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重点项目——“综合风险防范关键技术与示范”的支持下,由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单位共同承担并主持的《中国自然灾害风险地图集》近日在京发布。 KIps{_J[<
3x#=@i
据该科研项目负责人、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史培军教授介绍,这部地图集对影响我国的地震灾害、台风灾害、水灾、旱灾、滑坡与泥石流灾害、风沙灾害、风暴潮灾害、雪灾、雹(含风雹与冰雹)灾、霜冻灾害、森林火灾、草原火灾等灾害风险进行了评价,着重展示了这些灾害风险的区域分布特征及规律、各省区市综合自然灾害风险的空间差异。同时,还得出了区域主要自然灾害风险等级、相对风险等级,以及综合自然灾害风险等级,研究精确到县一级。
4^1{UlCop
.[? E1we
以地震灾害为例。根据地图集,我国的地震灾害风险主要分布在燕山与太行山东侧的断裂带、郯庐断裂带、汾渭盆地、银川至昆明的南北断裂带、横断山区、天山南北侧断裂带等地质构造活动较为频繁的相对高风险的地区。 `^-?yu@
[9u/x%f(
该地图集中“中国综合自然灾害相对风险等级图”显示,全国风险等级呈现出“东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西部”的格局。其中,长三角及长江下游沿江地区、淮河流域、华北平原及京津唐地区、两湖地区、汾渭盆地、四川盆地、下辽河地区成为全国7个综合自然灾害高风险地区。 K8$Hg:Ky-/
lNs 'jaD
业内人士表示,这项科研成果将为中国各级政府和企业制定综合自然灾害风险防范对策提供翔实的科学依据,也将对我国开展社区减灾,增强公民灾害风险防范意识,掌握避险自救本领具有重要意义。 72GXgah
;<1O86!
这项研究成果凝聚了教育部、民政部、中国科学院等所属的2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300多名研究人员、近10年的心血和汗水,还充分借鉴了国际上目前最先进的自然灾害风险研究的成果。 3/H^Y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