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是摘自原文的一些文字: |I<-x)joIK
Jm^jz
吃飽穿暖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基本需求,似乎也成了天經地義的事情。 tAn6pGp
s: .XF|e{
而對于雲南省昭通市大關縣吉利鎮的很多孩子來說,冬天卻從來都穿不暖,破爛單衣和破舊解放鞋就是絕大多數孩子上學路上抵禦寒冷的全部武器。十多年前,一個叫做毛利輝的孩子就是這麽和同學們一樣翻山越嶺去上學的。 YR`rg;n#
M?CMN.Dw
十多年後的今天,毛利輝已經是一名鄉村教師,他的學生們繼續着他當年的生活,在2006年的冬天依然穿着破舊解放鞋在雪後泥濘的山路上跋涉。 ^vz@d+\Kd
jiD8|%}v
2006年12月11日,黃荊村迎來了這一年的第一場雪,毛利輝拍下了學生們的鞋子,然後上網發了一篇帖。帖子引發了巨大震動,網友們寄來了鞋子和衣服,到現在,這些捐贈品已經足以讓全鎮3400多名學生都享受到正常的溫暖。 QAw,X Z.K^
#.xTAvD
一篇帖子改變了冬天的溫度。 $+N^ s^
nWsz0v3'9
2006年12月以前,鄉村教師毛利輝的許多學生春夏秋冬都穿着同一雙鞋,有的早已露了洞。12月11日那天他上網發了一篇帖,在随後的幾個星期裏他的學生們收到了各地網友寄去的成千上萬雙鞋。 c3BL2>c
M- A}(r +J
2006年的第一場雪 (NlEb'~+
+`[Sv%v&L
25歲的毛利輝是雲南省昭通市大關縣吉利鎮黃荊村瓦房小學三年級的老師,這是一個山區小學,距離吉利鎮上有一個半到兩個小時的行走路程,毛利輝2004年來到這裏,此前他已經在位于更深遠大山裏的回龍村完小做了4年老師,2000年9月從昭通教育學院畢業後,他就被分配到那裏。 x/^zNO\1
<;"=ah7A
瓦房小學一共兩個班,一年級21人,三年級11人,兩個老師各負責一個班,“這裏每兩年招收一批學生,上到四年級,然後到吉利鎮中心校去上學,直到九年級”,毛利輝說。昭通市位于雲南的西北角,在這個本也不富裕的省份屬于經濟相對落後地區,而大關縣又是昭通市的貧困縣,瓦房小學就是一個貧困山區小學。毛利輝的家就在距離瓦房小學五六個小時路程的龍坪村,十多年前,他也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讀書的。 |a\TUzq
H2KY$;X[
2006年12月11日,黃荊村下了冬天第一場雪,學生們依然穿着破爛的衣服和鞋子來上學了,融化的雪水把他們的鞋子和褲腳都打濕了。用毛利輝的話描述就是,“他們衣着破爛,大雪天的,僅着一兩件單衣,穿着破爛的膠鞋,風肆虐地從他們破了的補丁鑽進去,雪水浸透了他們張着嘴巴的鞋。” =l9#/G#R
Rb*\A7o|;
這一天,毛利輝拍下了一些照片,決定上網發個帖,他期盼或許會有人可以捐獻一些鞋子。 W.<<azi
eF\C?4
.k(_j.v
學生“走光”,我哭了! i)DXb
|`/uS;O
毛利輝已經不止一次在網上介紹過他的學校和學生。2006年1月,他用自己的工資抵押貸款購買了一台台式電腦,并在鎮上的出租屋裏裝了寬帶,作爲給自己本命年的生日禮物。8月份他又買了一台數碼相機,學會了用照片去說話。有的網友給他留言,說可以在網絡上尋求幫助,力所能及地爲學生們改善一點境遇。這一天,他決定實施了。 r $2
gWPa8q<b
這一天放學後,毛利輝帶着拍下的照片回到了鎮上的出租屋,在自己常上的雲南信息港網站發了一個帖子《學生“走光”,我哭了!”》。 <us{4%
MPc=cLv
帖子中,毛利輝用圖文并茂的方式重點突出了學生們穿的鞋子,比如,“她叫李德鳳,大關縣吉利鎮瓦房小學一年級學生,因爲家庭條件不好,十一歲才到學校讀書。好多天了,她一直穿着這雙‘水鞋’上學。可這雙隻能起‘鞋墊’作用的‘水鞋’并沒有給她帶來溫暖與舒适!”。 S!cXc/H-R
T`;M!-)2
毛利輝在帖子的最後寫道,“孩子們不接受捐款,隻接受捐贈的衣物、鞋襪,多少、新舊都可以。他們急需的是溫暖和愛!” y?hW#l~#X
M*uG`Eo&
最新進展 ?^Ux+mVE
W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