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 层 系 统 主 要 岩 性 特 征
第四系(Q) 黄褐、棕、灰等杂色粘土、粘土质砂、砂、砂砾石层.广布于全区,东北薄、西南厚。 0~350m
新近系(N) 棕黄、黄、棕红、杂色粘土、粉砂夹细砂,下部有时夹泥煤薄层,底部常见砂砾。主要分布于西部,地表未出露。 0~1000m
古近系(E) 上部杂色粘土岩、粉砂岩夹泥灰岩和石膏层。下部红色粘土质粉砂岩、细砂岩、含砾砂岩,普遍含石膏层.分布于北部和西部。 >1000m
白垩系
莱阳组(K1) 上部为灰绿色粉细砂岩互层夹泥岩,下部为红色砂岩,并有燕山晚期岩浆岩侵入,底部有不稳定的砾岩。 >1300m
二
迭
系
(P)
P2 石盒
子组
(P1-2s) 杂色泥岩、粉砂岩和灰色砂岩,含植物化石,下部含B层铝土岩。 底部为灰绿色砂岩和杂色泥岩、粉砂岩,富含植物化石。 残厚>500m
P1
山西组
(P1s) 浅灰、灰白色中、细砂岩及深灰色粉砂岩、泥岩夹煤层,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 80m±
太原组(C2P1t) 以深灰、灰黑色粉砂岩、泥岩为主,夹灰色砂岩、石灰岩8~17层、煤17~25层,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属海陆交互相沉积,厚度稳定。 170m±
石
炭
系(C) C2 本溪组
(C2b) 以杂色泥岩为主,底部有G层铝土岩及山西式残积铁矿。 35m±
奥
陶
系
(O) 马家沟组(O1-2m) 主要为浅海相中厚层灰岩、白云岩夹豹皮灰岩、泥灰岩等。 8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