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第一篇SCI研究论文的艰辛历程
今年已是博士三年级的我,科研成绩相当单薄,仅仅有两篇SCI论文(Total IF>3.8),申请了四项国家发明专利(尚未授权)。其中,我人生中第一篇SCI论文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才得以发表,而且在准备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挫折,内心感触颇多,今在此略为描述。
我本科和硕士阶段所学专业及所做研究课题均围绕钢铁材料。07年秋季读博士,开始有机会接触崭新的纳米材料,非晶材料,超导材料,热点材料,磁性材料等相关领域,并有幸经常参加校外杰出人士来校所作的学术报告。半年之后,导师给我分配了一个尝试性课题-之前没有学生做相关研究,还没有确定是否要一直做下去。我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开始了快乐而痛苦的研究历程。这个研究课题是关于Mn-N化合物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我利用实验室仅有一台高温真空反应炉一次一次进行着粉末合成实验。在系统研究合成温度,保温时间及通气速率等因素对所制备的Mn-N化合物物相影响的基础上,大约一个半月后成功制备了纯相的Mn-N化合物。以后利用高能球磨及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了超细晶结构的纯相Mn-N化合物块体,并对此进行了磁性测试。(因我之前一直学习钢铁类材料,对材料物理性能接触较少,而相关基础知识就更为贫乏,接近高中毕业生的水平)所以,当拿到崭新的磁性能测试数据的时候,我还是很茫然的。所以,先是补充基础知识,并结合自己的实验结果有针对性的学习,并请教了周围的老师,一步一步认清了其中的许多问题。此外,因为没有参照,这个实验结果我们一直不敢确定。08年秋季在哈尔滨参加了ICAMP-5会议,并有幸接触了几位做相关研究的国际人士,那时起对自己的研究结果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并增加了自信。
为了更一步表征我们的实验结果并确认其正确性,此后几个月我放弃了所有的休息时间,一头扎在实验室,做了大量的实验工作。结果出来了,我们发现了其中的规律,我惊喜万分。接下来就是准备论文。
读硕士时,写过一篇英文论文,但一直没有被发表。可以说,自己在英文科技论文写作方面的经验和能力还相当浅薄。整个寒假,我都在写作。不断修改,不断增加新内容,再修改,再删除。曾经看到一位科学家的写作体会,论文是在不断的修改中被发表的。我当时略有体会,还不够深刻。开学后,交给导师修改,问题便接踵而至。
首先是图片不够精美,论文格式不符合规范,实验数据分析不够彻底......我花费了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逐条修改,并及时跟导师讨论,总算通过“外围战役”的考验,进入到实质性内容的修改。
首先,综述部分的层次不清晰,语言表达苍白不力,前后不关联,特别是部分描述与正文内容不对应......又是一通修改。总算获得导师的接受。她逐字逐句的修改——我们组的兄弟们都感到很幸福,因为我们的导师对学生真的太负责了,感到得流泪。文章修改完后,我们选择合适的期刊。
首先看上了APL,因为那上面发表了不少相关研究内容。数周之后,我们受到编辑来信,拒绝了我们的论文。当时,我们更希望论文可以被送审,这样我们就知道自己实验工作的不足。但我们的这个希望破灭了。
接着,我们将论文做了小修改投稿到solid state communications,结果一周后又被拒了,还是没有被送审。导师还不断地鼓励我,别灰心。我第一次感觉到原来发表论文这么痛苦。
我们又降低了杂志档次,投稿至Materials letters。大概四五周之后,编辑来信,可以发表我们的论文,但要根据审稿人意见做一些实验数据补充。那个时候真是太高兴了,自己的第一篇SCI论文终于可以有机会实现了。我们按照要求做了相应的实验补充和论文修改,再次投稿。一周后,编辑来信,我们的稿件被接受了。导师给了我一个拥抱,算是鼓励——这是我们组的文化,呵呵。
从初始撰写这篇论文到最终发表,前后经历了半年多时间。回顾这篇SCI论文的艰辛发表历程,我感觉有几个方面的体会是值得学习的:
(1)对实验数据做充分,彻底的分析;
(2)撰写论文必须严格认真,一丝不苟;
(3)选择合适的杂志至关重要;
(4)经常跟导师讨论,并虚心接触批评,及时纠正自己的不足。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6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