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中国地质学会评选产生2009年度十大地质找矿成果,由省地质调查院承担的“河南省新安县郁山大型铝土矿床”项目名列其中。据了解,此项成果已查明中高品位铝土矿资源3125万吨,远景资源量将超过1亿吨,其潜在经济价值达2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这项全国年度十大地质找矿成果,竟然位于找矿前景不被看好的“空白区”。
“空白区”竟藏富矿
洛阳市新安县城西南5公里有个铁门镇,多年来,这里盛产辣椒,却与铝土矿无缘,曾被划为铝土矿资源“空白区”。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2009年底,一个关于新安县铁门镇郁山地区的地质勘查成果出炉,却为新安县铁门镇贴上了铝土矿藏丰富的“标签”。
此项地质勘查成果显示,在新安县铁门镇郁山存在一个大型中高品位铝土矿床,初步查明铝土矿3125万吨,远景资源量超过1亿吨,总体埋深200至650米;同时,矿体伴生的镓、轻稀土矿、耐火黏土等矿床,规模均达到大中型以上。
然而,这个成果的意义却不仅是提交了一处大型铝土矿床。
“从项目启动到成果出炉,花费了我们近5年的心血,它成功打破了该地区中深部没有规模性铝土矿的定论。”郁山铝土矿勘查项目负责人、省地质调查院高级工程师赵建敏说,这项成果之所以能在全国115个项目中脱颖而出,当选“2009年全国十大地质找矿成果”,除去探明的铝土矿属大型外,更在于其具备的“三个突破”,即铝土矿找矿理论的突破、找矿方法的突破和找矿成果的突破。
隐伏“深闺”有人识
中国地质学会有关负责人表示,2009年度十大地质找矿成果评选结果具有三大特点:一是围绕国家紧缺矿种的找矿成果显著,特别是在深部找矿和油气勘查领域成效显著;二是基础地质研究领域瞄准世界前沿;三是金属矿产、油气资源、放射性矿产勘查评价方法技术创新实用。赵建敏提到的获奖成果的“三个突破”,均能在其中得到印证。
据了解,“河南省新安县郁山大型铝土矿”成果的获取,依托于省地调院承担的“河南省重要成矿区带1∶5万区域矿产调查”及其相关项目“河南省覆盖区隐伏铝(黏)土矿资源潜力评价和找矿技术研究”,总投资超过2000万元。作为我省公益性地质矿产勘查项目,该成果将服务于省国土资源部门进行覆盖区和中深部铝(黏)土矿的勘查规划部署,并为我省铝工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项目的性质决定了它注定是个创举,” 项目另一负责人、省地调院矿产地质调查中心主任李中明介绍,“传统观点认为,含矿地层经地表风化淋滤作用,才能培育出规模性矿床,否则无大矿。”多少年来,这个标准屡试不爽,新安县郁山覆盖区曾被认为是“空白区”,主要依据也在此。然而,省地调院经过多年潜心研究,认为3亿年前含矿地层沉积才是铝土矿“浑然天成”的主要条件,也就是说,即便含矿地层未经地表风化淋滤作用,也可能存在富矿。
带着这种略显“异类”的认识,2005年,省地调院踏入这块所谓的“无矿区”后,开始重新对这2520平方公里的土地进行全面“体检”,并多次组织专家“会诊”。
“我们圈定的铝土矿目标靶区,正是前人认定的‘空白区’,压力可想而知。但既然选择了,就要尽力作出成果来。”李中明回忆道,通常的探矿取样是一米一个样,我们为了深入研究铝土矿成矿规律,采用了精细的研究方法,在优选钻孔含矿层内,每10厘米采一个样,最多时甚至10米就能取108个样!
因为主要区域基本不存在地表风化淋滤作用,郁山铝土矿并没在地表“露馅”,而是悄悄隐伏在地下600米左右的中深部找矿区。业内缺乏中深部铝土矿成功勘探的经验,省地调院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困难重重。
“找矿阶段一共打了4500米的钻孔,仅报废孔就有1500米。看到辛辛苦苦打下的钻孔遇险报废,许多高大威猛的钻机机长虽然两眼含泪,却没有一个打退堂鼓的。”李中明现在想起这些惨重的损失虽然很心疼,但却为自己的队伍迎难而上、善打硬仗感到骄傲。
5年间,地调队员风餐露宿,爬冰卧雪,累计钻探19000米,终于嗅出了宝藏的“气息”。
“由于郁山地区地层沉积形成覆盖层,矿体被覆盖后埋藏较深,依据传统的铝土矿成矿理论很难被发现。但也正是这较深的覆盖层,恰恰又保护了3亿年前形成的铝土矿。”不但发现了宝藏,还证明了新的找矿理论,赵建敏说当时激动得几天都没睡好觉。
专家在成果鉴定中认为,新安县郁山大型隐伏铝土矿床具有突破性意义:它颠覆了传统成矿找矿理念,拓展了铝土矿找矿空间,是中深部找矿的典范;它成功探索建立起的一套在覆盖区寻找铝土矿经济有效的方法技术组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远景资源量在1亿吨以上,潜在经济价值达200亿元,有效缓解了我省铝土矿资源的压力。
“随着省内重要成矿区带地质矿产工作的不断推进,铝土矿地表勘探已基本无迹可寻,覆盖区中深部必将成为铝(黏)土矿的主要找矿空间。”省地质学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十年磨剑结硕果
“能荣膺‘全国年度十大找矿成果’称号,是项目组每位成员跋山涉水、呕心沥血的成果,更是省地质调查院十年磨一剑集体的结晶!”该项目带头人、总工程师燕长海说。
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河南省地质调查院主要负责承担中央与地方财政出资的区域性、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10年来,这支队伍地质工作硕果累累,先后承担国家与地方公益性地质矿产项目400余项,向国家提交一大批矿产资源和新发现矿产地,填补了多项基础地质工作空白,为社会提供了水文与环境地质、农业地质、旅游地质、城市地质、遥感地质、信息技术等优质服务,共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学技术成果奖10多项,有8项成果居国际先进水平,18项成果居国内领先水平,被国土资源部誉为“我国最著名的地质劲旅之一”和“全国省级地质调查院的一面旗帜”。
“能在所谓的‘空白区’探出国家级的十大找矿成果,关键是靠队伍。”省地质调查院院长张良谈起自己手下的兵马神采飞扬。他说,这支队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新、特别能奉献”;队伍中人才密集,拥有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3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7人、高级专业技术职称159人;队伍的技术设备先进,地质勘查方法齐全……
在院长张良兴致勃勃地介绍中,记者隐约发现,省地质调查院能在“空白区”探出全国年度十大找矿成果,虽然挺轰动,却也在预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