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在论坛上看到了很多转载有关基桩检测的论文。我个人非常感谢这些热心人,给大家提供了这么多学习的机会。我仔细看了大部分文章,有些感受,想和大家共同探讨。 kEQ${F{
1、注重基本概念 yU(k;A-
基桩动力检测,特别是低应变反射波法完整性检测,由于目前先进设备的操作人性化简单化,以及波形判读的程序化,使其看起来好像十分地简单,连中学生都可以完成。但是作为检测工程师的我们,请扪心自问一下,我到底掌握低应变基本理论有多少?我在这里提出个概念问题——“下行的压缩波在遇到波阻抗变小的界面,会反射一个什么性质的波?上行的压缩波,还是上行的拉伸波?为什么?” FFNv'\)
2、注重相关理论知识 MyOdWD&7
有很多文章引用的曲线毫无规律可言,而作者却还在洋洋洒洒地分析离析严重缺陷。我看了就知道是PDI提供的手锤害了他。我告诉大家,PDI生产的PIT是十分优秀的低应变测试仪,但是他的手锤包括8磅的大力棒设计上都有缺陷的,我在97年第一次购置PIT时,他的手锤我用了1次以后就放弃了。我们自己设计了一套力棒。为什么?很简单,如果大家了解了振源频率影响因素的知识后,自己就会设计力棒,测试到理想的信号了。振源频率到底和什么因素有关呢?激发锤的材质、激发锤与桩顶面的接触面积、激发作用时间、激发力大小。至于这些因素和振源频率的相关性,作为问题留给大家思考。我仅拿出振源频率的相关理论为例,说明在低应变检测背后,还有很多理论在支持着它,这些理论我们都必须要了解的。 `" E |
3、注重经验 [yF4_UoF
经验是什么?经验是对理论不完善部分的补充。我们院有位女高级工程师,从事基桩检测16年,她对所有出现在天津的桩型都有检测经验。她对浅部断桩位置(深度小于2米)判定准确率可以达到90%,这事开挖后验证的统计。她所依靠的就是准确使用振源,准确估算波速,了解各种浅部缺陷的波形特征。但是她说,这是在天津,如果让我去外地,我就没这本事了。为什么呢?不同地方基桩混凝土波速是不同的。这就是经验,我们有这样的经验吗? uz1t uX_
4、正确理解低应变的适用性 |'2E'?\/x
我以前说过,低应变检测不是定量测试,就连缺陷的位置都是估算的,桩长也是估算的。就算你用目前的双加速度计测试,充其量是推算。至于缺陷性质是缩径、离析、蜂窝等等,如果你发现有谁的报告中提出缺陷性质,他是在骗人,除非开挖验证看到了。所以低应变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基桩完整性检测手段,而是存在很大缺点的方法。目前人们有点过头信任它了,为什么?就是因为人们还不了解它。 5[|MO.CB$
VlVd"jW
所以,我们在学习别人的理论经验时,最好多问几个为什么?用辩证的眼光来审视,千万不要囫囵吞枣。自己应该多参加实践,亲自动手,丰富经验。只有把自己掌握的理论和自己的实践经验相结合时,你会发现你已经站在检测学科的前沿了,你面对的是广大的未知领域等你去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