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面对汶川大地震造成的无数建筑被严重破环的现实情况,人们在被深深刺痛之余,不禁要问:“国家建筑科学研究部门究竟有没有研究出一种最新的、有效的建筑抗震技术呢?” b/5?)!I
e3"GC_*#
Oj\lg2Ck
Jm0P~E[n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一种叠层橡胶垫隔震技术正在被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大力向全国推广。”5月15日,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结构所副所长王翠坤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肯定地说。 $Lv,e\]
zJ93EtlF
y!u)q3J0&
|sMRIW,P
王翠坤说,我国处在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地震活动较多并且强烈的地区。在我国,不同地区建筑物的抗震标准是不一样的,主要根据国家的抗震设防烈度图来确定。该图共分6~9级不同的抗震设防标准,我国西北地区的建筑设防标准是9级。不同地区的建筑物必须执行相应地震级别的建筑物抗震标准,这些标准很多都是强制性的。多年来,面对我国地震多发的情况,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对建筑抗震技术的研究一刻也没有停。 g2JNa?z
O;9u1,%w
!JzM<hyg3
/ @X!
王翠坤说,建筑抗震的重中之重就是建筑物的结构抗震。砌体结构在我国被广泛应用于住宅、办公楼、医院、教学楼等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历次地震对建筑物的损害表明,砌体结构整体抗震性能差、易发生脆性破坏。现在,在我国大多数建筑砌体结构都采用“强柱弱梁”的硬性抗震技术,这项技术主要是人为增大柱相对于梁的抗弯能力,与硬性抗震不同的、效果更好的是叠层橡胶垫隔震技术。 K>l$Y#x}k
wUW^
O
R22YKXU
@AaM]?=P{
在谈到叠层橡胶垫隔震技术的特点时,王翠坤副所长说,这种技术就是将过去传统的“硬抗”技术转变为“软抗”,在建筑物基础柱子上设置一道橡胶垫隔震层,将建筑物的上部结构和基础隔开。柔性的橡胶垫隔震层可以有效地隔离地面的强烈震动,从而大大减小建筑物结构在地震中的摇晃。加了橡胶垫隔震层的结构可以由剧烈的摆动变为缓慢的平动,整个上部结构基本上处于弹性工作状态,这样可以有效地吸收和阻断地震能量向建筑物上部结构的输入,从而减小建筑物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U748$%}]
[-_3Zr
V$VqYy9 *
9cp-Rw<tI
王翠坤说,这项技术我国早就进行了深入研究,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著名专家周锡元院士和哈尔滨建筑大学刘季等联合承担了国家“八五”重大攻关课题“砌体结构隔离减震方法及其工程应用”,并开展了从理论到应用的系统研究,进行了橡胶支座动力响应试验和实际工程的动力测试。此课题也顺利地通过了国家鉴定和验收。这是国内各研究机构、研究人员联合攻关的重大成果,也是橡胶垫层隔震技术的研究已初步系统化、实用化的一个重大标志。同时,我国先后完成了从设计技术、施工技术、维护技术、相关产品开发到生产技术、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以及相应的规范标准等一系列隔震成套技术的研究,形成了一套理论完整、技术先进、标准合理、适合推广应用的实用技术。近年来,橡胶垫层隔震建筑已在山西、新疆、云南、广东等19个省市自治区的一些建筑上进行了成功应用,覆盖了我国大部分地震区。 m.pB]yq&
pYa8iQ`6U;
Q&@Ls?pu
9u ^PM
“那么,施工企业在布置隔震垫时该注意什么呢?”记者问。 -;20|US)u
Zy|B~.@<j
/17Qhex
i#Io;
王翠坤说,依据我国现在执行的《国家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相关规定,施工企业在施工中要注意隔震垫要具有足够的水平刚度,这样在较大地震时,隔震垫才能够产生柔性变形,从而大大减弱水平地震作用。与隔震垫连接的梁、柱等应采用可靠的加密箍筋或配置网状配筋。同时,在建筑物的上部结构与地面之间,应设置明确的水平隔离缝,缝宽不宜小于各隔震垫在大地震下的最大水平位移值的1.2倍,特别是电梯坑、地下室楼梯等部位的构造措施要满足规范要求。 VdjS\VYe,
KV9'ew+M
9Bvi2
3
4='Xhm
王翠坤说,这项技术侧重于量大面广的工程,尤其是一般以砖混为主的民用多层住宅工程。成功实施这项技术的框架结构建筑主要集中在经济条件较好的沿海地区和个别的重要建筑,如汕头的博物馆、山西太原图书馆等。今后,我们希望这项技术不仅应用于大中城市公共建筑中,也应广泛地应用于县级城市和乡镇的医院、学校等公共建筑之中。 <qT[
L15?\|':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