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应用上沉降计算一般用压缩模量,分层总和法,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上的,当然也有用变形模量的,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上。两种计算方法都需要乘以相应的经验系数。 X[:Hp`_$
压缩模量一般是室内试验得到的,不同的压力段选用不同的值,也可以根据原位测试提供经验值。 [ ps5;
变形模量可以用载荷试验计算得到,但比较麻烦,一般根据原位测试提供经验值。 .}S9C]d:a
貌似实际应用的时候,也有把变形模量和压缩模量混在一起的,即把变形模量当做压缩模量来用。因为碎石类土、岩石等是无法切环刀的,不可能做出压缩模量,只能提供变形模量。而用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上的公式计算沉降的时候,又必须用到压缩模量。变形模量当做压缩模量来用是万不得已。 ?9nuL}m!a
压缩模量与变形模量的区别就是,前者是完全侧限,后者是部分测限。从理论上来讲,通过变形模量来计算应该更符合实际,但以往的沉降计算工程经验大部分是从压缩模量计算而来的,应用上压缩模量用的更方便。当然即使最终的沉降计算结果乘以了经验系数,和实际沉降量也完全不是一回事。 m!5P5U
x
如果做科研的话,比如用到数值分析,建议仔细研究下分析软件所用的模型,用的到底是什么量,这个量是怎么来的,不同的软件模型或许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个量,不同的试验条件下,得到的数值也是不同的。如果数值选用不合适,所有的分析都是无意义的。 z=B*s!G
xtYX}u
再补充两点: %N_5p'W
土的变形模量是通过载荷试验确定的。查阅了一下资料,土的变形模量好像不可以用三轴试验确定。三轴试验确定的是土的弹性模量,有动弹性模量、静弹性模量之分。变形模量和弹性模量不是一回事。 NL
3ri7n
关于K0固结的问题,细想了一下,也不是那么有说服力,K0固结应该是只考虑了侧向应力,是不是还应该考虑土的有效自重应力,这才是重点。查阅了一些规范,不过都是三轴试验做剪切指标的,很多都要求是有效自重应力下固结。不管是K0固结还是有效自重应力固结,其初衷都一样,是想要考虑土样取上来之后的应力释放问题,应力释放后,土的性质相对原位的土而言是差了一些,为了弥补这点,才考虑预固结。但是这种预固结下的土,是不是真能恢复到原位土的状态,还不太好确定。应力释放时,土的颗粒间的孔隙增大,当预固结后,土的颗粒间的孔隙会减小。如果这种改变是完全恢复到原来的土颗粒排列状态,预估接当然是合适的。但是这个过程中,土颗粒间是不是会发生滑移,这种滑移对土的性质影响有多大,还是值得探讨的。 lN#W
1X2MhV
sL|*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