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5_#]:o&
基本思想:关于边坡的认识,崔政权指出一切边坡的变形以至失稳都是岸坡自身求的稳定状态的自然调整过程,而协助它趋于稳态的作用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类的活动因素。说到底就是熵的降低,使得熵降低的自然因素有地震与降雨。基于上述的指导思想,崔政权提出了边坡设计思路的两个原则:顺应性准则与协调性准则。 /E32^o|,>
顺应性准则就是最大限度地依托或利用自然界自身的有利条件,协助自然界增加稳定成分。 3%0ShMFP@
协调性原则:在采取过程措施后,治理的不稳定坡体的稳态与自然坡体的稳态趋于协调。在地貌地形上要保持形态学上保持一致。 N+3]C9 2o
M#CYDEB
YR? ujN
关于边坡的研究在各种场学的着力点主要基于三个场进行展开: VUF$,F9
1、 应力场:重力场、过渡应力场、初始应力场 |({ M8!BS
2、 形变场:形变空间,形变主控界面(层位) yd>b2 M
3、 渗流场:地下水的“来龙去脉”、地下水的波动、地下水动力学参数 Z6S?xfhr'{
这一点和以前李广信老师在土力学中提到的土体的三大特征:强度、变形及渗流是相符的。 ^F? }MY>
(虽然在各种场里,能起作用的还有温度场、化学场等因素。但是由于这些因素在进行稳定性计算时很难以量值的形式参与。我个人认为温度场及化学场今后要进行简化的耦合分析时是否可以以一个力或将C、ψ进行折减进行参与计算。) L#>^R
er44s^$
而这些三个场在地质学上的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VHbQLJ0
1、三个场的外在宏观表现:地形地貌(这个就不祥说了,坡度等) A7c*qBt
2、应力场的宏观表现:(1)区域构造与地震地质环境(自老至新的构造应力场的转化)。(2)居地地质构造:节理裂隙、坡体结构(顺向、逆向等) vhz[ H
3、主要能反应变形的因素是地层岩性:软弱岩层相交等。 -H+<81"B#
4、主要反映渗流场的是汇水区域及地表、地下水文网。 5Kw$QJ/
5、能影响这三个场的人为因素是人为改造(削坡脚,变动冲沟等)。 Ks>l=5~v|
~A-vIlGt!
我想我们在做边坡的研究的时候能将这些地质因素调查清楚,然后在此基础上利用岩土力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三个场的研究工作。这样整个研究思路相对来讲就是清楚的。说到这里我想说下为什么要进行这些研究工作,目的有以下一些: _s%;GWj
1、 为了进行边坡的稳定性判断,我们判断坡体的稳定性是否可以学习下地基承载力的方法,不仅从强度出发而且从刚度出发。而目前我国的规范大多仅从强度出发,比如什么极限平衡法算出个稳定性系数来和安全系数进行比较从而判断这个坡体是否稳定。这些方法大多数还是通过滑动力与滑动阻力的比值来确定的。但是现在也有一些研究机构通过一些有限元、边界元等理论采用数值软件进行变形域的判断,我感觉这应该也是一个趋势,但是到现在好像到底这个变形阙值怎么确定还是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总结起来就是强度时主流,刚度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v*[oe
2、 接下来就是为了服务于一些边坡维稳的设计需要。我们进行边坡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坡体趋于稳定。设计需要提供多大的阻力以及阻力在哪个位置施加与坡体都是需要以上的研究基础的。在工程措施施加后我们的那三个场要如何进行重分布也是后期进行监测的一个关键。 2Vwv#NAV k
3、 如果一个边坡不需要加固,但是又不放心,我们一般就要开始进行边坡的时空预测,而做这些工作也是需要进行以上的一些研究工作的。如果这个边坡加固后,我们还需要进行监测的话,对各个场得研究是我们布置监测点的一个较好的依据。 v&]k8Hc-
而所有这些研究形成的结果就是要向甲方提交以下报告: #<k L.e[
1) 区域地质、地震环境论证报告 [/+}E X
2) 综合工程地质剖面图(含地质剖面图) Fo: 60)Lr
3) 边坡工程适宜程度分区图 7J6D wh{
4) 分段控制结构(面)及其组合模式和边坡稳态分析模型 'Y/kF1,*
5) 边坡设计基本参数,含可能导致边坡失稳的各参数临界值 fL*+[v4
6) 可导致边坡失稳的主要诱发因素。 SgssNv
(我个人感觉一个报告的水平很大程度反映在研究者在进行分区时是否到位,在边坡工程的分区一般有地形地貌的分区、水文地质分区、稳态分区、边坡工程适宜程度分区。分区的主要目的是对边坡工程范围内的岩土体进行一个概括,使得设计更有针对性,能抓住每个分区的主要问题进行针对性设计。)