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职业区    学术与写作    工程技术区    软件区    资料区    商务合作区    社区办公室
 您好! 欢迎 登录注册 最新帖子 邀请注册 活动聚焦 统计排行 社区服务 帮助
 
  • 帖子
  • 日志
  • 用户
  • 版块
  • 群组
帖子
  • 2859阅读
  • 2回复

黄延黄陵段隧道地震勘察小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314811751
 

发帖
551
土币
8707
威望
252
原创币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3
一、目的任务

依据黄延黄陵段隧道勘察任务、技术要求及相关技术规程规范,经过实地踏勘、试验分析研究,结合隧道的实际情况和要求,对隧道选择高分辨率地震反射波勘探方法进行,揭示覆盖层厚度、地质构造分布状况及围岩风化程度,并根据地震纵波速度划分围岩类别。

二、任务依据及执行的技术标准

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2.《浅层地震勘查技术规范》DZ/T0170-1997;

3.《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

三、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及地球物理特征:

1)、地形、地貌及工程地质特征

    隧道位于XXXXXXXXXXXXXXXXXXXXX,地层岩性以黄土、砂岩、泥岩及砂泥岩互层为主。

2)、地球物理特征:

经过对隧道区域综合统计地球物理参数,测区内岩性物性参数见表1

  测区内岩性物性参数                   1

岩性名称
黄土
强风化砂泥岩
弱风化砂泥岩
微风化砂泥岩
地震速度
(m/s)
450~1500
1500~2000
2000~2500
>2500
从表1中可以看出,岩性的波速差异是比较明显的,具有地震波勘探的地球物理前提条件。

四、方法选择及方法技术

1、方法选择

根据具体物探任务要求,并结合隧道地球物理勘探中已有经验,本次工作采用了地震反射法技术。

2、方法技术

1)观测系统

地震反射波法采用单边激发连续追踪界面的多次覆盖技术, P波38HZ检波器48道接收,道间距5米。偏移距根据接收有效信号的范围而定,本次采用30米,对于个别地形、地质条件特殊的区段,采用特殊的观测系统。

2)仪器设备

野外数据采集仪器采用SE2432地震勘探系统,主要包括主系统、大线、检波器及配套设备。主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采样道数:                  48道

摸数转换:                  22bit瞬时浮点放大

动态范围:                  大于126db

频带宽度:                  0.1~5000Hz

采 样 率:                  0.1~4ms

采 样 点:                  512~16K/道

仪器在施工前进行过维护和检修,同时进行了一致性检测和仪器自检,各项技术指标良好,各项技术性能满足《浅层地震勘查技术规范》DZ/T0170-1997要求,整个野外数据采集期间仪器设备性能稳定,良好。

五、外业工作:

1、地震测线布置:

地震测线沿隧道轴线布设,测点采用测绳量距并结合12000地形图确定,测量精度满足规范要求,具体地震测线布置见地震测线布置平面图。

2、质量控制

外业工作严格按照《浅层地震勘查技术规范》DZ/T0170-1997和《水利水电工程物探规范》DL5010-92等相关规范开展外业工作,并进行质量检查。野外数据采集原始资料质量良好,采集参数合理,满足规范要求。

3完成工作情况

接受任务后,经过较详细的室内仪器维修准备、资料收集、野外实地踏勘工作后,技术人员于20091027进入工区,正式施工前在野外进行了实地地形踏勘、测区的地质情况调查、野外数据采集试验及测线设计等。根据试验结果确定了最佳观测系统及仪器参数。200910272009116完成野外数据采集工作,完成3个隧道的地震勘查任务,地震反射测线长度7370,反射炮点数35376个。

六、数据处理

本次地震勘查资料经计算机多次试处理,最终确定的处理流程主要有:

1)、解编及道、炮编辑

对原始记录进行格式转换并对废道、废炮进行编辑。

2)、一、二维数字滤波

根据原始记录中有效波和干扰波在频率和频谱上的差异进行一、二维数字滤波,以压制干扰,突出有效波,提高信噪比。

3)、速度分析

对共反射点道集记录进行速度分析,为数据处理和解释提供均方根速度、层速度和平均速度资料。

4)、动校正

即将双曲线形的共反射点时距曲线校正为自激自收的水平状反射点时距曲线,以实现共反射点水平叠加,从而反映地下界面形态。

5)、水平叠加

对经过动校正处理后的共反射点道集进行道集内水平方向的叠加处理,以便压制干扰,提高信操比,直观反映界面形态。

6)、修饰性处理

包括波场能量的动态平衡和相干加强,即对相关性较好的有效反射波进行横向加强处理,同时对横向相关性不好的干扰波进行压制。

七、资料解释

1.陈家塬隧道

陈家塬隧道设计里程桩号为K1+080K4+450,设计长度3370,地面高程最高1159.18隧道进口黄土覆盖,出口以后基岩裸露,其余区段黄土较厚,下覆基岩主要为砂岩、泥岩及砂泥岩等。

隧道地震层位标定结果见表7-1

     隧道地震层位标定综合表                表7-1
地震层位
层厚(m)
纵波波速(m/s)
解释岩性
T1
0.0~96.5
450~1250
黄土
T2
0.0~81.3
1250~1630
黄土
T3
9.0~17.1
1630~2000
强风化基岩
T4
 
>2000
弱风化基岩
 

2.麦洛安隧道

麦洛安隧道设计里程桩号为K4+450K4+850,设计长度400,地面高程最高1050.83隧道进口基岩裸露,出口黄土覆盖较厚,下覆基岩主要为砂岩、泥岩及砂泥岩等。

隧道地震层位标定结果见表7-2

     隧道地震层位标定综合表                表7-2
地震层位
层厚(m)
纵波波速(m/s)
解释岩性
T1
0.0~40.9
450~1000
黄土
T2
8.9~15.3
1500~2000
强风化基岩
T3
18.3~22.6
2000~2500
弱风化基岩
T4
 
>2500
微风化基岩
 

3真村隧道

真村隧道设计里程桩号为K7+750K11+350,设计长度3600,地面高程最高1145.38,隧道进口基岩裸露,出口黄土覆盖,其余区段黄土较厚,下覆基岩主要为砂岩、泥岩及砂泥岩等。

隧道地震层位标定结果见表7-3

     隧道地震层位标定综合表                表7-3
地震层位
层厚(m)
纵波波速(m/s)
解释岩性
T1
0.0~85.3
450~1000
黄土
T2
0.0~83.4
1000~1500
黄土
T3
16.1~19.7
1500~2000
强风化基岩
T4
 
>2000
弱风化基岩
 

八、结论与建议

1、本次地震勘探工作方法、技术思路正确,采集资料质量良好,资料处理及分析解释可信,可作为该隧道工程地质勘察的基础资料使用。

2、地震勘察结果表明,该隧道未发现构造和不良地质现象,适易修筑隧道。但各隧道的进出口围岩类别低,洞身埋深小,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建议设计时应采取相应工程措施。

4

离线suhs

发帖
236
土币
147
威望
850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1-03-15
大哥,你真好,刚要写个隧道物探报告,不过你为啥不做个附件给人家下?
随岩放荡
离线zxszr

发帖
1195
土币
670
威望
6504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1-05-09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温馨提示:欢迎交流讨论,请勿纯表情、纯引用!
 
上一个 下一个

      https://beian.mps.gov.cn/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12919号 广州半山岩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4274469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