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您的这个工程情况粗略的看了一下(不好意思马上有个滑坡评审会要开
),结合我类似的一些同类型工程的勘察、支挡设计、软基治理经验初步谈谈我的一些浅见吧:本工程看似不大、地基岩土层情况较为简单,但实际由于地形、地貌条件、水文条件以及后期进行的大面积厚层填土等问题,却给本工程的治理、支挡带来了不小的麻烦。第一方面,先说说看到的一些问题(也可能是看得不仔细,有误漏的地方):一是,从土的物理力学指标表看,淤泥质土的液性指数均大于1,属流塑状态,而报告中却描述的是软塑状态?二是,淤泥质土中仍有压缩模量为5.16MPA的中压缩性土?从工程经验而言饱和软流塑状态的淤泥质土是很难到达的,这对沉降计算分析(取值)可能容易产生较大误差;三是,从工程经验而言,淤泥质土的抗剪强度指标,感觉除UU剪基本回归正常外,其它內摩擦角指标似乎有所偏高(当然这可能与其间混砂粒有关,也可能是我对当地土层情况不了解
),但这对支挡结构的设计却影响很大;另一个方面,谈谈我对这个项目地基处理和支挡结构的一些看法,一是现有已主体建筑设计单位是否对场地填筑方式、填料、填筑顺序、范围以及地基处理的先后顺序等进行了相应的考虑?因为,1、从报告看现有填土成分相对混杂,甚至含有贝壳、腐殖土等不满足规范填料要求的填土,是否压实?压实标准如何?后期这些填土要重新清除吗?看似现在是松散堆积哦!这些都与沉降分析、地基处理方式是密切相关的,并且如果就在这样的填土上再大面积厚层填土,那么对沉降的控制就极为不利,同时难以有效进行控制;2、主体建筑桩基设计时是否考虑了后期大面积厚层填土的“促沉效应”问题?可不要因大面积厚层填土对主体建筑产生较大的附加沉降而危害主体建筑的安全;二是结合平面图,场地北侧似乎为一邻近河道(距离不太清楚),而工程地质剖面图13-16剖面反映出场地内分布的淤泥质土(饱和软土)呈由南之北逐渐增厚、且向河道侧倾斜的趋势,结合我们遇到过的很多类似软基上大面积厚层填方的工程事故案例,我们在同时处理软基沉降(竖向变形)的过程中,往往不能忽略其倾斜厚层软土侧向挤出(隆起)、滑移的可能性,即由于本工程本次河道存在临空面,当场地大面积厚层填方后,软土是否会出现整体挤出(隆起)、滑移以致使危害到场地的整体稳定性的情况,这是需要先认真分析和予以解决的,而不能仅仅只关心到沉降控制问题,我们已遇到过类似在主体建筑已完,但却因在倾斜软基上后期大面积厚层填土致使软土产生大面积滑移危害到主体建筑安全(工程桩亦被剪断),因此主体建筑设计单位桩基础设计时是否考虑了可承受一定的水平荷载呢?这与支护结构刚度是有关的。同时填筑范围顺序以及处理、支挡顺序就重要,需要通过分析先行予以确定。三是,场地地下水对边坡支挡结构设计计算和泄排水措施的设置影响较大,另外水位、水头高度等对沉积分析(特别是土层有效应力分析)等亦关系紧密,而从报告看场地地下水位埋深很浅,而且可能存在高于地表的情况,水位变幅亦达1-2m,但这里没看明白是承压水?泉?地表洪水?还是~~~~?四是,对于软基上的大面积厚层填土地基处理方面,结合类似经验,通常对软基采取固化或加速排水固结的方式,楼上所述的碎石桩即是一种,但往往要做到均匀且微小的沉降控制仍然是很难的,我们在类似工程中运用过多种处理(包括联合处理)方式,处理后监观测成果显示最大的仍有5-28cm不等的不均匀沉降问题,结合监观测资料和分析,除填土施工质量外,沉降仍主要来自填土自重固结和软土固结和附加固结以及挤出(隆起)等方面,特别是未先行支护地段的软土的侧向挤出在总沉降的占比很大,此外由于淤泥质土的低透水性,部分地段排水固结效果亦不是很理想。根据我们与一些知名专家的交流,要达到既使沉降控制在均匀、微小范围内,又避免因填土致使场地出现稳定性问题,需采取桩板整体大刚度的地基处理和联合支挡措施,但这样的代价亦是十分巨大的。
L|}lccpI 由于无法到现场,对一些具体情况和当地工程经验不是很了解,希望您能提供一些更为具体的初步分析结论或者是拟采用的初步处理方案,以便更深入的探讨交流。
o_^?n[4 限于时间和本人水平,不足之处亦望多多见谅!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