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柏林3月26日电(记者韩墨)地震、海啸、核泄漏,一场巨大的复合式劫难突袭日本。防震经验丰富的日本猝遭强震,缅甸近日也遇强震,关于地震预警和地球是否进入地震多发期的疑问再次摆在人们面前。 h]Zc&&+8{
Q*TxjE7K
为此,新华社记者走访了德国地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德籍华人汪荣江博士。汪荣江从事地震学研究近30年,在地学数字模拟、地震早期预警等领域有一定建树。 #vO3*-hs
my#qmI
一问:里氏9级的日本大地震难道完全不可预知? ?Y"bt^4j
uCK!lq-
答:就现阶段而言,短期临震.预报,世界哪一个国家也做不到。我们不能预先判定地震的确切时间和地点,科学在这方面还没有突破。 -`e=u<Y9@
fgxsC7P$
虽然短期临震.预报不可能,但地震中长期预测评估,则是人们必须要做而且也能做好的工作。没有地震发生时,地球其实也在发生地表位移,板块间会慢慢错动,研究人员可通过高精度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观测板块相互作用。如果发现某些板块长时间被“卡住”或“粘住”,没有位移,而它周边区域滑动相对较多,就可以判定这个区域发生较大地震的概率在上升。 }9C5U>?
i'!M<>7
事实上,日本大地震发生前,震源区域早已被科学家标成红色,即认为这一地带能量显著蓄积。但问题是,我们不知道它具体什么时候震,能量会有多大。 UQ|zSalv,
7YRDQjg
二问:素有“抗震强国”之称的日本在此次灾难中死亡过万,日本的预警系统失败了吗? @4:cn
$,k SR}
答:这次日本的地震预警工作,仍然是世界一流。日本这次的预警在大地震横波抵达前10秒发出。不要小看这几秒钟,它可以让许多人及时避难逃生。 UT[9ERS
A!v-[AI[
“预警”与“预告”不同,预告是指地震发生前就做出判定,短期预告基本不可能;而预警是指地震或者海啸发生后,利用第一轮破坏性力量抵达前的宝贵时间,快速向公众发出避难警报,经过严密而科学的设计和演练,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4V1%0
m[^;HwJ
这次大地震后约3分钟,日本就发布了海啸警报,列出了海啸抵达时间,而美国大约是地震发生后9分钟才完成计算,作出预警。加上日本完备的预警手机短信发送系统,预警信息可在第一时间发送。 T0_9:I`&
1{ #Xa=
然而,海啸预警面临一个全球性难题:我们还不能精确测算海啸强度。日本预警时估计海啸也就3米至6米,而实际情况是,有些地方的海啸足有二三十米。 *D1fSu!
#SY8Zv
计算海啸强度的关键是迅速确定震源位置和地壳的破裂分布,然后引用合适的位错数据模型,推算出海啸的强度和运动路径。日本大地震这种发生在俯冲带的地震,地壳形变数据只能从陆地这边得到,而冲向陆地的海洋板块位于海下,人们无法立即获取数据。由于日本在地震来袭时对位错分布算得不准,加上没有选择好合适的数据模型,在海啸强度的判断上出现了较大误差。 $"{V],:T
|
@ ADY?
三问:地球是否进入大地震活跃期? l,/q#)5[
f}4c#x
答:地球总体上进入地震活跃期的说法并不准确。环太平洋板块以每年30厘米的速度俯冲,它被哪里卡住了,哪里就会蓄积能量。每年这个板块都会以地震这种极端方式释放能量,之后再进行新的集聚。这是一种周期性,但并不存在严格的地震周期,因为能量可能通过大地震释放,也可能通过多个较小的地震,其中没有固定规律可循。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