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职业区    学术与写作    工程技术区    软件区    资料区    商务合作区    社区办公室
 您好! 欢迎 登录注册 最新帖子 邀请注册 活动聚焦 统计排行 社区服务 帮助
 
  • 帖子
  • 日志
  • 用户
  • 版块
  • 群组
帖子
  • 2437阅读
  • 6回复

[转载]批判质疑是科学精神的精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qyxmcad
 

发帖
917
土币
25610
威望
1100
原创币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9
转载者前言:科学思维也就是逻辑思维。逻辑思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全部生活之中,可以说逻辑思维能力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败。但是却有许多人并不知道这一点。 bTYR=^9  
“逻辑思维(Logical thinking),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又称理论思维。它是作为对认识着的思维及其结构以及起作用的规律的分析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只有经过逻辑思维,人们才能达到对具体对象本质规定的把握,进而认识客观世界。它是人的认识的高级阶段,即理性认识阶段。 i[33u p  
逻辑思维(Logical Thinking),是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是指符合世间事物之间关系(合乎自然规律)的思维方式,我们所说的逻辑思维主要指遵循传统形式逻辑规则的思维方式。常称它为抽象思维(Abstract thinking闭上眼睛的思维 [ryII hQ  
逻辑思维是一种确定的,而不是模棱两可的;前后一贯的,而不是自相矛盾的;有条理、有根据的思维;在逻辑思维中,要用到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方法,而掌握和运用这些思维形式和方法的程度,也就是逻辑思维的能力。 Y>nQ<  
我个人认为,逻辑思维也就是按自然规律和自然法则去思考和处理问题。 =y?Aeqq\fl  
逻辑思维对于科学工作者更是一种事关成败的思维能力,对于岩土工作者尤为重要,因为目前的岩土工程处于一种“不求计算精确,只求判断准确”的阶段。所谓的“判断准确”虽然和经验有关,但更重要的则是逻辑思维能力。 Ttb?x<)+8  
既然“逻辑思维就是按自然规律和自然法则去思考和处理问题”,那么,首先我们就要对自然规律和自然法则有足够的认知和积累,就需要努力学习和扩大我们的知识面,不断地积累经验。 '|tmmoY6a:  
逻辑思维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问题,希望广大的岩土工作者对此能有足够的重视,这是我对大家的中肯建议。 ;L],i<F  
我认为没有批判质疑就没有科学的进步与发展。我推荐这篇文章就是想提出一个问题:对于目前的岩土工程现状,我们是不是也需要用“批判质疑”的态度去进行思考,去探求岩土工程进步与发展的道路? >W:kTS<  
这是一个十分严肃而又重大的问题,你在阅读和思考的时候,同样也需要运用正确的逻辑思维。 |t$%kpp  
$RRh}w\0^  
《科技日报》总编辑刘亚东:批判质疑是科学精神的精髓 }ew )QHd  
!YM:?%B  
《科技日报》和《知识分子》今天上午在中国科技会堂,联合主办“科学精神在中国”主题论坛。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人民日报》前副总编辑谢国明、《光明日报》前副总编辑刘伟、北京大学教授饶毅和我分别做主旨演讲。 tC+1 1M  
我的演讲题目是“批判质疑是科学精神的精髓”,以下是演讲全文: >"zN`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41年,盟军总部秘密组织一些科学家,专门研究降低军机被击落概率的问题。他们发现,幸存的军机中,机翼中弹很多,而机身和机尾中弹很少,于是建议加强机翼部位的防护。 JGhK8E  
但哥伦比亚大学的统计学教授亚拍拉罕·沃德(AbrahamWald)力排众议。他提出了完全相反的观点——应该加强弹痕少的机身和机尾部位的防护,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军机,只有很少的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教授是对的。这就是统计分析学中的“幸存者偏差”问题的来源(Survivorship bias) *m&'6qsS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但只是一个简化的版本。事实上,关于降低军机被击落概率的问题,沃德教授先后提交了八篇论文,其中主论文长达80多页。显然,他是对相关问题做了严密、严谨的分析后才得出正确的结论! Kx;la  
一般说来,研究这个问题的人们倾向于把注意力集中于那些能够飞回来的飞机,而忽略那些没能飞回来的飞机,所以无法做出最接近真相的判断。能够关注到“幸存者”之外的“遇难者”,需要一种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的逻辑起点是质疑,没有质疑就没有批判。但质疑不是怀疑一切,它是建立在对科学规律系统、完整把握的基础上,在正常中发现反常,在天经地义中发现大谬不然。 FVOPC:}bj  
现代科学已经陪伴了我们四百年。然而,我们今天甚至还没办法准确地定义科学。虽然不能准确地定义和描述它,但人们却不能因此而无视其客观存在,更不能否定其公认的判断标准。 _lH:%E*  
说起科学,人们很容易理解为科学知识。事实上,它还包括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其中,科学精神是统领,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和理念 lH,/N4 r*&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科学精神是一种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它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公众的意识深层。科学精神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但其核心和精髓是批判质疑 L[+4/a!HQ  
人类渴望了解这个世界,迫切地想要知道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所有的文化,包括宗教,都是在尝试回答这些问题时给出的不同答案。而科学的使命就是要不断地揭示反映宇宙本质的规律,也只有科学研究才能找到唯一正确的答案。一旦人们掌握了这些规律,就能在实践中自觉运用之,从而在更高的精神境界和更好的物质环境中生产和生活,甚至创造出新的文明。 Xa U ^^K  
但另一方面,我们崇尚科学,却不应迷信科学。它既不高大上,也不白富美,而是我们身边一个忠实的伙伴——能力很强,但也有弱点。 loyhNT=  
首先,科学不是万能的。科学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盏明灯,但其照亮的范围极其有限。面对无穷的自然奥秘,科学的表现常常像个一脸茫然、不知所措的学童,因为永远有一些事物超出科学的力所能及。比如,现代宇宙学中最有影响的“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是由一个致密炽热的奇点于137亿年前一次大爆炸后膨胀形成的。那么,大爆炸之前的情形是什么?再比如,数学里无穷大和无穷小所对应的自然表象如何展现?对于这些问题,目前的科学都回答不了。 *L<<S=g$2  
其次,科学不代表一贯正确。科学发展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前行。科学史上那些富丽堂皇的大厦无不在一座座废墟上拔地而起。从地心说到日心说,从牛顿经典力学到爱因斯坦相对论,再到量子力学,每一种重大科学理论的诞生都不是水到渠成的自然演进,而是新理论对旧理论的颠覆和革命,常常伴随着激烈的对抗和冲突,一些科学家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nob}}w]~C  
科学发现往往都是挑战已知概念,不可能符合传统逻辑,引起争议和非议是必然的。这就要求科研人员严肃严谨,诚实守信,准确无误地报告研究过程,毫无保留地公开自己的实验数据和研究结果。同时,要尊重他人批判质疑的权利。 T!&VT;   
科学仅仅是人类文明发展中的行为过程,是人类对真理和真相永无止境的追求过程。因此,科学的发展须臾离不开批判质疑。但普遍而言,中国科技界缺乏这样的学术文化,显性的舆论和潜性的氛围不鼓励批判质疑。一方面,我们的科技工作者缺乏批判质疑国内外同行的能力和勇气;另一方面又缺乏接受他人批判质疑的气度和胸怀。中国人讲究中庸之道,和为贵。 k_OzkEM9!  
一个最近的例子是韩春雨事件。201652日,韩春雨关于新的基因编辑技术的论文在线发表。从6月初开始,有人陆续在网上发贴,反映自己在重复韩春雨的实验时遭遇失败。729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研究者盖坦布尔焦(GaetanBurgio)在博客分享了自己重复失败的实验细节,并呼吁《自然科学技术》杂志请韩春雨公布原始实验数据和实验条件。西班牙国立生物技术中心研究员路易斯·蒙托柳(Lluís Montoliu)在重复实验失败后联系韩春雨未果,最终通过邮件组呼吁同行停止重复NgAgo实验,直到韩春雨做出解释。 1B{u4w7S4e  
当实验被多位同行确定不能重复并遭受质疑时,韩春雨没有表现出应有的谦虚和坦诚,而是以各种理由搪塞、辩解,甚至攻击、谩骂。这期间,韩春雨经常说,“有人想害我”“因为我动了别人的蛋糕,他们要诬陷我”“我跟他们不是一个圈子,所以他们不认可我”,等等。他的这些表现无疑和科学精神背道而驰。不愿意接受批判质疑,就连一个合格的科技工作者都谈不上,遑论科学家! 8js1m55KT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 M;.:YkrUH  
科学精神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根据习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论断,我认为,中国的文化创造和文化进步应该包括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弘扬科学精神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和思想文化建设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弘扬科学精神在中国的必要性、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只有这样,中国和科学事业才能走向光明的未来。 ,}^;q58  
谢谢大家! (3m^@2i  
*MCkezW7{  
){tT B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在线cjz06

发帖
40732
土币
506
威望
32050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8-12-19
批判质疑是科学精神的精髓
Welcome to beijing!

发帖
1223
土币
3733
威望
840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8-12-20
在中国大陆,民众缺乏的不是科学知识,而是科学逻辑,没有逻辑思维就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离线zzt2001

发帖
1009
土币
4322
威望
-14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8-12-20
很多人跟科学绝缘
离线桀傲然

发帖
59
土币
6
威望
4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9-01-02
我思故我在

发帖
105
土币
315
威望
13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9-01-03
批判质疑的思维在科学研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M_f.e!?  
离线dongcy

发帖
3914
土币
8885
威望
21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23-11-24
很多人跟科学绝缘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温馨提示:欢迎交流讨论,请勿纯表情、纯引用!
 
上一个 下一个

      https://beian.mps.gov.cn/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12919号 广州半山岩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4274469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