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业大学你好,反应谱的定义中说的是,单自由体系的阻尼比必须相等。这时反应谱是反应地震动特性的。“但阻尼是用来测量(暂且这么说)地震动的一个因素”这话似乎没道理,总之不好理解它的真正的意思。通过地震安全性评价给出的设计地震动一般是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给出的标准谱。对于某一工程场地,通过研究它的地质环境 、地震环境、土动力学条件,然后给出场地的设计地震动。在研究地质坏境(区域地质、近场区地质、场址区地质)、地震环境(区域地震活动性、近场区地震活动性、场址区地震活动性)基础上进行如下工作:地震统计区划分及地震活动性参数(年平均发生率,b值,震级上限等)的确定---潜在震源区(未来可能发生的某一震级档的地震的震中区----------------具有一定的概率意义)的划分及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确定----------在确定适合于这个场地的地震动衰减关系后进行地震危险性的概率分析--------------基岩地震动时程的合成---------场地土层地震反应分析---------------设计地震动参数分区和工程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定(反应谱、峰值加速度等)。这一过程是通过研究过去(地震及地质背景)去预测未来(最后提供的设计地震动参数一般以50年三种超越概率的形式给出:63%------小震不坏、10%-----中震可修、2%----大震不倒。50年超越概率63%的设计地震动--------一般指反应谱或峰值加速度,是指未来50年内发生不超过某一强度的地震动的概率为63%)。不同的工作要求的设防标准是不一样的。就是说要求的超越概率不一样。超越概率越低,地震动就越强(是指大震发生的概率小)。一级工作还同时需要确定性地震危险性的方法。基岩加速度时程的合成(人工地震动时程)是在地震危险性分析的那一部分得到的。它是概率意义上的(一般为三种超越概率水平,每种合成三个时程,是为了避免随机性带来的不确定因素。这些时程就是未来该场可能发生的地震背景)。如果工程场地是基岩场地,那后面的工作就不用再做了。但大多数是土层的场地。这就需要把合成的基岩加速度时程从场地土层的底部输入,进行土层反应,从而得到不同土层深度地震动参数。多数是要地表的,有些地下结构需要不同深度的。土层反应的理念是,我的场地在这程强度(三个超越概率强度)地震动作用下的地震反应是什么样。土层反应是以钻孔为单位的,一个钻孔剖面分别输入三种超越概率地震动时程,每个超越概率有三条。如有三个钻孔剖面,对于一个超越概率水平的基岩时程,可得到9条场地相关的反应谱。最后取它们的平均谱(2级以下工作)或包络谱(一级工作)。最后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相对应的形式给出设计地震动的加速度放大系数反应谱。需要补充的是,基岩加速度时程是拟合通过衰减关得到的(三种超越概率的)基岩反应谱和峰值加速度得到的。这样得到的地震动参数就是该场地拟建或改建的结构抗震设计的基础。当样,除了通过安评得到的基岩加速度时程和土层不同深度上的时程(先得到时程,然后计算出反应谱)外,甲方往往要求给出天然的(实际记录的)加速度时程进行结构的时程分析。这样的时程的选择要参照场地相关谱来选。这件事不太好用很少的语言说明白,真是不好意思。不知我说清楚了没有。我们可以再讨论。不过,我想大家在说一件科学方向的事情时,最好用语要周密(我做得也不好)。
[ 此贴被maverick在2008-09-06 10:08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