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贡-帕隆藏布、雅江下游峡谷属于地震、泥石流多发区,峡谷的形成同它们有着直接的关系,指出水库建设引发地震的观点过于牵强, 1950年8月墨脱8.5级大地震的发生所导致雅江峡谷至今依然存在的90KM无人区的出现就同水利建设找不到任何关联,今天就是不实施大水利建设,该地区将来还是会有再次发生地震的可能。由于受到印度板块的挤压,喜马拉雅山地质运动较为活跃,气候转暖、冰川融化加快,咆哮的江水对河槽的切割作用,影响山体稳定,三江汇流处的泥石流发育出现越演越烈趋势,历史上的多次地质灾难所造成的后果是动则成片的森林被毁,村庄、寺庙顷刻消失,人口损失惨重,2000年6月的泥石流灾害使沿线40多年的建设成就化为乌有。 ZYS]Et[Q
(2ZkfN
山体坍塌对河谷台地的形成应有直接的积极作用,但峡谷不定期间歇发作的,难以控制的巨型泥石流堰塞体溃决所过之处刮地三尺,峡谷山脚下经过多年发育积淀本已形成的弥足珍贵的河谷可耕土质台地被席卷而去,每一次掠过也是对峡谷沿途河道内可能存在的各种水生物种的一次洗劫,大小灾害发生频率不逊于长江、黄河;318国道经常受阻中断,今年4月29日,古乡发生雪崩事件,6月30日,拉月河段又发生大型泥石流,至9月16日又多次发生阻断318国道事件,严重影响地区的建设,不及时实施整治,将来的治理难度只会越来越大,规划中的未来川藏、滇藏铁路部分段线路是否沿该段318国道走向还需要认真考虑; 318该段至建成起就麻烦不断,常规治理难以彻底解决问题;对高危泥石流堰塞湖的形成实施超前干预,化害为利;交通基础设施应增加更多的隧道建设投入,节省常规维护费用。318国道若由松宗-波密起改道南线,经达木穿山至派乡抵林芝,有利于向大山南部地区的发展,然乌至察隅的公路建成开通,带动察隅至云南德钦、四川得荣、乡城、稻城、九龙、石棉至成都的第三条川滇藏线的修建,进而可促成川藏、滇藏铁路的建设,然乌至察隅只有一条公路连接,应变能力不足,增建察隅至藏川滇第三线交通尤为重要,南移至温暖的察隅-日东-察瓦龙-德钦-翁水-日瓦-蒙自-麦地龙-冕宁-宜宾一线也能作为一种考虑,空间布局更为合理,有助于带动西南偏远地区经济发展,峡谷可控的强制导汽系统建设将减少藏南地区过量的水汽滞留,新干线建设位置偏南可以规避或减少受雪灾影响的几率和范围;藏南地区经济建设飞跃发展,有助于提高民族凝聚力,推动藏南问题的谈判解决。 bP Q=88*
Nl'@Y^8N
从安全角度看目前峡谷内的小片台地,基本上还不适合人类居住之地,将易贡-帕隆藏布改作蓄水库最为理想的安排,解决不好间歇式频繁爆发的泥石流危害问题,再谈保护原生态环境没有太大的意义。应当理性的看到生物群落多样性也是建立在沧海桑田的进化演变基础之上,对环境生态认识不能脱离时空元素,对“原生态理念”认同不可盲从,绝对的静态环境从来就不存在,地球已演变到了以人为本的世界,其它动物永远阻止不了小行星对地球家园可能的撞击。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与雅江峡谷有诸多不同,也不存在频繁的大规模山体滑坡、巨型泥石流危害问题,游客安全可以得到基本保障;将蕴藏丰富水能资源的雅江峡谷只作为满足部分群落猎奇心理的旅游经济开发显得有些浪费,这些活动与科考有着本质的区别,如果从长期发展来看频繁密集的探险旅游活动也同样是对原始自然生态的一种破坏,世界范围内人口增长、大规模城市建设产生的热岛效应,煤炭、石油开采和利用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导致的温室效应才是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最大元凶,如有必要对江河回游鱼类包括其他物种的保护可以通过工程手段设法去实现。国家经济建设必须实施的工程总需要支持,墨脱县至今还是没能通上公路,藏南一些地方至今还残留着刀耕火种的痕迹,生活在峡谷周边里门巴、洛巴等少数民族的同胞急切需要一条可以称道的交通,需要告别恶劣交通条件下祖祖辈辈靠身背肩扛的脚夫生活,需要向经济发达地区公民一样分享更多的国家现代化建设成果,生活条件、安全环境应得到更充分保障。雅江梯级开发可以成就河道的通航能力,改善恶劣的交通、安全状况,旅游活动更加有序,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大坝建设平衡了水势,降低了河道水流对河床的剧烈切割,消除下游遭受灾害的威胁,经过培训学习,峡区一部分农业人口可以就地转化为水电事业的建设者和管理者。 ~F^tLi!5
8iTB
汶川地震使人类对震前预报更加关注,震前高空电离层信号异常成为关注焦点,国内中长期预报研究取得较为丰富的成果,有关电离层信号异常同地震关系的研究也在进行,美国宇航局科学家声言临震预报将取得突破,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的临震预报研究也会取得长足进展,震前预报用于指导工程建设,将使工作生活变得更加从容。峡谷水利工程做到科学设计、精心施工,提高蓄水库整体抗震系数、提升抗瞬间冲击力,就能消除泥石流的破坏力,就能在今后可能的强震来临,陆路交通全面瘫痪的情况下利用水路航运实施人道救援工作,宽大的河面可以保障穿浪快艇救援船队在余震不断、滚石如雨的河面快速安全行进。汶川地震反映的问题是强震面前脆弱的山区公路系统是不堪一击的,面宽坝坚、库容深长河道是保障实施灾后救援任务最有力的时间生命通道。 |R2p^!m
U&ytZ7iB
JOz4O
l8khu)\n4R
参考资料: -xG6J.S
中国科学家探险手记系列丛书之: "x vizvR
《峡谷瀚海不了情》 ――作者:杨逸畴 /J(vqYK"
《重现湮没的残忆》 ――作者:李浡生 /,_m\JkwL
《世界屋脊探行》 ――作者:李明森 ez5J+
《走进高原深处》 ――作者:徐凤翔 r1TdjnP,2^
《追寻冰川的足迹》 ――作者:张文敬 ~yt 7L,OQ
――――――――――――――海燕出版社 2005年12月 j9rxu$N+
《解剖冰川》 ――作者:张文敬 巴蜀书社 2007.7.1 :..WL;gC
《中国冰川目录》 ――作者:施雅风主编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5.7.1 i),bAU!+m
《水汽通道奇特魔力》―――――――――――中国科普博览网 }i{qRx"4
《炸开喜马拉雅山引雨 可行不可行?》――作者:唐逸 人民网/科技2006.9.27 '#XT[\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备忘录》――作者:林凌、刘宝珺主编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5 ZS%W/.?
《柴达木盆地东部环境演化对古文化的影响》――作者:曾永丰 西宁科普网2008.1.25 '$c9 S[
《南水北调西线调水与横断山水电建设的隐忧》――作者:杨勇 中国经济报告2007.1.23 hbg$u$1`,
《再走黄河源重返长江源区――杨勇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冬季考察发布会》――华夏地理网 v$D U
q+
《冰封西线》 ――作者:杨勇 中国能源网2007.8.13 #N"u 0
《水坠坝设计与施工》――作者:郑新民 王英顺 主编,黄河水利出版社 2006.12.1 jo^c>ur
《二十一世纪是隧道及地下空间大发展的年代》――作者:王梦恕 中国土建网2004.6.27 1yZA_x15:
《深埋特长隧道及其地质灾害》 ――作者:徐则明 黄润秋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5 \ @fKKb|
《雅砻江锦屏水电站控制性工程锦屏山隧道贯通》--凉山日报新闻网 2008.8.10 [_nOo `
《汶川大地震与水电建设-地震百日潘家铮访谈录》――中国电力新闻网2008.8.27 $4^SWT.
《2000年易贡特大山体滑坡及抢险救灾》――林芝地区波密县政府公众信息网2008.5.9 NYr)=&)Ke.
《易贡国家地质公园:藏东南高山峡谷中的秘境》――作者:赫白 绿色记者沙龙网2007.4.18 X i1|%
《中国罗布泊》作者:夏训诚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07.12 \+#EO%sN1%
《穿越阿拉善》 ―――――――――――――《人与生物圈》2008年2-3期 /y$ Fw9R;
《中国自然地理图集》 第二版 中国地图出版社 2005.5 |g.CS$'#Nt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星影像图》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6.1 f9 \$,7F
谷歌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