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静
北京时间4月11日16时38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8.5级地震。印尼政府发布了海啸预警,几小时后解除警报。人们的心绪随着地震的发生异常紧张,警报解除后,一切似乎归于平静。然而,中国工程院院士许绍燮在4月12日与《中国科学报》记者谈到本次印尼地震时,有着与很多人完全不同的感受。
他认为,印尼8.5级地震应再次引起我们的警觉。
一般认为大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长期积累的结果,一次大地震可能需要千百年的能量聚集。但据许绍燮介绍,从印尼这一段地震带看,2004年12月26日,发生9.0级地震;2005年3月28日,8.6级地震;2007年9月12日,8.5级地震;2012年4月11日,也就是本次地震,为8.5级。这些大地震相隔时间有的只有几个月,有的不过几年。“需要千百年积累的能量,为什么能凑得那么整齐,集中在几天、几年内同时释放?这表明地震的能量纵然有经过长期的积累成分,然而,从短期内连续集中释放的情况来看,我们认为尚需警觉其快速供能机制。”许绍燮说。
他介绍,很多人认为,大地震不会在同一地区重复,因为能量已释放。但印尼近10年的地震表明,对这个观点应该存疑。虽然大地震不一定在同一地区短期内重复出现,但可能性也不能完全排除。仅仅在苏门答腊8.5级地震出现后的24小时内,印尼又出现了8.2级地震;在印尼之外,墨西哥发生6.5级地震,美国俄勒冈发生5.9级地震,汶川发生3.6级地震……
许绍燮指着一张自己制作的对大地震的观察分析图表示,大地震的发生存在某种关联性。
从空间看,近年亚洲地区大地震呈现出北东东方向的关联性。如我国2001年11月14日至2011年4月1日大于6.9级的地震,基本存在北东东向关联性。2011年3月11日,日本9.0级地震前后,其北东东向上的关联活动也很明显。
从时间尺度看,大地震发生的地方、时间分布还是有些规律的,如这次地震也发生在午后。许绍燮表示,这都说明,一些地震,如果有构造的关联,即使看上去距离很远,实际上可能关系密切。
而某些地震,若不存在构造关系,看上去距离很近,但事实上可能没多少关联。
他指出,地震学家若能加以研究,不断缩小地震发生的时空窗口,地震预报就有可能逼近实现。尽管目前人类对地震的认识还很肤浅,不够深入透彻,但人类终究会找到通向地震预报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