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田开拓方式 C'"6@-~
jDR\#cGrZ
一、井田内构造、老窑范围、煤层及水文等条件对开采的影响 D'=`O6pK
1、地质构造:矿井开采范围内地质构造简单,煤层赋存较稳定,倾角约8~12°,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矿区为一单斜构造,地层走向南东,倾向北东,略具缓波状起伏,矿区地貌类型较单一,属中~低山区,地面标高+580~+758m,相对高差178m左右,地表冲沟发育,沟谷纵横,总体地势中间高、两边低,山脉一般由西北至东南方向展布,矿区内最大的山脊由黑虎垭至罗家尖,将矿区划分为两个独立的地表水系单元,位于山脊的北东侧其地表水顺沟流入庄屋河,并沿河流入漳河,位于山脊西南侧的地表水顺沟谷流经罗家冲沟,沿此沟向南方最终流入尼龙水库。 T3 /LUm
2、老窑范围:本矿井田浅部为该矿区沿露头的开采范围,老空面积0.9km2。 3Q6#m3AWY
矿井开采时留设空区保护煤柱和老窑保护煤柱后,对本矿采煤无大的影响。 xpo}YF'5
3、水文条件:矿井井田范围内无地表水体,对矿井开采、布置无影响。 zXO.NSC[
4、煤层:煤层赋存稳定,煤层厚度平均为0.45m,其坡度为10°左右,属较稳定型缓倾斜薄煤层。 4}b:..Ku
二、开拓方案的选择 s7gf7E#Y
根据该矿地质地形图及煤层赋存状况,结合当地地形地貌和已有井巷工程,且该矿井为资源整合矿井,黑虎垭煤矿与杉树湾煤矿合并后,保留黑虎垭煤矿,为能充分利用矿区资源,减少煤柱损失,另外考虑到现有巷道质量,整合后保留三个矿井,利用黑虎垭煤矿主平硐作为设计主井,利用杉树湾煤矿主井作为副井,该井巷道质量好,漏风小。利用黑虎垭煤矿原回风井作为风井,可以尽量利用原系统,减少投资额。 F.w#AV
本方案优点:能充分利用原工业广场,少征地,尽量减少投资额,能利用原有已形成的巷道,初期工程量小,工期短、见效快。缺点是矿井为老系统,运输距离长,提升环节多,不便于安全、生产管理,通风距离长,全矿井负压大。 .h }D%Qa
三、井口数目和位置选择 Zz ?y&T
矿井布置三个井口(即主井、副井和风井)即可满足生产和通风的需要。 Kn]WXc|("
四、水平划分及阶段垂高的确定 p#I1l2nE
根据黑虎垭煤矿煤层赋存状况,开采Ⅲ3煤层时划分2个水平, 2个采区。(见附图:开拓方式平面图) *gKr1}M
五、主要运输大巷及总回风道的布置方式和位置选择 /qY(uPJ
根据已确定的开拓方式,原主井顺煤层底板岩石布置,该巷为本矿主要进风巷道;副井已顺煤层底板岩石布置,为整合后矿井辅助进风巷;水平运输大巷沿煤层底板岩石布置,为采区主进风巷道。 VdrF=V&] O
风井及总回风上山利用原风井,亦布置于煤层底板岩层内。 V)@scB|>,
六、采区划分及开采顺序 e1a %Rj~
根据本矿的井田范围、煤层赋存状况、开采现状及本次储量检测计算的范围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整合后的矿井仅划分为二个采区进行回采(见开拓方式平面图)。 aesFv)5DK
采区内的开采顺序为从上而下,从采区边界向采区主、副下山推进。采区接替顺序及服务年限见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