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7日于湖北利川
2006年12月10日我第一次来到万州,2008年1月21日我最后一个撤离万州。
之所以会成为最后一个,因为我要押车--是那种集装箱型的大货车,里边装满了我们小组的财产,包括资料、电脑、桌椅、空调、电暖气、被子行李、炊具等等。
这是工作后第二次押车,都在宜万线。上次押车是在野三关,时间是2006年1月3日。那次车上装的东西十分丰富,除了电脑,还有大米、火腿、腊肠、茶叶等等,许多恩施的特产--都是那时在恩施的同事们带回家的“年货”。
两次押车坐的都是同型号的箱型大货。我坐过的车种类着实不少,上至大巴、大卡,下至拖拉机、蹦蹦车、摩托、自行车,但以前少了这种箱型大货,06年那次算是填补空白了。
自己搬个家就很不容易了,小组搬家更是麻烦。
我们请了7、8个“棒棒”,从早上七点开始,直到中午12点才收拾完--还幸亏有电梯,不然一天都报销了。
同伴们坐小车先行一步,我留下押车。
师傅说要等有防滑链才能上山,我们开到刚出城的一个加油站等着。然而师傅联系的那个送链子的人缺乏常识,把链子送到客运站去了,等他几经周折终于送过来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小时。
下雪后山路很滑,上冻了就更麻烦,我们顾不上吃饭了,得赶紧翻过齐岳山再说。
这种大货驾驶室高,视野宽广,路面不平,不断颠簸,让我觉得有点象骑马。
万州城区海拔只有200多米,而目的地利川城区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两边的气候有很大差异,气候分带以齐岳山为界。万州到齐岳山是个长上坡,沿路渐渐变冷--快到半山腰的马蜂坳收费站时,路上已经开始有积雪。
那时我沿路看到三三两两的人,站在路边,砍几根木头在烤火,不时向我们招下手,然后师傅就对他们摆摆手。我以为他们是要搭便车,后来才知道他们是要推销防滑链--算是出门打临工。
师傅技术不错,虽是大货,开得也不慢,寡言少语----当然这也是专心开车必须的。师傅一开车就不抽烟了,看来烟瘾不大,驾驶室里空气还不错。
两年前的那次就很不一样了。当时驾驶室里坐了四个人--两个司机、我和一个同伴。他们三个都是大烟枪,真被他们熏惨了,眼睛都睁不开了。
过了收费站,山上的雪越来越大,到齐岳山顶,积雪厚度已经足有20cm。不少电线杆已经被压倒。时间还不到下午三点,山上天色已经显得有点暗。山顶开发了一些旅游景点,这时候多半都断电了----一时半会也很难修复,不知道他们接下来怎么面对齐岳山漫长的雪季。
我看到了那块“鹿驰大草原”的牌子,飘满了飞雪,有一种很沧桑的感觉----好像是什么什么遗址似的。浆砌挡墙浆棱上也挂了雪,显出一种镂空、浮雕的效果。暂时还悬在空中的电线(许多迟早是要掉在地上的,电线杆支持不了多久),被雪裹了厚厚的一层,但还是可以看到中间的“黑芯”(“黑芯”就是电线了)。让我想起吃油炸龙虾的情景:龙虾是一根肠子通到底的,剥开虾壳,从炸得金黄透明的虾肉里边,可以清晰地看到它的肠子。现在这电线就象裹在雪里的“虾肠”一样。
路边许多小树已经被大雪压折了,大树抗压力强些,但枝枝桠桠被压断的也不在少数。
山上行车很少,我们小心地翻过齐岳山。先走的同伴们已经在前面的镇子干堰塘订了饭等我们了。
两年前的那次押车,虽然没有下这么大的雪,但晚上起了大雾,而我们正是要在晚上通过最困难的一段山路。
山里的雾不是很均一的,受地形影响明显,经常会一段薄、一段厚,让人一会看得清,一会又非常模糊----象这样的气候,晚上走山路实在是相当地危险,现在想起来很是后怕。我们居然最后安全到达武汉了,真是庆幸。
上午七点吃早饭,下午三点才吃午饭----主要是为了一鼓作气翻过最大的障碍齐岳山。那顿饭吃得很香,热乎乎的,有点撑。
吃完饭继续上路。下了山师傅就开快了,欺负那些那些没上防滑链的小车,一会工夫就超过许多辆----一方面师傅技术的确是好,人又年轻,另一方面主要因为他还要赶在晚上10点封山之前翻过齐岳山返回万州,所以会尽量开快。
晚上六点多,我们到利川了,车开到我们租房的那个巷子口----然而,巷子口太矮,车进不去。无奈只好把东西卸在路边。又找6个“棒棒”,帮忙搬东西。
这回没有电梯了,我们提醒“棒棒”,最好弄辆三轮车来,他们怕被别人抢生意,不听。等到后面搬小东西的时候,已经累得气喘吁吁的“棒棒”们肩扛手提,一次只能拿几样。
整整搬了3个小时,然后我们去吃晚饭。第二天早上大家睡到十点后才起床,慢慢地整理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