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在明
张在明,1942年7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中国工程院院士,勘察设计大师,教授、博导,我国著名的岩土工程专家,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工,我校双聘院士。1965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工民建专业,曾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美国、加拿大等国家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2003年被评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在明院士长期从事工程勘察和岩土工程专业第一线的生产和研究工作,领导完成国家大剧院、奥运会国家体育场等一大批重大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策划、实施与审定,领导和主持了全国和北京行业性技术发展要点的制定。此外,张院士还兼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咨询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振动学会土动力学会副理事长,建设部专家委员会岩土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岩土工程学报》、《岩土工程界》编委会副主任委员等学术职务。
张在明院士非常注重理论研究,出版专著2部、译著2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80余篇。由于他对我国以及北京市工程勘察和岩土工程事业的特殊贡献,曾获得中国工程勘察大师,北京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北京市跨世纪优秀人才工程国内一流专家,首都劳动奖章称号或奖励。他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和工程多次获得国家级、部市级奖励。
主要研究方向: 岩土工程勘察与评价、土的动力特性与地震反应分析、地下水渗流理论与工程应用、浅基础与深基础的分析理论与方法等。
陈祖煜 200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祖煜教授为水利水电、土木工程专家,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1943年2月生于重庆市,浙江宁波人。196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91年在清华大学获博士学位。陈院士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编委、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边坡稳定理论和数值分析的研究工作。1983年与Morgenstern教授在理论和分析方法两个方面完善了边坡稳定分析领域中著名的Morgenstern-Price法;1966年与Donald教授提出了建立在斜条分法基础上的极限分析上限解的微分方程解析解,成功地获得了与20世纪50年代索科洛夫斯基提出的理论解完全一致的解答;近期,将上述成果推广到三维问题的求解,使边坡三维稳定分析变为现实可行的分析方法。2003年,在《国际岩石力学与采矿工程》杂志上提出了岩质边坡楔体稳定分析的广义解,深化了岩石力学这一经典领域的认识,并在理论上证明了潘家铮在这一领域提出的“最大值原理”。先后提出了解决小湾、天生桥、漫湾、二滩、天荒坪等大型工程滑坡险情的工程措施并成功实施;编制的边坡稳定分析软件STAB已形成一个具有141个应用单位的用户网。陈祖煜教授出版著作7本(独著1本,合著3本,参与编写专著3本),发表论文12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电力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水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茅以升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大奖”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