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职业区    学术与写作    工程技术区    软件区    资料区    商务合作区    社区办公室
 您好! 欢迎 登录注册 最新帖子 邀请注册 活动聚焦 统计排行 社区服务 帮助
 
  • 帖子
  • 日志
  • 用户
  • 版块
  • 群组
帖子
  • 4591阅读
  • 22回复

[原创]宣汉县华景镇观音岩危岩工程治理施工图设计说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yanturen01

发帖
5096
土币
79
威望
15153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11-10-17
谢谢LZ 虽然我没豆豆
离线yanturen01

发帖
5096
土币
79
威望
15153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11-10-17
谢谢LZ 虽然我没豆豆
离线yanturen01

发帖
5096
土币
79
威望
15153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11-10-17
谢谢LZ 虽然我没豆豆
离线yanturen01

发帖
5096
土币
79
威望
15153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11-10-17
谢谢LZ 虽然我没豆豆
离线yanturen01

发帖
5096
土币
79
威望
15153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11-10-17
谢谢LZ 虽然我没豆豆
离线yanturen01

发帖
5096
土币
79
威望
15153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11-10-17
谢谢LZ 虽然我没豆豆
离线yanturen01

发帖
5096
土币
79
威望
15153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11-10-17
西南地区地质构造解读 r0'a-Mk;   1Vrh4g.l  
RSjcOQ8&.w   26I_YL,S  
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龙门山构造带,是中国乃至全球山脉中地形陡度最大区带之一,是经过强烈地壳运动迄今仍然处于活动状态的陆内造山带,是东部稳定的扬子陆块薄壳薄幔区向西部高原厚壳厚幔活动区的过度带,是人与自然对峙相持的前线。 cft@s Y   Uyg5i[&X@  
  一、龙门山构造带的区域地质构造背景 #N97   NflD/q/ L  
  从古生代到三叠纪,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龙门山地区,以沉积岩相、古生物组合、沉积厚度分析研究表明,大致以映秀-北川-南坝大断裂带为界,东侧为地台型沉积,各时代碳酸盐台地相发育;西侧为与特提斯洋演化密切相关的大陆边缘弧盆系沉积,在侏罗纪以前的地史时期,在四川盆地以西存在大陆边缘,存在一个海域完全相通的特提斯大洋盆地。在整个龙门山带的古生代和三叠纪地层中没有发现过磨拉石砾岩层,更未见含有基底岩层的中酸性岩浆岩的剥蚀产物形成的砾岩层。到三叠纪末,西部古特提斯大洋盆消亡,弧-弧、弧-陆碰撞导致龙门山连同西部巴颜喀拉前陆盆地的褶皱隆起,龙门山西部成了剥蚀区,东部成了侏罗-白垩纪直至新生代的湖盆相沉积区。 eM7 F8j   R6kD=JY/!  
  刚性的基底岩块与其周围曾经是上覆的各时代沉积盖层分别呈断层接触的现象,恰恰是反映了该基底岩块是经过了强烈的构造挤压而推覆隆起的断块,造就了龙门山陆内造山带的面貌。卫星像片上所显示的清晰的透镜体形像,是汶川特大地震的主导性活动逆冲断块。 KC<K*UHPAH   {E9+WFz5  
  二、龙门山带的冲断作用 j3 @Q   kwo3`b  
  龙门山构造带是由一系列北东向展布的,左行雁行斜列的紧密褶皱和三条主干大断裂及次级断层系组成,自东向西是龙门山前主边界断裂带、主中央断裂带和后龙门山大断裂构成的复杂褶皱冲断带,是特提斯海洋板块消亡以后,是古近纪至新近纪交替时期,发生了大陆壳块间相互作用、斜向碰撞对挤构造变形作用的活动性构造地区。 ,;h}<("q   vyK7I%T'R  
  1、龙门山前主边界断裂 QT"o"B   H Y&DmE  
  龙门山前主边界大断裂是由南西段双石-大川断裂,中段大邑双河-二王庙-安县断层,北东段马角坝断裂的总称。是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山地的大地形单元的分划性界线,其西侧峰峦迭障,东侧地形平缓开阔,地貌景观上或在卫星像片上都明显表现出新构造活动的踪迹,第四纪冲积层上的前缘逆冲断层特别清晰。 R++w>5 5A   q1"$<# t  
  2、龙门山主中央大断裂 7<5=fYb r   4~Vx3gEV:  
  龙门山主中央大断裂是扬子地台和西部高原多岛弧盆系构造区的分界线。断裂带斜贯整个龙门山。在龙门山中段称映秀-白水河-北川断裂,南西段包括了盐井、石龙冲断层,北东段称南坝-广元水磨断层,切入陕西境内与勉县-阳平关断裂相交,总体呈北东向延展达400公里以上,由若干条次一级的断层组成次一级的迭瓦状构造型式,总的产状向北西倾斜,倾角60°左右。 /5f=a   T?tgd J  
  展布于彭县、宝兴县一带的"推覆体"、"飞来峰"的地质构造特征的认识,提供了新构造活动的地质证据,著名的龙门山前"飞来峰"成群、成带的出现,断续延长达100多公里。 .z,`{-7U   e478U$  
  3、后龙门山大断裂 8tT/w5   G\Cp7:j}  
  后龙门山大断裂在龙门山中段是汶川-茂汶断裂,向南西延展经耿达与赶羊沟冲断层相通,直达二郎山附近,据区测填图向北东延伸消失于茂汶县神溪沟一带,可能与平武-青川大断裂相接,继续向北东方向延伸,进入秦岭地区的勉县附近。 ge{%B~x   i1NY9br  
  在汶川-九顶山一带,还出现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台型沉积的断块体。这些断块体是"彭灌杂岩体隆起断块"在上冲过程,其上复合型分裂岩块受重力均衡调节所制约,向西伸展"滑脱"的产物。 .   * K D I}B>  
  龙门山构造带新构造活动的表现特征: 8(-N;<Ef2   ORHp$Un~)  
  (1)龙门山前主边界大断裂、龙门山主中央大断裂、后龙门山大断裂是龙门山构造带的三条主干大断裂及其内部发育的一系列次一级迭瓦状构造型式。每一条大断裂的西盘向东超迭、仰冲,而东南盘相对向西俯冲。这种构造变形作用是龙门山构造带新生代时地壳加厚和缩短的重要原因。从动力作用模式看,龙门山构造带有与喜马拉雅构造带近似之处。 EuD$^#   c1k/UcEcg~  
  (2)龙门山冲断带内,普遍存在不同时代、不同成因的不同类型岩石的大小断片、断块相互叠复,是继承、改造印支-燕山期构造断块的结果。这种断块活动显然既不同于新构造的"差异性断块活动",也不是一般的垂直运动拉张型的断块活动,而是大构造单元之间强烈的陆内汇聚、对挤造成的叠复型断块活动。 2<_|1%C   =S+wCN  
  (3)从"彭灌杂岩体"的断裂块隆起,龙门山构造带大规模的"推覆体"、"飞来峰"的形成,反映出龙门山构造带继早期造山运动后,显著的造山事件的时期是中新世。 ~y:?w(GD   'MUv5 Th  
  三、龙门山活动构造的特点及其地震成因机理 "(;t`,F   1{ ~#H<K  
  1)、龙门山构造带三条主干断裂晚第四纪以来均是继承性活动断裂,又表现出新生性的特点,均显示由北西向南东的逆冲运动,并兼有右旋走滑分量;尽管现有资料不足以鉴别古地震的震级,但从活动断裂的遗迹的地表破裂和位错的强度来看,龙门山没有历史文字记录的多次古地震达7级左右。自公元前780年中国有历史记载地震资料以来,龙门山三条主干大活动断裂带均有破坏性地震的记录,如:后龙门山断裂带上盘1713年茂县叠溪7级;1933年8月25日茂县叠溪7.5级;1957年汶川6.5级;1958年北川6.2级;1970年大邑6.2级。均为20km以内的浅源性地震。 Y^5)u/Y=U   -.u]GeMy  
  2)、龙门山构造带的变形是可能通过西藏的应力传导,西藏东部的壳块向东的扩展、滑移与相对被动的扬子地台的残体四川地块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S"Ag7i   `>f6) C-  
  3)、扬子陆块的四川盆地在断面上的莫霍面大部分埋深在40km左右,而在龙门山以西的甘孜-阿坝地区为62km。以岩石圈结构看,龙门山以东为薄壳薄幔,以西是厚壳厚幔。龙门山构造带作为两大不同地壳岩石圈结构的大地构造边界带,龙门山三条主干大断裂自西向东形成15-20、15-10及5-10km附近的深度,分别表现为韧性、韧脆性或脆性变形特征,都是西倾的犁式断裂,向西深部收敛消失于壳内低阻层、寒武系底界面或中晚三叠统间的滑脱面。根据地震测深反射界面及层速度的剧变,龙门山下地壳至少也有三条与上述三条断裂带呈镜像对应的东倾犁式断裂,上下端分别收敛于壳内低速层或莫霍面。这些特点有可能反映出龙门山构造带的活动性还受控于深部构造制约。 -D_xA10   }@'$b<!B  
  四、结语 2&<&q J   ODNM+#}`  
  龙门山汶川八级特大型地震发生后,大家都很关心地震地质工作,尤其关切地震预报,提出了许多问题。 }pT>dbZ   Zw5Ni Xj  
  1)、地震震中位置的确定,是用仪器测定的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拟定为汶川映秀(仪器震中),还是按地震破坏的程度确定震中位置,即把破坏最厉害的极震区映秀-北川作为震中(宏观震中)。 MBFn s/   (|:M&Cna]  
  2)、震源深度位于地下10km?、15km?还是10-20km?地震预报问题?1972年中国地震学家提出长期(十年至几年)、中期(几年至几月)、短期(几月至几天)及临震(几天内)、震后(月内强余震预报)的渐进式预报方案。 JZ"XrS0?   =jOv] /  
  3)、地震效应的综合调查研究及长期地震危险性评估问题;四川及成都的稳定 @p9YHLxLjQ   ; >hNt  
离线yanturen01

发帖
5096
土币
79
威望
15153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11-10-17
西南地区地质构造解读 r0'a-Mk;   sJ;g$TB  
RSjcOQ8&.w   ); !eow  
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龙门山构造带,是中国乃至全球山脉中地形陡度最大区带之一,是经过强烈地壳运动迄今仍然处于活动状态的陆内造山带,是东部稳定的扬子陆块薄壳薄幔区向西部高原厚壳厚幔活动区的过度带,是人与自然对峙相持的前线。 cft@s Y   9YIM'q>`v  
  一、龙门山构造带的区域地质构造背景 #N97   42_`+Vt]d7  
  从古生代到三叠纪,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龙门山地区,以沉积岩相、古生物组合、沉积厚度分析研究表明,大致以映秀-北川-南坝大断裂带为界,东侧为地台型沉积,各时代碳酸盐台地相发育;西侧为与特提斯洋演化密切相关的大陆边缘弧盆系沉积,在侏罗纪以前的地史时期,在四川盆地以西存在大陆边缘,存在一个海域完全相通的特提斯大洋盆地。在整个龙门山带的古生代和三叠纪地层中没有发现过磨拉石砾岩层,更未见含有基底岩层的中酸性岩浆岩的剥蚀产物形成的砾岩层。到三叠纪末,西部古特提斯大洋盆消亡,弧-弧、弧-陆碰撞导致龙门山连同西部巴颜喀拉前陆盆地的褶皱隆起,龙门山西部成了剥蚀区,东部成了侏罗-白垩纪直至新生代的湖盆相沉积区。 eM7 F8j   [R(`W#W  
  刚性的基底岩块与其周围曾经是上覆的各时代沉积盖层分别呈断层接触的现象,恰恰是反映了该基底岩块是经过了强烈的构造挤压而推覆隆起的断块,造就了龙门山陆内造山带的面貌。卫星像片上所显示的清晰的透镜体形像,是汶川特大地震的主导性活动逆冲断块。 KC<K*UHPAH   y~ AVei&  
  二、龙门山带的冲断作用 j3 @Q   Z0x ar]4V  
  龙门山构造带是由一系列北东向展布的,左行雁行斜列的紧密褶皱和三条主干大断裂及次级断层系组成,自东向西是龙门山前主边界断裂带、主中央断裂带和后龙门山大断裂构成的复杂褶皱冲断带,是特提斯海洋板块消亡以后,是古近纪至新近纪交替时期,发生了大陆壳块间相互作用、斜向碰撞对挤构造变形作用的活动性构造地区。 ,;h}<("q   Z &Pg"a?\  
  1、龙门山前主边界断裂 QT"o"B   @r/#-?W  
  龙门山前主边界大断裂是由南西段双石-大川断裂,中段大邑双河-二王庙-安县断层,北东段马角坝断裂的总称。是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山地的大地形单元的分划性界线,其西侧峰峦迭障,东侧地形平缓开阔,地貌景观上或在卫星像片上都明显表现出新构造活动的踪迹,第四纪冲积层上的前缘逆冲断层特别清晰。 R++w>5 5A   /32Fy`KV  
  2、龙门山主中央大断裂 7<5=fYb r   Se :.4<  
  龙门山主中央大断裂是扬子地台和西部高原多岛弧盆系构造区的分界线。断裂带斜贯整个龙门山。在龙门山中段称映秀-白水河-北川断裂,南西段包括了盐井、石龙冲断层,北东段称南坝-广元水磨断层,切入陕西境内与勉县-阳平关断裂相交,总体呈北东向延展达400公里以上,由若干条次一级的断层组成次一级的迭瓦状构造型式,总的产状向北西倾斜,倾角60°左右。 /5f=a   &S{RGXj_  
  展布于彭县、宝兴县一带的"推覆体"、"飞来峰"的地质构造特征的认识,提供了新构造活动的地质证据,著名的龙门山前"飞来峰"成群、成带的出现,断续延长达100多公里。 .z,`{-7U   gPNZF\ r  
  3、后龙门山大断裂 8tT/w5   R]}}$R`j  
  后龙门山大断裂在龙门山中段是汶川-茂汶断裂,向南西延展经耿达与赶羊沟冲断层相通,直达二郎山附近,据区测填图向北东延伸消失于茂汶县神溪沟一带,可能与平武-青川大断裂相接,继续向北东方向延伸,进入秦岭地区的勉县附近。 ge{%B~x   3oGt3 F{gZ  
  在汶川-九顶山一带,还出现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台型沉积的断块体。这些断块体是"彭灌杂岩体隆起断块"在上冲过程,其上复合型分裂岩块受重力均衡调节所制约,向西伸展"滑脱"的产物。 .   rdl;M>0@  
  龙门山构造带新构造活动的表现特征: 8(-N;<Ef2   `18qbot  
  (1)龙门山前主边界大断裂、龙门山主中央大断裂、后龙门山大断裂是龙门山构造带的三条主干大断裂及其内部发育的一系列次一级迭瓦状构造型式。每一条大断裂的西盘向东超迭、仰冲,而东南盘相对向西俯冲。这种构造变形作用是龙门山构造带新生代时地壳加厚和缩短的重要原因。从动力作用模式看,龙门山构造带有与喜马拉雅构造带近似之处。 EuD$^#   0bceI  
  (2)龙门山冲断带内,普遍存在不同时代、不同成因的不同类型岩石的大小断片、断块相互叠复,是继承、改造印支-燕山期构造断块的结果。这种断块活动显然既不同于新构造的"差异性断块活动",也不是一般的垂直运动拉张型的断块活动,而是大构造单元之间强烈的陆内汇聚、对挤造成的叠复型断块活动。 2<_|1%C   [YRz*5   
  (3)从"彭灌杂岩体"的断裂块隆起,龙门山构造带大规模的"推覆体"、"飞来峰"的形成,反映出龙门山构造带继早期造山运动后,显著的造山事件的时期是中新世。 ~y:?w(GD   f=(?JT  
  三、龙门山活动构造的特点及其地震成因机理 "(;t`,F   [w>$QR  
  1)、龙门山构造带三条主干断裂晚第四纪以来均是继承性活动断裂,又表现出新生性的特点,均显示由北西向南东的逆冲运动,并兼有右旋走滑分量;尽管现有资料不足以鉴别古地震的震级,但从活动断裂的遗迹的地表破裂和位错的强度来看,龙门山没有历史文字记录的多次古地震达7级左右。自公元前780年中国有历史记载地震资料以来,龙门山三条主干大活动断裂带均有破坏性地震的记录,如:后龙门山断裂带上盘1713年茂县叠溪7级;1933年8月25日茂县叠溪7.5级;1957年汶川6.5级;1958年北川6.2级;1970年大邑6.2级。均为20km以内的浅源性地震。 Y^5)u/Y=U   W98i[Q9A7  
  2)、龙门山构造带的变形是可能通过西藏的应力传导,西藏东部的壳块向东的扩展、滑移与相对被动的扬子地台的残体四川地块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S"Ag7i   b3&zjjQ  
  3)、扬子陆块的四川盆地在断面上的莫霍面大部分埋深在40km左右,而在龙门山以西的甘孜-阿坝地区为62km。以岩石圈结构看,龙门山以东为薄壳薄幔,以西是厚壳厚幔。龙门山构造带作为两大不同地壳岩石圈结构的大地构造边界带,龙门山三条主干大断裂自西向东形成15-20、15-10及5-10km附近的深度,分别表现为韧性、韧脆性或脆性变形特征,都是西倾的犁式断裂,向西深部收敛消失于壳内低阻层、寒武系底界面或中晚三叠统间的滑脱面。根据地震测深反射界面及层速度的剧变,龙门山下地壳至少也有三条与上述三条断裂带呈镜像对应的东倾犁式断裂,上下端分别收敛于壳内低速层或莫霍面。这些特点有可能反映出龙门山构造带的活动性还受控于深部构造制约。 -D_xA10   6}gls}[0{e  
  四、结语 2&<&q J   6]V4muz#c  
  龙门山汶川八级特大型地震发生后,大家都很关心地震地质工作,尤其关切地震预报,提出了许多问题。 }pT>dbZ   X[*<NN  
  1)、地震震中位置的确定,是用仪器测定的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拟定为汶川映秀(仪器震中),还是按地震破坏的程度确定震中位置,即把破坏最厉害的极震区映秀-北川作为震中(宏观震中)。 MBFn s/   FOv=!'S o  
  2)、震源深度位于地下10km?、15km?还是10-20km?地震预报问题?1972年中国地震学家提出长期(十年至几年)、中期(几年至几月)、短期(几月至几天)及临震(几天内)、震后(月内强余震预报)的渐进式预报方案。 JZ"XrS0?   x5,++7Tz  
  3)、地震效应的综合调查研究及长期地震危险性评估问题;四川及成都的稳定 @p9YHLxLjQ   "cE7 5  
离线robinlogo

发帖
191
土币
794
威望
117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20楼 发表于: 2011-11-19
      
离线tjdqy1986

发帖
117
土币
569
威望
4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21楼 发表于: 2012-05-10
看看,长长见识
离线sunyan1125

发帖
630
土币
43
威望
2447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22楼 发表于: 2016-10-22
楼主可否提供全套资料,借鉴学习一下,410296680@qq.com
祖国未统一,未敢谈娶妻。家人尚未逼,兄弟也莫急。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温馨提示:欢迎交流讨论,请勿纯表情、纯引用!
 
上一个 下一个

      https://beian.mps.gov.cn/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12919号 广州半山岩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4274469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