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子纷纭,唯独“搜索”从头至尾看完了。陈凯歌是个有争议的人物,评论他的电影有难度,弄不好自己就成了“叶蓝秋”。但是,还是想试一试。通过这部电影,有以下感想:
1.信息网络世界深刻地改变着世界。曾被斥为“奇巧淫技”的现代科学技术,仿佛一架火箭,超速度地摆脱一切束缚推动着人类社会的演进。这是个技术为王的时代,不仅在政治、军事、财经、科技等领域,它还渗透进了我们的生活、情感、乃至灵魂深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已经被嵌入进信息的大网之中,而公众的注意力就像魔头“索伦”的巨眼,你完全有可能被他盯上,一旦暴露在聚光灯之下,这张大网就会把你分解的体无完肤,以满足公众的所有需求。没有为什么,躺着也完全有可能中招,就像叶蓝秋。而你却不能选择脱离这张网,那样就等于放弃了社会,放弃了做“人类”的资格。
2.情感是永恒的话题,“真善美”是永恒的主题。沈流舒的家庭围城应是固若金汤的,富可敌国的财力,儒雅风度的形象,无往不胜的事业,谁还能撼动着爱情的“马奇诺”。谁成想,一次“意外”的“撞破”,一个小小的“蚁族”(实习记者杨佳琪)的随手一拍就让这千里之堤彻底崩溃了。而穷途末路的叶蓝秋和被临时雇佣的杨守诚却在道德的阴影中擦出了真正的爱的“火花”。
感情是离不了经济基础,但不可舍本逐末,岂不知爱情在华丽的衣衫下容易变得骄傲而不再珍惜,低贱而严苛的环境反而能绽放出绚丽的色彩。而以“陈若兮”为代表的围观者和评论人们在满足了道德优越感和指手画脚的欲望之后,也别指望能够全身而退,也许败得最惨的人就是你。
3.“小三”问题。信息网络时代让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彻底立体化,n维化了,理论上,你可以和其余的60多亿个人都能发生联系。那我们的情感的选择和彷徨也就空前的多样化、方便化了,这导致了感情迁移的快速化,在“感情匹配最优化”和“新鲜感每日边际化”的驱动下,为什么还要迁就呢? 围城里有句名言“两棵树挨得近了,蜘蛛就开始结网了”,网络提供了每个人彼此之间靠在一起的可能,“被小三”就再正常不过了,尤其是社会精英们。小三不是当下才产生的,可当下的文明却把小三问题演化成了一个巨大的社会风暴,除非你与世隔绝,搬到深山、戈壁,没有无线信号的地方去住,否则谁能保证不被波及呢?
4.道德的武器化。从“让座”这个社会小片段引发的巨大社会关注来看,不管前情,也不论后果,人人都拿起道德的武器,蜂拥而上,置之死地而后快,道德确实很无辜,也很无奈。互联网不得以‘正义之名’伤害个人,其实何止在互联网上,在任何场合下,任何人都不可以站在道德的审判台上,当什么大法官。只不过,互联网让这种武器化更便利了,火力更强大了,更可怕了,尤其是人肉你,罗织你,新闻你,这种折磨简直就是“寸磔”!其实叶蓝秋是幸运的,可以用死来解脱,来反击。如果是一个健康人,即使是品质有些问题,故意不让座,就罪该凌迟了?就该当成道德的反面教材而游街示众吗?
客观的讲,搜素绝不是什么“让座”引发的血案,它还是反映了一些社会现实的,引发一些思考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部片子还是值得肯定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