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关于地基沉降的论文”基于e-p压缩曲线和p-s载荷沉降曲线的浅基础沉降的内插算法“在《岩土工程学报》第四期发表。现在上传供大家讨论。
最早产生研究浅基础沉降的想法是来自土老帽的帖子,这应该我来论坛后最大的一次收获了。当时,为了回答土老帽问题曾经写过一个帖子,现在再看那个贴子,觉得是在误导别人,我觉得一个善于说服别人的人怎么说都可以说出道理。一方面,没有把一个观点灌输到别人头脑中更难的事了;另一方面,在一些情况下说服别人也是一件过于容易的事。所以,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人把演讲术当成一门科学。
另一个创作此文的直接动力是一次去广州的飞机上偶遇杨光华老师,使我开始关注了他的关于采用载荷板计算基础沉降的论文。我仔细阅读了他的系列论文,包括李仁平老师的类似论文。以及他与其它学者之间的讨论稿,呵呵,讨论稿很多,谈的问题也非常深刻。一般来讲敢来讨论的也是专家级的,另外,讨论多的问题就是最应该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想一个问题多了,有时会出现顿悟的情况。一天,晚上上床前,突然头脑跳出一个想法:用载荷板计算更大面积的浅基础沉降应该属于一种外推,外推是有风险的。但以传统的以e-p压缩曲线为基础的分层总和法也不是永远没有道理,用于均布荷载分布面积无限大时地基中的应力分布计算误差不大,而此时土层就是处于侧限压缩状态,试验也能够反映地基的沉降特性。不是传统的分层总和法有问题,问题是把它用于种尺寸基础计算出现了问题。如果只把它用于地基沉降的上限(荷载分布面积无限大时)就可以了;而载荷板试验本来就可以得到小尺寸基础的荷载-沉降曲线。这样,载荷板试验反映的是小尺寸基础沉降特性,而基于e-p压缩曲线得到的沉降曲线是大面积基础的沉降变形特性,而真实基础沉降处于两者之间,可以用构造内插函数的方法建立一个算法。这样,我就有了自己的浅基础计算方法,和别人的都不同,但试验基础是一样的。我的算法先给出一个区间,通过内插函数把传统算法的绝对误差变为相对误差。内插函数也不难找,以往任何算法都可以作为一个内插函数!
这个算法还有一个重要的优势。一个般认为,传统分层总和法误差大是由于没有反映载荷沉降p-s曲线的发展趋势,也就是说,随荷载增大,变形会越来越大,最终直至破坏;而基于e-p压缩曲线计算的荷载-沉降发展趋势正好相反。其实,不能认为真实基础沉降发展趋势肯定与荷载板发展趋势相同,没有发现基础沉降类似分层总和法计算的发展趋势是因为没有针对尺寸特别大的荷载板做过载荷沉降试验,因为这样做是不现实的。基础的荷载-沉降曲线不应该总是凹的,如果基础尺寸越来越大,其发展趋势会逐渐变成凸的。这种发展趋势的由凹变凸的变化,应该是以往任何算法都不能反映,而我的算法可以反映的。这样,我的算法的应该更能够反映基础沉降计算时的尺寸影响,所以,也应该更科学一些。
最终成稿后,投到《岩土工程学报》,建议杨老师审稿,学报还真给他审了;另一个审稿人未知,但意见都说是一个好想法,建议发表。不过,李仁平老师有不同看法,已经相约进行讨论。到时,大家各抒已见!科学本来就可以自由讨论,讨论时各自提高,毕竟真金应该不怕火炼。
现将此文上传,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学报在同一期发表了另一篇关于基础沉降算法的文章,是一个以研究此领域为主的曹教授写的,也同时附在下面以大家比较阅读!
基于e-p压缩曲线和p-s载荷沉降曲线的浅基础沉降的内插算法(王洪新).pdf (462 K) 下载次数:364 基于Duncan-Chang模型的地基沉降分层总和分析方法探讨(曹文贵).pdf (407 K) 下载次数: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