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面塌陷的定义及类型 j88H3bi0
1.地面塌陷定义 /P,J);Y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当这种现象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时,便可能成为一种地质灾害。 )2\6Fy0S
2.地面塌陷类型 /9[nogP
地面塌陷的形成原因复杂,种类很多。根据不同的分类依据,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下面介绍常见的两种分类。 }lWEbQ)(!
(1)按形成塌陷的主要原因分类 qgu.c`GmW
①自然塌陷:由于自然因素如地震、降雨、自重作用等导致者; ?p/i}28=y
②人为塌陷:由于人为作用导致者。 GXsHc,
在这两大类中,又可根据具体因素分为许多类型,如地震塌陷、矿山采空塌陷等。 h8n J$jg
(2)按塌陷区是否有岩溶发育分类 s7=]!7QGS!
①岩溶地面塌陷:是由于隐伏岩溶洞隙上方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陷落而形成者; p#3P`I>ZrT
在可溶岩上有松散土层覆盖的覆盖岩溶地区,塌陷主要产生在土层中,称为“土层塌陷”;目前已知的岩溶塌陷中,土层塌陷约占97%。 b-ZvEDCR
②非岩溶地面塌陷:又可根据成因及塌陷区岩、土体的性质进一步分为采空塌陷、黄土塌陷、火山熔岩塌陷和冻土塌陷等许多类型。 8TuOf(qE
在我国发育的各类地面塌陷中,以岩溶塌陷的分布最广、危害最重,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至10余亿元。采空塌陷许多矿区均有发育,尤以北方煤田区最为严重。 1MOQ/N2BR
(二)地面塌陷的形成条件和诱发因素 /\2 s%b*
1.岩溶塌陷的形成条件和诱发因素 KaOS!e'
(1)岩溶地面塌陷的形成条件 &C?]n.A
①岩溶洞隙是岩溶塌陷产生的基础:岩溶发育愈强烈、岩溶洞隙数量愈多,愈有利于岩溶塌陷的形成,其规模也愈大; _w(SHWh2
②一定厚度的松散覆盖层:岩性和结构及其厚度对塌陷的形成有明显影响,颗粒越粗、粘性越差,越易于产生塌陷,厚度<20m的土层占塌陷的绝大多数; @v |_APy#
③易于改变的岩溶地下水动力条件:岩溶地下水位埋藏较浅、循环交替强烈的地段,岩溶地下水动力条件易于改变,地下水活动强烈,有利于塌陷的形成。 \p.ku%{
(2)岩溶地面塌陷的诱发因素 Byon2| nf7
①人为因素:主要有急剧抽汲岩溶水(不合理开采、成井抽水试验时水位降深过大)、采矿排水或突水、水库蓄引水、灌溉、给排水工程渗漏、堆载及振动等,约占60%。 Ww@Rewo
②自然因素:主要是气候的季节变化以及地震,特别在枯水或暴雨期。 3 bGpK9M~
2.采空塌陷的形成条件和诱发因素 sHKT]^7
矿山采空塌陷的产生机理与岩溶塌陷相类似,其形成条件和诱发因素的理解可参照岩溶塌陷。 r lW
(1)采空塌陷的形成条件 KbSIKj
①存在一定规模的地下采空区; 1 [dza5
②覆盖一定厚度的松散或不紧固岩土层。 :)bm+xWFF
(2)采空塌陷的诱发因素 y\ Zx{A[
也可以分为人为和自然因素,主要有采矿排水或突水、水库蓄引水、堆载及振动等,降水的季节变化,以及地震等。 ~`T3 i
(三)岩溶塌陷发生的前兆特征 >`u} G1T\
1.井、泉的异常变化:如井、泉水位骤然升、降,水色突然浑浊或翻砂、冒气慨; Dk8"
H>*
2.地面变形:地面出现环状裂缝并不断扩展,产生局部地鼓或下沉等异常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