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海路基地基处理设计
本人负责的一条填海路基处理设计
地质条件:泥质海滩,虾塘。受潮汐影响水深0-2米,下伏淤泥及淤泥质土厚1-5米。
原设计方案:3米以内围堰、抽水、清淤换填,3-5米抛石挤淤+强夯置换
变更后的设计方案:1-5米全部采用抛石挤淤+强夯置换
抛石挤淤为强迫换土的一种形式,抛石挤淤法就是通过向流塑状的高灵敏度的淤泥表面大量集中抛填土石填料,依靠填筑体的自重,挤开淤泥,强制置换饱和软土地基的地基处理法。以此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沉降量,提高土体的稳定性。适用于在特别软弱的地面上施工由于机械无法进入,或是表面存在大量积水无法排除时,石料丰富,运距较短等情况。
抛石挤淤法一般适用于厚为3~4m的软土层和常年积水且不易抽干的湖、塘、河流等积水洼地,以及表层无硬壳、软土的液性指数大、层厚较薄、片石能沉达下卧硬层的情况。由于抛石挤淤法施工简单,不用抽水、不用挖淤、施工迅速,所以业主及施工单位乐于采用(这也是本项目设计变更的原因),特别是在路基工程中,当道路路基穿越或部分穿越河塘洼地时,更是常用此法来处理其下的软土地基。
抛石挤淤法或抛石振动挤淤法一般适用于厚度不超过4m,且表层硬壳被挖除的具有触变性的流塑状的饱和淤泥或淤泥质土的处理。对于5m以上的深厚淤泥或淤泥质土层,则必须辅以爆破或强夯等措施,才可使填筑体下沉到下层较硬的持力层。对于10 m以上的深厚淤泥或淤泥质土,即使采用强夯等措施也很难使填筑体下沉到下层坚硬的持力层上。
抛石挤淤强夯置换是一种先将碎石、块石等粗颗粒材料抛填挤淤,然后在填石上利用强夯的动力特性使其密实并进一步挤淤,最终提高地基强度,降低压缩系数达到工程需要的软基处理方法,是一种从强夯置换中拓展出来的新工艺。近年来在沿海地区的“围海造地”工程中被大量采用。由于此类方法在我国刚刚兴起,工程实例还不多,因此,2002年版的《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中仅把它作为一般的强夯置换进行考虑。 抛石挤淤强夯置换工法不同于强夯法也不同于强夯置换法,其有自身的特点和施工次序,加上抛石挤淤和强夯置换的设计方法基本上都是经验或半经验性的,所以目前工程实用中仍主要通过现场试验获得的数据作为强夯施工参数,因此强夯试验具有特别的重要性,应给予高度重视。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处治效果的好坏与业主施工单位的重视和管理是分不开的。只有加强对抛石挤淤和强夯施工中各主要工序的管理,加强抛石挤淤强夯置换设计、施工、预估和评价以及检测方法的研究,才能达到有效而经济的处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