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行桩基规范,无论何种桩型,其承载力设计时的桩基承载力一般由桩侧和桩端土层提供反力几何累计而成,而这些参数是根据各土层的性状直接提供,根本未考虑桩基实际的工作状态。 Cl>'K*$F
:d!.E$S
我认为,这只是一种计算方法而已。基桩承载力计算方法很多,刘金励先生给我介绍了不少。规范的计算方法是沿用了一种普遍能被接受的方法,并不说这种方法就是完全正确的,但在目前来讲是最科学的。我不同意“现行桩基规范,...,根本未考虑桩基实际的工作状态。”。首先,94规范中针对不同的桩型,有不同计算公式,如嵌岩桩、隔板钢桩、大直径扩底桩端阻修正等。其次,就正常的端承摩擦桩而言(注意:除了完全由桩端承载的桩以外,都是端承摩擦桩),在极限状态下,也就是侧摩阻力和端阻力完全发挥出来时(你不会否认端承摩擦桩不存在这种状态吧?),其承载力就是由桩的侧摩阻力及端阻力之和组成的。怎么会根本未考虑桩基实际的工作状态呢?我在天津做过很多静载荷试验下桩身轴应变检测,根据应变观测,桩侧极限摩阻力的大小,就是不同土层极限侧摩阻力之和。我在桩端放过压力盒,桩的极限端阻和极限侧摩阻力之和就是整根桩的极限承载力。 Khw!+!(H
ZT_ EpT=1
2、无论你计算的是保守还是冒进,无论你如何符合规范的条款,桩基承载力验收基本以抽样试验来确定。 1p9f& w
)kgy L,9
首先,桩基承载力基本不是以抽样试验来确定的。现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明确规定,基桩承载力特征值应由单桩静力载荷试验确定,是施工前的试桩,而不是施工后的工程桩抽样试验。你的意思我明白,既然有试桩了为什么还进行计算设计?其实可以完全不要计算,设计完全可以根据试桩报告设计桩基础。规范并没有强迫你有了试桩报告后还必须要去计算承载力。如果在经验已经很成熟地区的三级桩基础工程,我们就没有必要再浪费钱和时间做场外试桩了,我们根据计算就可以知道承载力了,但首先你要有经验,保守或冒进都是没经验的,那就要进行试桩。 /tP"r}l
.6OE8w
1
3、上次讨论的厚层粘性土层中长桩受力并不是各区段同期均匀受力工作,而是一般桩顶先工作,中间段次工作,底部桩侧土可能未进入工作;或者是桩端直接工作,桩侧根本无法工作等,这些现象说明,按以上条款设计桩基承载力与桩的实际工作状态相差是很大的,即使通过桩基验收的成品桩,也不一定与设计初衷相匹配。 G*wn[o(^j
]Wv\$JXI
首先,端承摩擦桩的荷载传递机理请仔细阅读刘金励、沈保汉的《桩基工程手册》,这里不再赘述。我再重复一下,就正常的端承摩擦桩而言(注意:除了完全由桩端承载的桩以外,都是端承摩擦桩),在极限状态下,也就是侧摩阻力和端阻力完全发挥出来时(你不会否认端承摩擦桩不存在这种状态吧?),其承载力就是由桩的侧摩阻力及端阻力之和组成的。 F/RV{} 17E
#.tF&$ik
4、那为何要按第一条进行桩基承载力设计呢?这种设计有指导意义吗? NRq
jn; ,+
S)$ES6]9/
我再重复一遍,其实可以完全不要计算,设计完全可以根据试桩报告设计桩基础。规范并没有强迫你有了试桩报告后还必须要去计算承载力。如果在经验已经很成熟地区的三级桩基础工程,我们就没有必要再浪费钱和时间做场外试桩了,我们根据计算就可以知道承载力了,但首先你要有经验,保守或冒进都是没经验的,那就要进行试桩。 'n.eCdj
\kWceu}H,
我要申明,特殊条件下的基桩设计除外。 +5);"71
)X| uOg&|
大家能充分思考,积极探讨,是非常值得尊敬的。我还建议我们大家能认真地看些书籍和规范,先把基本概念和原理搞清楚,然后再讨论,这样会进步更快的,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