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池州10月25日电 (章寅虎)九华山风景区管委会25日消息,九华山地质科研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发现A型花岗岩明显富集F元素。 K1Tq7/N
这一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地球化学领域知名期刊《Chemical Geology》上。 v7O&9a;
从2014年开始,国际知名花岗岩研究专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昌前教授和王连训博士领导的研究团队对九华山国家地质公园及周边的花岗岩开展了精细的地质调查研究。调查发现,九华山岩体主要由I型和A型两种类型花岗岩组成,其中A型花岗岩(包括晶洞花岗岩)主要分布在岩体内部,呈尖峰式突出地表,为成景花岗岩,而I型花岗岩分布在岩体外围,为圆顶式地貌,为不成景花岗岩。 hq.z:D
实验室分析结果显示,A型花岗岩形成于距今125-130Ma(约1.25亿年),比共生的I型花岗岩(140-143Ma)晚了近1千万年。两种花岗岩具有明显不同的元素组成,但却具有相似的放射性同位素特征,指示了它们可能具有相同的岩浆源区。 Xc2Oa
据此,研究团队提出早期形成的I型花岗岩主要由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而A型花岗岩可能是该地区下地壳熔融残余再次发生熔融形成。此两种类型花岗岩的挥发性元素(主要是卤族元素)分析表明,A型花岗岩明显富集F元素,而I型花岗岩略富集Cl和Br元素,两者的I元素含量相近。同时,F元素的含量与A型花岗岩中许多其他微量元素的含量具有正相关关系。模拟计算也表明A型花岗岩初始岩浆具有较高的温度和较低的粘度也与F元素的含量有关,因此研究团队认为F元素在A型花岗岩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与国内外其他地区同类型花岗岩相比,具有重大国际对比意义,而且该项研究走在世界前列。 LSQ2pB2V
花岗岩是大陆地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花岗岩成因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大陆地壳的生长演化过程。按照花岗岩物质成分来源的差异可将其分为火成岩来源型(I型),沉积岩来源型(S型)和源区无水非造山型(A型)。中国华南地区广泛分布着不同类型花岗岩共生的复式岩体,位于九华山国家地质公园的九华山岩体就是典型代表之一。 w$H=GF?"
长期以来,科学界对于这些由两种或多种不同类型花岗岩组成的杂岩体的成因一直存在较多争议,对于不同类型花岗岩的成因关系认识不够。此外,挥发性元素如F,Cl,Br,I,S等向来是岩石地球化学领域精确测定的难点,对于这些元素在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不同类型岩石中的分布至今模糊不清,是当前地学领域研究的前沿和热点。2014年,九华山首次发现了含晶洞构造的花岗岩,这是一种潜在的富含挥发性元素的岩石,往往反映了较浅的侵位深度和较强烈的热液活动,具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 3LZ0EYVL
九华山地质公园作为花岗岩类型的代表,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安徽省地矿局324地质队的技术支撑下,在中国中东部甚至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同类型、同期次花岗岩的大量对比研究,将区域内花岗岩产生的历史精确到一个科学的高度,为地球化学研究领域和方向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数据支撑。 fbSl$jn.
近年来,九华山国家地质公园坚定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挖掘九华山区域自然、文化遗迹资源内涵,积极开展科研、科普、生态旅游,,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和丰硕的成果。 0X\,!FL
目前,九华山国家地质公园作为2018年度中国向教科文组织报送的世界地质公园申报单位,正在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申报要求开展工作,争取明年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专家验收。 @3bQ2j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