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凹陷与隐伏断层 lwK Au!l
SnVnC09y
位于龙门山脉与龙泉山脉之间的成都平原是四川盆地中的盆地,我们把它叫做成都凹陷。它的西面是龙门山断裂带,东面是龙泉山断裂带。在龙泉山断裂带与华蓥山断裂带之间是川中台拱,四川盆地中部的丘陵地带。 $idYG<],
* @oAM,@
成都凹陷位于今成都平原,北起安县,南达名山,西抵灌县,东至金堂,为轴向北30°至40°,西陡东缓的不对称向斜凹陷。自震旦纪以来,成都平原就是一个较为稳定的凹陷地带。从古生代以来,就以下降沉积为主。在晚元古代的褶皱基底上,沉积了发育较全的震旦纪,古生代和早、中三叠世海相沉积盖层,中三叠世后转入陆相沉积。因而,基底以上,震旦系至第四系的沉积层,总厚度约达万米以上。据近年钻探资料,成都平原新生界第四系堆积物,系经历了多次冰期、间冰期更迭的冰后期变迁逐渐形成的,以冰碛、冰水沉积为主,上覆冲积、洪积、湖积、残坡积、类黄土堆积、沼泽积及冰水堆积的砂、砾石、黏土。整个平原迄今仍处于沉降之中。 O*30|[
_/KN98+
据物探和钻孔资料,成都凹陷的基底构造线方向为北北东—北东向,基底起伏,东西两侧发育有隐伏地貌为断岩陡坎的隐伏断层。西侧断层(邛崃—大邑—郫县—彭县—什邡隐伏断裂),断距400—1000米,错裂高度约300米,为倾向北西的扭压性断层。从邛崃经大邑县城晋原镇附近、郫县花园、竹瓦、安德、唐昌一带,过彭县隆丰镇以东、天彭镇西北到罗万直达什邡、在什邡县报恩寺—尚家以西地带通过。郫县横山子浅丘系受该隐伏断层的隆起构造的影响所致。东侧断层(蒲江—新津—双流—成都—德阳隐伏断裂)系复合继承性断裂,规模大。该断层沿熊坡背斜轴部及北翼出露,西起名山县吴岗上,东至蒲江境内天华乡,没于第四系之下,表露长30公里,断面南盘在蒲江县城附近黄土坡一带,水平断距达4至5公里,垂直断距由西往东增大,从几百米至3公里左右。深部构造资料表明,该断层南起蒲江西南,北过新津,断层长度超过80公里。断层总体走向呈北东向,在蒲江以南为北70°东,蒲江—新津间为北50°东,新津以北为北40°东,断面倾向东南,倾角25°~35°,属倾角度逆冲断层。经遥感卫星图像解译,蒲江—新津断裂的北延部分(双流—成都隐伏断裂) 分布于牧马山的北西角,走向北北东,倾向南东,倾角25~35度。根据遥感卫星图像解译,沿江安河呈北西—南东走向的梯状断裂,沿府河分布的呈北北东走向的多条断裂对江安河、府河的形成曾起着控制的作用。它们与双流—成都隐伏断裂一起,包围了牧马山台地,而牧马山台地的形成则是因为其周边河流的长期下切与这些隐伏断裂不断活动抬升的结果。蒲江—新津—双流—成都隐伏断裂继续向北延伸,从成都西郊、成都北郊凤凰山台地西侧(台地与平原的交界处)沿宝成铁路线新都段东侧、广汉高骈镇以东直达德阳。成都南郊的牧马山台地与北郊的凤凰山台地的形成都与蒲江—新津—双流—成都—德阳隐伏断裂有一定关系。 ?&N
JN/+%
8&3G|m1-2
上述两个主要隐伏断裂带将成都凹陷自西而东分为三个地质构造单元,即西部边缘凹陷区(龙门山前山断裂与西侧断层之间)、中央凹陷区(西侧断层与东侧断层之间)和东都边缘凹陷区(东侧断层与龙泉山西坡断裂之间)。上述两个断层还控制了成都平原第四系的沉积,在断陷相夹的凹陷地带,第四系厚度大,在断层外侧,第四系厚度小。例如,新都县境地跨东侧隐伏断层;在新都县氮肥厂区第四系沉积厚度40多米以下可见基岩(白垩系紫红色泥岩);在宝成铁路线新都段西侧,第四系厚度由50米递增至200米,东侧厚度由50米递减至25米左右。另外,上述两个隐伏断裂裂都是活动断裂,在第四纪都表现出了很强的活动性。例如,西侧断层正好从大邑县城附近通过,1999年9月8 日和同年10月16日,发生了两次震中在县城附近、震源浅、震感强的3.8 级地震。据成都理工大学的资料,汶川大地震后,6月5日和6日分别在金堂、郫县、温江等地发生3~4级地震。这些地震算不算汶川大地震的余震?这些地震的震级虽不大,也未造成破坏,但是否代表隐伏断裂被激活?有消息称,专家分别在郫县走石山考察了大邑断裂,在蒲江黄土坡考察了蒲江-新津断裂,在双流籍田考察了龙泉山断裂,认为这些断裂在大地震中没有产生新的活动性,不会发生破坏性的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