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之三: _1sjsGp>
B+w< 0No
“安全岛”是否可行? gb,X"ODq
2uajK..b
既然两方专家都同意大坝不能建在活动断层上,那能否避开活动断层找到断裂层之间的“安全岛”来建造大坝?利用安全岛抗震的设计可行性是世界水坝建设的一种通行做法。 _+?v'#
zK@DQ5
在怒江这条河流上,安全岛建坝是否同样可行,这是两方专家争论的第三个焦点。 99]&Xj
Fb:Z.
徐锡伟提出,发震活动断层的地表迹线决定了严重震灾带的空间分布特征,而且近断层处的强地面运动远远大于远离断层的其他区域。如果能探明具有发震能力的活动断层的空间位置,并使重大工程、生命线工程、住宅区等重要建筑设施避开活动断层一定距离,不仅可以避免活动断层同震地表错动对地面建构作物的直接破坏,而且受近断层强地面运动的影响也会明显降低,积极而有效地减轻地震造成的危害。 a{deN9Qn
y"o@?bny
在汶川地震中,彭州市白鹿小学是地震断层的途经点,正好位于断层之上的房屋被损毁,但稍偏离断层的左右两栋教学楼却在地震中裂而不倒或几乎“毫发无损”,造就了“最牛教学楼”。 D)my@W0,
MRn;D|Q
1995年的日本阪神大地震中,最大峰值加速度达818gal,接近能把物体从地面上震飞,但在野岛小仓村附近即现今地震遗迹天然保存馆所在位置,地震断层穿过处围墙、道路等地面建筑设施被撕裂,而附近不在地震活动断层上的抗震建筑物、围墙基本完好。无论是1999年土耳其伊兹米特地震还是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中,都能找到相似的案例。 !U?Z<zh
$RJpn]d
j
按照徐锡伟的解释,如果把这些活动断层的位置确定出来,不让符合合理抗震标准的水坝坐落在具有发震能力的活动断层上,应该可以保证水坝的安全。 IBY(wx[5S
h+<F,0
但孙文鹏认为,怒江穿行于怒江主干断裂与次级断裂间,在怒江中能找到的“安全岛”,两边活动断裂的距离最多在几米至一、二公里之间,在深部这个距离可能更小,而且这样的安全岛是处于时刻都在动的断裂带的夹缝中,沿活动断裂的相对运动,对“安全岛”所施加的压力和影响是很大的,而且与时俱增,它还会因外界的影响而使相对运动加速,对“安全岛”的影响加倍,并且永远不会减小。 8G6[\P3fQ
\A'tV/YAd
孙文鹏表示,怒江是活动的深大断裂,推动其错动的力量很大,与产于稳定地区内的壳内一般小断裂不可与之相比的。所以,处在活动怒江深大断裂带中的“安全岛”很不安全。 r:QLO~l/
{WYHT6Z
徐道一还提出了另一个问题,即使坝址不建立在断裂带上,但由于次要断裂带等原因,危险也无法逃避。 Z8yt8O
A@I( &Z
“什么是次要断裂带,我想,他可能说的是规模比较小的断层。”徐锡伟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强调,“如果是活动的话,也是应该避让的,当然,在主断裂带之外,会有一些次级活动断裂层存在,要按照国家标准(GB17741-2005)需要对水电站坝址周围5公里、25公里和150公里范围内进行活动断层鉴定。因此,无论是规模大的还是规模较小的断层,都已经在鉴定的范围中。” cf7UV6D g
',g'Tl^E
记者注意到,在水电论坛上所透露的水电站坝址中,一些坝址离最近的活动断层距离的确十分近,属于近断层的范围。一旦活动断层形成地震,这些近断层所遭受的破坏程度是否可测可控? ZY Ci&l
^vQ,t*Uj=
面对记者的疑问,徐锡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有关近断层破坏目前国际上也尚处于研究中,因为形成破坏的因素十分复杂,现在在确定活动断层时会通过挖掘得出活动断层的历史累积性变形宽度,通过对这些永久性地质变形带宽度的统计测算进一步确定断层离坝址距离对大坝的可能影响,而且此前也有过因坝址地震威胁问题调整坝址位置的先例。 X$4MpXx
1p%75VW
因此,坝址及其邻区活动断层详细调查与鉴定是水坝选址和建设可行性非常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基础工作;当然,地震的震动破坏也是水电站坝址选址、设计和建设经常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涉及到水坝本身抗震能力应如何设防的问题。 sERm+x<
S.$/uDw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