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楼主提到的支护形式,我们也曾用过,同大家分享一下: QJFx/zU
首先,从滑坡推力看,对上部的锚索框架支护其受力按照支护位置部分以上滑体的推力考虑,在此,必须完全被分担,不再下传,而在考虑锚拉桩的受力时,只考虑未被支护段滑体的推力;其次,至于锚索抗滑桩上锚和桩如何分担受力,我们一般按照1:2的方式简化处理;再者,在锚索预应力施加时一般施加至设计值的50~80%,而锚索配筋一般适当放大。 hJ8|KPgdw
尽管取得成功,不过遗憾的是未能有可靠的监测资料,经济合理性与否就不得而知! 76[O3%
仅供参考 r!eCfV7
设计体会:现在地灾治理设计几乎还停留在经验加计算的模式,要说明确的计算模式或者说经济、安全的合理模式似乎暂未见到,因此,在具体设计的时候,多请教老专家尤其是铁路方面的,他们的经验应该首屈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