁定,那么这个值就是施工锁定力,其值一般比理论锁定力稍微要大些。 c)#b*k,lw<
\% !]qv
1.长期来困惑我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规定锁定力=(0.7~0.85)锚杆轴力(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9.2.7-7)? 预加力是为了控制位移的,这个由实际计算确定,怎么非要是0.7~0.85倍的锚杆轴力呢?(另外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4.4.5条规定是0.5~0.65倍)。 0.7~0.85 与 0.5~0.65 差别还是很大的啊 -]~U_J]
sn2SDHY
2.里正基坑软件在应用时让设计者要输入一个“预加力”。此处这个预加力是控制基坑位移的,大,位移小,随之锚杆轴力也增大。 RPPxiYU^
从这可以看出,此处的预加力是不固定的,根据位移的大小要调整,但是为啥规范必须要规定锁定力=(0.5~0.65)锚杆轴力(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4.4.5条)。难道实际施工的预加力和软件中的预加力不一样?难道软件中的预加力根本没有意义? {z|0Y&>[=
本人认为规范中的锁定力是基于经典土力学原理来提的,偏于安全、保守,只考虑锚杆锚固体与土体之间的侧摩阻力,受力模型采用的应该是桩的受力模型,没有考虑基坑工程的特殊性—施加预加力后锚杆产生位移,土体给锚杆一反作用力阻止其位移,上部土层由于产生变形还会对锚杆产生一定的压力,并非起初的受力状态,因此此时锚杆的轴力设计值应远远大于采用锚固体与土体的粘结强度标准计算而来的轴力设计值,这应该是一个弹性力学问题,最后的锚杆内力设计值应该是一支点反力,因此我认为理正软件中一开始施加的预加力应该为了控制基坑边形而施加的最小预加力值,施工时取现场试验的结果的0.55-0.65倍比较合理,这样既保证了锚杆不被破坏,也满足了控制变形的要求,但是最小也要满足设计书中的预加力值。 8|{:N>7
除了常说的经验之外,我认为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考虑: c%>t(ce`Tl
1、系数不能太低,比如0.1~0.2的系数,说明设计太保守了,未利用的部分太大,基坑和锚杆变形很大的时候,设计值还远未充分发挥; o DPs xw
2、系数不能太高,要有的余地,尤其是锁定后依然有变形,锚杆锚索的受力会加大,假如锁定系数太高,比如取0.9甚至1.0,基坑变形后,锚索锚杆实际受力会加大,容易超过设计值。 HB {w:
关于锚杆的设计预加力也就是锚杆的初始预应力在对底层和被锚固结构位移控制要求较高的工程,预应力锚杆的初始预应力(锁定张拉力)值宜不小于锚杆拉力设计值,控制要求较低的工程就可以小点了,在0.75-0.9倍都可以,特别是软土地区的基坑桩(墙)锚支护,桩墙结构常发生较大位移,相当于进一步的张拉,故可以在前期张拉力设计取较小值。有某工程中采用锚拉地下连续支护,顶端位移达6-9cm时,测得的锚杆应力增高值竟达初始值的35%~50%。 5*[zIKdt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