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搞勘查的,我们的常规做法如下: T?]kF-
土质边坡:土坡和4类岩质边坡通常按照圆弧法来搜索危险滑裂面,由此确定边坡的安全系数。计算是一般分三种工况,一种是自重+地下水,一种是自重+地下水+暴雨,一种是自重+地震+地下水,如果抗震设防烈度小于7度就不需要第三种,计算时工况1采用瑞典法,工况2和3采用毕肖普法。判断边坡稳定性是参照边坡规范和滑坡规范,比如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按滑坡规范确定防治工程为3级,则判断边坡是否存在整体稳定性问题的依据是工况1安全系数不小于1.2,工况2、3不小于1.05,如果不能同时满足上述条件就认为潜在滑坡,需要重点加固,否则认为仅潜在局部崩塌等问题。 !AD0-fZ
土质边坡稳定性评价和岩质边坡一样,作为地质灾害防治勘查人员我们更加偏向于宏观地质判断,定量计算需要和定性判断协调,如果定量计算与宏观判断的出入较大,首先需要进一步作现场调查分析和加大勘查工作,同时重新调整计算模型。计算模型的调整一方面是采用的计算方法,另外是地质模型,地质模型概化准确与否非常重要,比如断面地形线测量是否准确,岩土分层问题,分层需要与参数协调,如果分层厚度大,那末一个层位的参数不能机械的采用一个指标,尤其是残积土和风化岩层,参数最好在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两三种方法的反算综合确定,最后是水文地质的问题,这个问题很难搞,我们一般是经验法为主,一要确定好浸润线,尤其工况2的浸润线除了采用有限元渗流分析外,最好根据地区暴雨特点和实测水位综合确定,这问题的模糊性比较大,另外是透水性的问题,关系到计算是采用总应力法还是有效应力法,体质边坡我们常用总应力法,4类岩质边坡偏向效应力法,室内试验的时候要互相对应。土坡大概如此,请各位大虾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